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rabet  H.  Bahri  Ben  Mrad  F.  Touibi  S.  Mrabet  A.  桑延智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9):9-9
前言:眼神经的眼运动核综合征首次报道于1981年,其特征是同侧的第Ⅲ脑神经麻痹和对侧眼的高度麻痹。病例报道:1例59岁的男性患者突发复视与头痛。神经系统检查表明:左侧第Ⅲ脑神经存在核性眼肌麻痹,同时无任何其它神经检查的异常。M RI检查发现了1处典型的、爆米花样、平滑的左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眼科文献中还没有报道过马方综合征与色素性青光眼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描述了1例马方综合征患者出现双眼色素弥散及不对称性青光眼。方法:1例34岁的马方综合征患者出现了双眼色素弥散。在右眼,眼内压升高与显著的青光眼形视盘凹陷及对应的视野缺损相一致。右眼虹膜6点位出现局限性带状裂开。结果: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虹膜有明显的虹膜凹,晶状体上方半脱位导致虹膜-晶状体接触面增加,同时导致单侧色素弥散加剧。这一结构解释了青光眼损害的不对称性。结论:色素性青光眼的不对称性进展较为罕见,因此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探查以找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前节三联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使用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穿刺放液法阻止玻璃体压力增加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技术和效果。设计:非随机前瞻性非对照干预性病例研究。受试者:选取2001年6月至2003年9月间施行了三联手术的患者共65例。方法:所有病例均实施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完成非穿透性角膜环钻术后在颞上象限角膜缘后3.5m m的睫状体平坦部用23号针头(5毫升注射器)实施前部玻璃体穿刺术。主要观察指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抽吸出液化性玻璃体容量,术中及…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益增多,但农村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却相当薄弱。这一现状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极不适应,也不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所以,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西龙(IV TA)作为一项常规操作完成后,急性眼内炎的发生率进行报道。方法:回顾、非对照、连续的干预性方法,所有病例来自2000年1月1日至2004年1月30日间在2个医疗中心接受过IV TA治疗的患者。结果:研究共收录了接受过IVTA治疗的1006只眼。所有病例在该项治疗完成后的6周内没有出现术后急性、细菌培养阳性的眼内炎,有1例患者在接受IV TA治疗4d后出现急性、细菌培养阴性的眼内炎,导致0.10%的发病率。该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降低和急性结膜红斑,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没有出现疼痛或眼前房积脓。结论:尽管接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的增长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为国内外同道所关注。手术对早期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防止和矫正后凸畸形以及缩短化疗疗程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已经得到充分肯定。但随着手术数量的增多及外科过度干预,手术并发症增加,因而不少学者对非手术治疗或非内固定的有限手术治疗重新重视,包括介入科医生在内的不少专家在微创手术治疗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成功,丰富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而内科治疗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始终是重要一环,特别是围手术期化疗方案的新理念也在不断深化。因而如何正确选择和客观评价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方式,即脊枉结核外科治疗的策略亟待获得共识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出腰骶椎前路同种异体骨垫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①CT测量:通过CT扫描测量33名正常人腰骶椎各椎间隙的前后点高度、腰骶椎的矢、冠状径,为设计出同种异体骨垫提供解剖学依据。②生物力学试验:将设计出的骨垫与钛网、自体髂骨对比,评价它们在三维运动范围、最大拔出力、最大抗压负荷等方面的生物力学性能。③临床初步应用: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病例5例,应用骨垫前路融合技术评价其初步临床疗效。结果①CT测量结果:正常腰骶椎椎间隙前高大于后高,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高范围(9.03/7.11~13.93/9.73)mm。正常腰骶椎横径大于矢状径,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横径/矢状径范围是(40.51/29.38~46.20/33.98)mm。②生物力学评价:A、三维运动方面:骨垫、髂骨及钛网均能增强不稳节段的稳定性,C组、D组、E组、F组分别与B组比较,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骨垫与钛网相比,两者的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髂骨相比,骨垫更能增强脊柱稳定性,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B、最大拔出力方面:骨垫、髂骨及钛网等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髂骨<骨垫<钛网。C、最大抗压负荷方面:骨垫、钛网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髂骨比较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临床疗效评价:本组病例均在随访之中,中、晚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近期疗效根据Steffee方法评定临床结果。本组优3例,良2例,所有病例腰腿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术后X线片示其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结论腰骶椎前路骨垫设计符合腰椎生理解剖,短期内已具有足够抗压、抗滑、稳定脊柱节段的生物力学性能;其临床应用操作简单安全,恢复椎间隙高度好,融合后无异物遗留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王文军  蔡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10):799-800,I0002
脊髓神经系统结核属于少见病症,髓外硬膜下病变更为罕见,根鞘内结核瘤鲜有报道。本院收治1例腰椎结核伴根鞘内结核瘤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颅面裂(CFC)患者的特征性眼部表现。方法:分别对1例患有3级CFC的16岁女孩及1例患有5级CFC的3岁男孩进行眼科检查。结果:3岁5级CFC男孩存在外斜视并涉及外侧眼眶,而16岁3级CFC女孩出现外斜视并涉及内侧眼眶。两例患者都存在下斜视、下眼睑缺损、弱视及立体视觉缺失的体征。对3岁男孩使用遮盖疗法治疗弱视后,其视力从手动达到20/30,斜视手术矫正了男孩8个棱镜屈光度(PD)的外隐斜视和女孩8PD的左眼内斜视。结论:研究证实3级和5级CFC患者具有弱视、下斜视、内斜视(3级患者)以及外斜视(5级患者)的体征,对涉及眼眶部位的CFC患…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及其处理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寻找一种概念明确的寰枢椎脱位的外科分型方法,为临床处理脱位提供指导方案。方法:总结三家医院收治的168例不同病因所致C1-2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脱位的复位情况将其分为3型:(1)牵引复位型(tractionreductiontype,T型),该型又以复位后的稳定性不同分为T1和T2型;(2)手术复位型(operationreductiontype,O型);(3)不可复位型(irreducibletype,I型)。简称TOI分型。T1型采用牵引或支具治疗8~10周;T2型采用牵引复位后固定融合(其中6例只行C1-2临时固定,不行融合);O型采用前路松解 后路复位固定融合;I型实施减压原位固定融合。根据Symon和Lavender临床标准、JOA脊髓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测量C1-2脊髓有效空间(spaceavailableforthecord,SAC)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68例中,T型137例(81%),其中T1型71例(43%),T2型66例(38%);O型28例(17%);I型3例(2%)。术前SAC为3~13mm,平均8mm,术后为11~19mm,平均16mm。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平均为64.7%;临床有效率为88.7%。T型病例中77例未融合固定者愈合后仍保留C1-2活动功能。结论:寰枢椎脱位的TOI外科分型概念清楚,界定明确,可根据分型选择相应的寰枢椎脱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