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6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220篇
预防医学   10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8篇
  2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重与代谢外科自20世纪50年代发源,至今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当代最主流的术式为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虽然《中国肥胖与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对减重术式有一定规范和量化了主要参数,但实际操作做到规范是对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的保障。不规范和不标准的减重手术会引起系列并发症和减重效果不佳、复胖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2岁.因间断性呕血4年而入院.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示食管胃底静脉蕈度曲张.血常规检查:WBC0.78×109/L,RBC 2.72×1012/L,BLP 40.4×109/L,Hb68 g/L.肝功能Child分级Ⅰ级.术前CT静脉造影示门静脉左支发出的粗大脐旁静脉下行与右髂静脉交通,脾静脉粗大,未见门静脉与肝静脉有交通,肝脏仪有肝动脉灌注.下腔静脉压力为17 cm H2O.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R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老年斑的沉积情况。方法2只17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V717I]小鼠和2只野生型小鼠,行活体T2WI,然后对照影像定位结果进行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2WI中老年斑的沉积情况以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转基因小鼠T2WI上显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可见点状低信号,且部分低信号可以和组织学切片所显示的老年斑相对应;野生型小鼠T2WI未见明显的低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未见到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MR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老年斑的沉积是可行的,且可用来特异性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4.
李震 《放射学实践》2007,22(2):110-111
今年RSNA大会上,除超声和核医学外,发表大会发言的腹部方面论237篇,中国大陆发表十余篇,但是,在专题发言中仍然没有实现零的突破。较往届相比,这次RSNA大会,不论是在大会发言的数量和质量上,中国大陆较往届有了提高,腹部放射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增加了分子影像学专栏,提出分子影像学可能是将来影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对于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特别是MDCT结肠CAD技术应用方面的论有20余篇;第三,MR在小肠系统应用是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最后,MDCT灌注成像在腹部系统的应用具有相当的诊断提示意义。下面对这次大会上所呈现的腹部放射学的主要进展进行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实现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目标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对山东省 195 6~ 2 0 0 0年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如不考虑无形效益和因口服脊灰疫苗 (OPV)免疫造成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 (VAPP)的影响 ,按脊灰发病和控制的不同时期进行分析 ,推广使用疫苗时期 ( 196 5~ 1978年 )和无特异免疫预防时期 ( 195 6~ 196 4年 )相比 ,计划免疫时期 ( 1979~ 1990年 )和推广使用疫苗时期相比 ,消灭脊灰活动时期 ( 1991~ 2 0 0 0年 )和计划免疫时期相比 ,净效益 (以人民币元计算 ,下同 )分别为 3 6 4亿元、33 6 2亿元、80 83亿元 ,其成本 效益比分别为 1∶7 74、1∶47 6 9、1∶2 5 5 7。在 36年 ( 196 5~ 2 0 0 0年 )消灭脊灰进程中 ,共获得净效益 118 0 9亿元 ,其成本 效益比为 1∶2 6 90。消灭脊灰活动的效益是长久的 ,在全球消灭脊灰之后 ,随着成本投入的停止 ,其效益仍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稳定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利用两袖套法连接肝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单线连续吻合肝上下腔静脉。共完成120例大鼠减体积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顺利完成模型建立,移植术后大鼠均能自由活动,进食活跃。其2d和7d存活率分别为85.8%和83.3%。结论利用改进的两袖套法,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减体积原位肝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巴马小型猪在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的变化及对肝脏损伤的作用。方法: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分脑死亡组与对照组,每组5只。用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对照组仅开颅麻醉维持,分别于3、6、12、18和24h取血清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1)炎症介质变化:脑死亡组动物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自脑死亡后3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3、6、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肝脏酶学变化:血清ALT、AST水平自脑死亡后12 h开始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后12、18和24 h脑死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巴马小型猪脑死亡状态下血清炎症介质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升高。脑死亡状态下肝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这些炎症介质的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猪脑死亡模型,观察建立过程中血压、心率变化。方法长白猪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脑死亡组(B组),每组6头。C组维持麻醉24h,仅行开颅术并颅内放置Foley气囊导管,不建立脑死亡模型;B组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通过呼吸、循环支持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监测2组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变化。结果B组6头猪均成功建立脑死亡模型。经Foley气囊导管缓慢间断颅内加压后,B组动物血压、心率缓慢下降后骤然升高,呼吸频率减慢、呼吸幅度加深,平均峰值动脉压和平均峰值心率与颅内加压前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死亡后6、12和24h,B组猪MAP和HR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进的缓慢间断颅内加压法可成功制作猪脑死亡模型,经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能稳定地维持猪脑死亡状态24h,为进一步研究脑死亡状态下猪肝脏形态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在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已行PCI治疗,术后均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以患者的治疗剂量为标准,将其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组均为31例。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与用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治疗总有效率、出血事件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组间用药后的D–二聚体水平、血栓栓塞事件及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各组患者的血清AST、ALT水平比较,大剂量组高于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剂量利伐沙班治疗高龄PCI术后并发心房颤动都具有良好的疗效,但因为高龄患者采用大剂量利伐沙班治疗时,对患者ALT、AST水平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可以选择小剂量或常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增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1年6月于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CT增强检查的588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包括病人个人因素、碘对比剂因素、检查前准备相关因素、环境因素及急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5个维度)对病人进行调查。结果:5885例病人中,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160/5885);超敏/过敏样反应发生率为0.44%(26/5885);化学毒性/生理反应发生率为2.28%(134/5885);次高渗碘对比剂所致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等渗碘对比剂;98.75%的病人表现为轻度急性不良反应,82.50%的急性不良反应发生在碘对比剂开始注射后的前5 min。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过敏史、就医方式、碘对比剂种类为CT增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T增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化学毒性/生理反应,一般发生在碘对比剂开始注射后的前5 min,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疾病、过敏史、就医方式、碘对比剂种类是CT增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