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并发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5年7月-2006年8月,共64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18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术中骨折11例(股骨距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骨折4例),术后骨折7例(假体柄下端、远端骨折),男12例,女6例,年龄51-79岁,平均68岁,按照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骨折的AAOS分型:I型1例,Ⅱ型4例,Ⅲ型4例,IVa型4例,IVb型2例,V型1例,Ⅵ型2例,其中术中假体周围骨折11例有10例予立即内固定,1例(Ⅱ型)股骨距劈裂骨折无明显移位未做内固定,仅延迟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假体周围骨折7例有4例在两周内行手术内固定,2例合并假体松动而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术,1例(Ⅵ型)假体远端骨折因身体原因无法手术而采取保守治疗予以骨牵引4周后改石膏外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6-38个月),15例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保守治疗的1例患者术后6个月拍x线片示骨折畸形愈合,术后8个月因内科疾病死亡。Harris评分平均80分(67-92分)。[结论]术中暴力、股骨髓腔发育异常、假体型号过大、骨质疏松是术中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骨溶解、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加外伤是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骨折愈合,稳定假体,减少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尤其对高龄患者更为重要),尽早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并发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KA),如何达到假体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力学轴线和韧带平衡,直接影响到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本文就此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2例股骨远端骨折按AO分类:A2型5例,A3型2例,B1型1例,B2型1例,C1型8例,C2型4例,C3型1例,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锻炼。结果:经随访6~24个月,平均11±1.2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8个月。膝关节功能依照Merchan等评判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结论:逆行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其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能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Ti-6Al-4V组、TLM组、含生物涂层的TLM组、含耐磨涂层的TLM组各10只,将受试材料植入各组家兔股骨内,在第1、2、4、8、12周观察取材,对植入物及其界面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新型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的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评价及成骨效应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IL-17、IL-22等细胞因子在PIA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构建不同时间点的PIA模型,分别在D6、D12、D26和D70收集脾脏、滑膜及踝关节,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IL-17、IFN-γ、IL-22等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相关受体和转录因子在脾脏和滑膜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脾脏中,IL-17在D6和D26均有增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IFN-1在D6和D26有增高的趋势,在D70表达显著升高;IL-22在D6、D12以及D70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在滑膜中,IL-17、IL-17F以及IFN-γ的mRNA在D26组显著升高,而IL-22的表达在D70组显著上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17、IL-21、IL-22以及IL-22R1在PIA模型中的表达部位。结果提示,在PIA踝关节中,IL-17主表达于浸润的炎性细胞上;IL-21和IL-22类似,不仅表达于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在增殖层关节软骨或者修复过程中的新生软骨上也有表达;IL-22R1在PIA大鼠增生的滑膜的A型细胞和B型细胞中均有表达。结论:在PIA大鼠模型的脾脏及关节滑膜中,IL-22均主在疾病的慢性期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松动假体界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通过对2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及扫描电镜对表面超微结构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界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所有本组2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界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界膜部分有黑色;界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人工假体与骨骼形状不完全匹配,空隙的产生导致纤维瘢痕组织(界膜)充填,磨损微粒沿空隙扩散至界膜刺激界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松动后的假体与骨髓腔空隙加大导致更多界膜组织充填、释放溶骨性细胞因子而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屈膝的因素,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屈曲活动度。方法: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随访112例患者136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k—ty,TKA),男42例57膝,女70例79膝:年龄35~79岁,平均64.9岁。膝关节骨关节炎94膝,类风湿关节炎18膝。膝内翻畸形98膝(平均12.8±3.1),膝外翻畸形14膝(平均5.10±2.4),屈曲畸形3l膝(平均15.6±2.1)。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术前活动度为61°-135°,平均11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41°~120°,平均85.5°。手术均采用Zimmer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临床疗效以HSS评分为标准,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膝关节假体位置、下肢力线以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12例患者136膝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术前HSS平均(69.6±7.4)分,术后平均(90.9±6.7)分。优86膝,良18膝,可4膝,差4膝,优良率为92.6%。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98.5°,改善至术中平均125.4°,终末随访时平均121.5°。结论:患者术前活动度、手术技术、特殊的假体设计以及积极的术后锻炼都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度的重因素,尤其是手术技术。但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肥胖等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活动度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关节置换的方法,重点关注术中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方法。技巧及术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晚期膝关节疾病合并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56例,213膝,采取人工膝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畸形程度,HSS评分,活动范围。并进行比较。本组病例平均年龄60.2岁(44~81岁),女92例136膝,男64例77膝。膝骨性关节炎8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58例,创伤性关节炎13例。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52.6°(33.5°~94.1°)。本组病例轻度屈曲畸形:83例117膝,中度屈曲畸形:58例76膝,重度屈曲畸形:15例20膝。平均屈曲畸形程度:45.8°。每例患者均进行术前及术后1年HS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屈曲挛缩畸形均得到改善,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0.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73.6分。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平均52.6°提高到术后平均92.7°。结论:晚期膝关节病所致的屈曲挛缩畸形的膝关节行膝关节置换术,除了在术中注意准确截骨外,应着重注意软组织松解,调整力线。  相似文献   
9.
饮食加硼治疗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饮食加硼治疗维甲酸诱导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效果,为硼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骨质疏松模型组(n=24)。以维甲酸80mg.kg-1.d-1灌胃15d,诱导骨质疏松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骨质疏松模型组又随机分为无措施对照组(n=8)、饮食加硼治疗组(n=8)和雌二醇治疗组(n=8)。治疗30d后,测定大鼠血清钙、磷、硼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测量大鼠全身、腰椎和胫骨骨密度,并观察大鼠股骨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四组大鼠血清Ca和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硼含量硼治疗组明显高于其它三组。对照组大鼠血清AKP和TRAP活性增加,股骨松质骨和皮质骨骨量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增加,腰椎、胫骨骨密度下降,呈现骨质疏松变化。饮食加硼和雌激素治疗组大鼠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股骨平均骨小梁数、平均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皮质骨面积百分比和全身、腰椎、胫骨骨密度等显著增加,松质骨区破骨细胞数明显减少,与正常组大鼠骨质无明显差异。硼治疗组大鼠血清AKP活性及松质骨区活跃成骨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饮食加硼可提高大鼠血清硼含量,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对骨质疏松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谷康泰灵注射液治疗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将 75例患者按身高、体重、年龄、绝经后时间及治疗前骨密度值等条件相近分为 3组 ,对照组服用钙制剂 ,谷康泰灵肌肉注射组服用钙制剂同时给谷康泰灵注射液 4ml肌肉注射 ,谷康泰灵静脉滴注组服用钙制剂同时给谷康泰灵注射液 4ml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治疗期半年。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密度及血清Ca、P、BGP、ALP及TRAP。结果谷康泰灵注射液肌肉注射组和静脉滴注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变化显著 ,骨密度和血清ALP、BGP明显升高 ,血清TRAP活性显著下降 ,并有效的缓解了疼痛症状 ,且谷康泰灵静脉滴注组效果好于肌肉注射组。表明谷康泰灵注射液可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 ,增加骨量 ,改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