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采用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及解剖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134例移位的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外固定。结果:经过5—36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全部获骨折愈合,根据Samnicnro^[4]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认为使用手法复位腕背伸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可以维持良好的位置,获得最佳的腕关节功能,而并发症最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2016年2月对21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O分型:A3型6例,B2型3例,C2型9例,C3型3例)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经皮插入以阻挡骨块再移位的Kapandji技术。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Sarmiento评分进行影像学评估,根据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平均35.3 min。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6.5 d。21例随访8~24个月,平均15.3月,骨折均获愈合。影像学评分:优17例,良4例;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3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外固定支架联合Kapandji技术是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易于操作,避免伸肌腱的刺激,可有效增强固定的稳定性,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零度位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金建华  吴纪奎 《中国骨伤》2001,14(3):180-180
作者自 1992年来应用零度位牵引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 38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7例 ,女 11例 ;年龄 19~ 83岁 ;右侧 2 2例 ,左侧 16例。均为新鲜脱位。分型 :盂下型 19例 ,喙突下型 14例 ,锁骨下型 5例。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 9例 ,多发骨折 4例。2 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 ,不用麻醉。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操作步骤 ,以取得配合。取仰卧位。以右侧为例 ,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肘上方 ,一手握住前臂 ,逐渐外展上举肩关节至零度位 (即肩关节外展 135°及上举 135°)。持续牵引 3~ 5min ,然后一手继续牵引 ,一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研究1996年5月~2006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685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1次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2个月。结果共有165例术后发生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4.5%,髌韧带内侧入路组为14.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髌韧带旁入路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建议使用髌韧带周围入路,髓内钉固定后膝关节痛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带锁髓内钉的应用使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指征得到明显扩大[1].其具有固定牢固,防止骨折端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2].是目前骨折内固定术中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以往手术采用开放穿钉或闭合穿钉技术,各有优缺点.我院从1997年开始综合二种穿钉技术的优点,采用小切口直视下骨折复位以国产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下肢长骨骨折2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大龄儿童距骨颈骨折的诊治经验,为正确治疗大龄儿童距骨颈骨折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例大龄儿童距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8~16岁,平均13.4岁;左侧4例,右侧6例.骨折根据改良Hawkins分型:Ⅰ型骨折3例,Ⅱ型骨折5例,Ⅲ型骨折2例.HawkinsⅠ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非负重石膏外固定6~8周,HawkinsⅡ、Ⅲ型骨折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 随访15~68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获愈合,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采用Hawkins评分:优5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0.0%.发生切口皮缘表浅坏死1例,距骨体缺血性坏死2例,采用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恢复距骨的解剖关系是治疗儿童距骨颈骨折的关键,可靠的固定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Hawkins Ⅰ型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HawkinsⅡ、Ⅲ型骨折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中理想置钉点的进行影像学研究,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对160例胫骨干骨折通过术前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髌韧带宽度为27~43mm,平均34.38±3.69mm。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3等份,42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95例位于中间区域,23例位于内侧区域;若将髌韧带依宽度划分成内外侧2等份,则有90例的理想置钉点位于外侧区域,60例位于内侧区域。本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39.3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6.3%,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疼痛共有29例(18.1%)。结论术前通过透视确定置钉点的位置,选择性地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是相当重要的准备工作。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有利于髓内钉置钉点的显露,膝关节内结构损伤小,疗效可靠,并有效降低膝关节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成人枕骨厚度解剖学和CT测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枕骨厚度解剖学与CT两种测量结果的相关性,为枕颈融合术中螺钉长度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具成人湿润颅骨标本进行CT和解剖学测量,测量方法参照McRac线,共66个点,每格相距1cm的矩阵,并对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厚处位于枕骨粗隆部,最薄处位于小脑窝处,其中厚度大于8mm的区域位于水平线P5、6间ML线旁开2cm、P4、5间ML线旁开1cm及P3、4间ML线处的近似倒三角形区域;厚度介于6~8mm的区域位于上述倒三角形外周1cm的区域。结论各枕骨之间的厚度存在个体差异,CT和解剖学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术前CT测量结果可为术中螺钉长度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Colles骨折3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lles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 ,尽管骨折复位通常比较容易 ,但如何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却较困难 ,尤其对粉碎性骨折或桡骨关节面的骨折。我科于1993年开始应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不稳定Colles骨折。其中获得随访32例 ,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 ,男14例 ,女18例 ,年龄20~88岁 ,平均54.5岁 ,左侧20例 ,右侧10例 ,双侧损伤2例 ,除2例为直接暴力外 ,余均为间接暴力。骨折按Gupta[1]分型 ,III型12例 ,IV型8例 ,V型12例 ,I、II型为稳定骨折排除此研究之外。1.2治疗方法臂丛阻滞麻醉 ,在C臂机直视下 ,手法持续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