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四苯基卟啉锰配合物(Mn^3 TPP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二者之间可形成1:1的配合物,BSA存在一个强结合位。在它们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个电子上BSA转移至MnTPPCl。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9岁,因妊娠期腰及双下肢疼痛5个月,于产后半月二便失禁,双下肢无力,无潮热盗汗,在当地诊断为腰间盘突出症,并在1个月后行L5S1全椎板髓核摘除术,术后疼痛稍减.20余天后,腰骶部疼痛剧烈,给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显.于2个月后,我院以"骶尾部肿瘤待排"收入院,查:骶部膨大,向后凸起,肿块约25cm×25cm,边界不清,质地中等,压痛,无波动感,二便失禁,双下肢肌力Ⅲ级,皮肤痛、温、触觉消失,膝跟腱反射消失、骨盆分离挤压试验(+),肛门指检:扩约肌松弛,骶骨前缘无肿块.X片提示:骶椎明显膨大近一倍,双骶髂关节处呈溶骨性破坏,尾椎后缘骨膜隆起.术前胸部X线片有散在结核钙化点,术前CT示:L5S1椎间盘突出,余(-).细阅该片可见骶椎稍膨大.ESR:76mm/h,ASO≥500u,CRP(+),ALP44u/L,WBC18.5×109/L,RBC3.3×1012/L,Hb95g/L,N83%,L17%,骶椎组织活检:肉眼见组织有一层包膜,包膜下呈白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易出血.镜下见:切面灰白实性分叶状,瘤细胞索状排列,可见囊泡状细胞.结果:脊索瘤(低度恶化),最后确诊为:巨大脊索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茎鳞状细胞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筛选淋巴结转移的高危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81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年龄27~81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年者46例(56.8%),≥1年者35例(43.2%).行单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6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75例.按2002年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并记录患者年龄、有无包皮过长/包茎史、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状、分级、腹股沟淋巴结体格检查情况和淋巴结大小等指标.结果 81例患者中经病理证实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pN+42例(51.9%),无淋巴结转移者pN0 39例(48.1%).G1、G2、G3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78.3%(18/23)和100.0%(8/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根据腹股沟淋巴结体格检查结果,cN+和cN0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63.5%(40/63)和11.1%(2/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8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27个月,中位时间40个月.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4%与92.3%(P=0.00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0%与91.4%(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股沟淋巴结体格检查结果和肿瘤分级是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对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全口义齿在复诊中,常见的是疼痛,疼痛是影响全口义齿功能恢复的重要问题。产生疼痛的原因很多,如基托伸展过度或伸展不当,基托在系带区或骨突区缓冲不够,基托组织里有塑料小结,基托边缘过锐或咬不平衡等均可使软组织产生疼痛,疼痛区的软组织可呈现红肿或破溃,这些都是可直观的检查到,并经对症调磨即可收效。但临床中常见有时义齿压痛已无直观的不适发现,  相似文献   
5.
QT间期测量的小波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准确获取人体心电信号 (ECG)中的 QT间期值。方法 利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多分辨的特点 ,将心电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 ,把不同频带的信号显现在小波分解各个尺度上。特征尺度上准确定位 QRS波及T波的起始点 ,从而获得 QT间期的精确值。结果  1在 2 m V的心电信号上引入峰峰值为 1m V的误差信号 ,利用二进小波进行分解和重构得到相对精确的心电波形 ,测得 QRS波、P波、T波的宽度最大误差分别为 5 .75 % ,5 .2 % ,3.8%。 2用小波分析方法对 MIT/ BIH数据库中的 ECG信号进行处理后 ,测量得到各间期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 ,可以反映出 QT间期及相应各间期的稳定性。结论 人体心电信号随着检测状态及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平稳性及包含许多干扰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将心电信号进行处理能够获得 QT间期的精确值 ,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00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29例可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资料,29例患者在介入、手术及其他治疗前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螺旋CT及18F-FDG PET/CT检查。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29例中,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26例(89.7%),2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对照手术病理结果,IVU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4.0%和75.0%;螺旋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80.0%;而18F-FDGPET/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100%。18F-FDG PET/CT的敏感性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CT,P=0.036vs IVU),同时特异性也高于IVU和螺旋CT(P=0.041vs CT,P=0.036vs IVU)。结论 18F-FDG PET/CT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中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IVU和螺旋CT,为一种有用的临床诊断方法。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最后诊断需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9岁,务农,因右下肢多处酸痛5年余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内踝下方疼痛,当时以"扭伤"给草医包药医治,未见好转.症状不甚严重,未引起重视,随后逐渐加重,影响行走.摄X线片示:右足骨质增生.未经特殊治疗,二年后右踝疼痛加重,同时感右侧窝疼痛,自服止痛药可缓解.今年7月发现右窝下有一包块,摄片示:右足、窝、耻骨骨软骨瘤.行窝部位包块切除术后,病检提示:骨软骨瘤.本次入院,摄右下肢X线片示:右耻骨、坐骨(见图1)、窝、足跖骨软骨瘤,右侧舟状骨、舟楔关节、距跟关节、右腓骨小头及胫骨、右股骨上端及内侧髋关节、股骨头均见软组织影,呈腊油样或流注性骨质密度增生,右第二跖趾骨骨干腊油样改变.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我国预防的重点疾病之一,但肝癌的病因等研究迄今仍较局限,尤其是与生产环境关系的研究较为少见。近年来,有色企业肿瘤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铜、铅、锌、锡开采和冶炼工人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相似文献   
10.
一、现场调查的结果及诊治的对象: 兰州电器厂85年11月13日开始利用防空地下室长100米、宽1.5米进行平菇的栽培,每日收平菇100斤左右.该地下室有一洞口正处在一栋居民楼房底层,每天清晨开洞通风时,可见到白色的烟雾从洞口弥散出来,同时有特殊的气味.据我们对现场的调查,地下室的温度25℃,并见到白色烟雾,用载玻片收集雾滴,经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