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重度脑挫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疗法对重度脑挫伤病人的脑保护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46例重度脑挫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冬眠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其中亚低温冬眠组22例,入院后4 ̄12h内行亚低温冬眠治疗,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冬眠合剂,将肛温控制在32 ̄35℃,亚低温冬眠治疗4 ̄7d,同时检测颈动脉和颈静脉血气、电解质变化、血糖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常温组24例除未行亚低温冬眠治疗外,其余综合治疗及监测方法同亚低温冬眠组。两组病人均于伤后3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判定疗效。结果与常温组比较,亚低温冬眠治疗组脑氧耗明显降低,高血糖情况显著下降,生命体征及电解质等无明显差异,无严重并发症,死残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冬眠疗法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临床应用于重度脑挫伤救治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rALR对HBsAg及BSA免疫大鼠产生抗体、细胞因子和对脾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甲醇诱导表达rALR,测定活性并进行以下研究.①rALR对HBsAg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HBsAg20 μg/只、HBsAg20 μg rALR100 μg/kg、HBsAg20 μg rALR 25 μg*kg、HBsAg20 v pPIC9K表达上清、HBsAg20 μg CsA10mg/kg,共6组;②rALR对BSA免疫的影响:实验分为:生理盐水、BSA25 μg/只、BSA25 μg rALR100 μg/kg、BSA25 μg pPIC9K表达上清、BSA25 μg CsA10 mg/kg,共5组.以上均皮下注射免疫大鼠,1次/周×4次,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IL-2和IFN-γ.③rALR对大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Wisar大鼠先皮下注射HBsAg(20 μg/只)1次,2周后处死,分离脾单核细胞,种板,再加HBsAg 1 μg/孔和/或相应处理因素(rALR、空质粒表达产物等),48h后加3H-TdR,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cpm值.结果 rALR100 μg/kg HBsAg组的8只动物中,有2只出现抗HBs的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HBs Ag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HBs.rALR 100 μg/kg BSA组的8只动物中,有3只出现抗BSA抗体,空质粒对照组和单用BSA组8只动物均出现抗BSA的抗体.rALR 100μg/kg能明显抑制细胞因子IL2及IFN-γ的产生.rALR4μg体外能明显抑制脾细胞的增殖.结论 rALR能抑制HBsAg和BSA诱导大鼠产生相应抗体及IL-2、IFN-γ的产生;体外能抑制经体内致敏的脾细胞的增殖,说明rALR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9%(34/286),手术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者24例,保守治疗7例,预后良好率61.8%(21/34),预后不良率38.2%(13/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不良率很高,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制霉菌素乳膏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7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自行给予3%双氧水耳浴清洗外耳道后,在外耳道均匀涂抹制霉菌素乳膏,bid;观察组患者在耳内镜下给予3%双氧水负压吸引清洗外耳道后,用制霉菌素乳膏纱条充分填充外耳道(以纱条可充分涂布制霉菌素乳膏并完全填塞外耳道为宜),隔天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真菌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真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耳内镜下给予制霉菌素乳膏纱条填塞外耳道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太平人民医院收治的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6例,将这些病例分成两组,即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13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78.26%。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使用亚低温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素脑室冲洗对脑室出血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肾上腺素进行脑室冲洗,以探讨其对脑室出血时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测定74例脑室出血患者运用保守、侧脑室引流、肾上腺素脑室冲洗方法后的血压、心率指标和引流脑脊液量。结果保守治疗组高颅内压引起血压升高、心率下降,侧脑室引流后血压下降、心率升高;侧脑室肾上腺素冲洗后出现血压、心率同时下降。结论侧脑室引流可以控制颅内压,逆转其心血管的反应;肾上腺盐水脑室冲洗可引起血压、心率下降,并能减少脑脊液的分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脑水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骨窗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IL-10、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L-10和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5例,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培养获得DC组.培养期间用IL-10刺激的为imDC组;TNF-α刺激的为mDC组;先后用IL-10、TNF-α刺激的为imDC+TNF-α组.各组收获细胞后分别检测反映DC成熟度的各种分子及其体外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 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HLA-DR、HLA-A、B、C和CD86表达,IL-12p70分泌及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均低于健康者组(P<0.01).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DC与健康者mDC表达的HLA-DR、HLA-A、B、C和CD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mDC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分泌的IL12p70均明显增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imDC的HLA-DR、HLA-A、B、C和CD86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极低,不能强烈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与D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TNF-α刺激后HLA-A、B、C,HLA-DR,CD86仍低表达,分泌的IL-12pT0和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仍较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上清夜中IL-21的ELISA检测值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和功能上低于健康者.TNF-α可促进常规培养的DC成熟为mDC、IL-10可抑制DC成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同健康者一样可进行有效的调控,分化成熟后功能强于健康者常规培养的DC,或可提高自体DC治疗性疫苗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HBV无症状携带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HBV无症状携带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方法 抽取健康对照者(A组)、HBV无症状携带者(B组)外周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PBMC,用TNF-α、IL-10分别和rhIL-4、rhGM-CSF刺激培养,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DC)、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rhIL-4、rhGM-CSF刺激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作组内对照.imDC组加入TNF-α刺激,检验imDC的稳定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反映树突状细胞成熟度的各种分子.结果 A、B组内mDC细胞膜表达HLA-DR,HLA-ABC分子,分泌的IL-12p70与imDC、DC、imDC+TNF-α组相比明显增加;A、B组间mDC的HLA-DR,HLA-AB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IL-12p70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DC的HLA-ABC、HLA-DR低表达,IL-12p70分泌也较低,与本组内DC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imDC的HLA-DR,HLA-ABC低表达,IL-12p70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DC加入TNF-α后HLA-ABC、HLA-DR仍低表达,IL-12p70分泌低于本组内DC,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A、B组,TNF-α均有效促进DC成熟为mDC,IL-10均抑制DC的成熟,不受A、B组细胞来源影响.mDC分泌大量IL-12p70,并在B组低于A组,说明B组mDC存在一定的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10.
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纤溶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血浆及脑脊液凝血纤溶状态变化,为临床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提供诊治依据。方法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患者72例,采集血浆,同时采集脑脊液,测定脑脊液及血浆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并与171例脑外伤后无脑梗塞患者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组(实验组)脑脊液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含量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对照组)(P<0.01)而纤溶酶原(PLG)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脑外伤后迟发性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