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81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UNSCEAR 2000年报告指出,全世界CT的集体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总集体剂量的34%,表明CT是高辐射剂量的检查手段[1].笔者针对目前患者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笨重及穿脱不方便等弊端,研制了一种CT扫描防护罩.  相似文献   
2.
经一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一侧半椎板入路在椎管内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们从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经一侧半椎板显微切除3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9例,腰段6例。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全切除,病人术后2周即可下床活动,随访期内(2-48个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一侧半椎板入路能够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的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卧床时间短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UNSCEAR 2000年报告指出,全世界CT的集体剂量占所有X线检查总集体剂量的34%,表明CT是高辐射剂量的检查手段[1].笔者针对目前患者防护装置的适用范围小、笨重及穿脱不方便等弊端,研制了一种CT扫描防护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抓举重量下男子抓举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利用8通道EMG测量系统、三维测力平衡系统和数码摄像机,对上海市举重队现役男子举重运动员在不同重量下抓举过程中的8块具有代表性的浅层骨骼肌的表面肌电、足底反力和抓举视频做同步采集。结果不同抓举重量下举重运动员的足底反力变化曲线趋势一致,基于足底反力曲线中的特征点对抓举技术动作阶段可划分为7个阶段,预备阶段、伸膝提铃阶段、引膝提铃阶段、发力阶段、惯性上升阶段、下降定铃阶段和起立阶段。抓举过程中肌群活动的时间顺序为:背阔肌、竖脊肌、肌直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胫骨前肌、肱二头肌和斜方肌。其中,斜方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背阔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小。随着抓举重量的增加,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积分肌电值增加最大。结论为提高举重运动员抓举项目的比赛成绩,运动员应该重视斜方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分枝杆菌肉芽肿形成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枝杆菌肉芽肿是由细菌与不同的宿主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细胞、淋巴细胞等相互作用,在各种免疫分子如细胞因子、黏附分子、补体等参与下,形成的特征性病理学结构.其形成过程中细菌各种成分、宿主不同细胞、产生的不同免疫分子均起重要作用.而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原位荧光观察方法的应用亦为分枝杆菌尤其是海鱼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的体内形成及演变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颅内多发动脉瘤(multiple intracranial aneurysrs,MIA)是指患者颅内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5% ~ 33%.而前后循环同时存在动脉瘤几率更低.占全部MIA的3%~8%,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1].对于一次开颅手术同时夹闭前后循环的动脉瘤的手术风险性更大.本文复习我科手术顺利夹闭前后循环颅内动脉瘤并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患者,陈某,女性,于2011年3月11日因突发头晕、恶心3 w伴意识不清2h收住院.入院检查:患者意识朦胧,精神萎靡,生命体征平稳,双侧瞳孔正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颈部抵抗,双侧克氏征阳性.双侧巴宾氏基征阴性.人院头颅CT示:鞍上池、右侧外侧裂池及脑沟可见高密度影,中线结构居中(图1).行64排头颅血管成像示:右侧大脑中动脉、基地动脉顶端多发动脉瘤(图2).按Hunt-Hess分级为Ⅱ级.  相似文献   
7.
前交通动脉是双侧大脑半球间血流平衡和代偿的重要通道,也是动脉瘤好发部位之一。前交通动脉瘤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30%~35%,除少数破裂前交通动脉瘤适合血管内栓塞治疗外,绝大多数宜开颅手术夹闭[1-2]。但该部位解剖关系复杂、手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即使术前临床状况良好患者,术后也常出现并发症,是较难处理的颅内动脉瘤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依据CTA检查结果,对56例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CTA扫描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MPR)、表面遮盖三维重建(3-SSD)、容积显示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对照手术结果,评估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手术的指导价值。结果CTA共发现56例58个动脉瘤,手术共夹闭56个动脉瘤。①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与CTA检查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②术中有5个动脉瘤瘤体无法完全暴露,其余51个动脉瘤瘤体形态术中观察结果与CTA结果完全吻合,其中24个椭圆形、19个圆形动脉瘤的瘤顶指向与手术发现完全吻合。③CTA对动脉瘤与主要分支动脉关系的检测结果与手术观察完全吻合,其中49个动脉瘤瘤颈与分支动脉无关,7个动脉瘤瘤颈累及分支动脉。④CTA共发现21个动脉瘤瘤体有泡状突起,其中术中证实15个突起部位即为动脉瘤破裂部位,6个未发现破裂口。⑤CTA检测的动脉瘤瘤颈平均直径为(5.92±0.86)mm;术中测量平均为(6.13±1.06)mm。⑥所有动脉瘤瘤颈宽度的检测,CTA与手术结果差异...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18岁,因入睡后发作性呼吸停止伴意识不清,四肢强直2d于2006年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2月8日夜间首次出现睡眠后呼吸停止,面色青紫,四肢强直,家人将其推醒后,面色迅速转为正常,无其他不适反应。睡眠后症状再次出现。在本地医院诊断为癫痫,给丙戊酸钠片0.2g口服,3次/d,病情不见好转。既往2年前出现左上肢持续性蚁走感,尤以睡眠后加重;3个月前出现不明原因尿床,经多方治疗不见好转;平时阵发性头痛、头晕,颈部活动有发沉感。患者为第三胎,双胞胎,顺产,妹妹已送人,无法找到,母孕期无特殊,家族史无特殊。初潮及月经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