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1 157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A组、RA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IFG组年龄、病程、RF-IgM、ESR、CRP、TC、LDL-C、GLU均高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年龄、病程、RF-IgG、CRP、UA、TC、TG、LDL-C、GLU水平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A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SR、CRP、LDL-C、GLU水平升高均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和GLU均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ESR、CRP、LDL-C水平升高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RA-IPF)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搜集RA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证候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RA-IPF患者与单纯RA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RA-IPF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2 788例RA患者中并发IPF者115例。与单纯RA相比,RA-IPF患者男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血沉(ESR)加快、血D-二聚体增多、血RF-IgA升高、RF-IgM升高、RF-IgG升高、抗U1-RNP抗体升高、抗Jo-1抗体升高。结论 RA-IPF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ESR、D-二聚体、RF-IgA、RF-IgM、RF-IgG、抗U1-RNP抗体、抗Jo-1抗体有关;高龄是RA合并IP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4.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属于中医“消渴病”合并“痰证”、“瘀证”的范畴。其发病率高,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中药治疗以健脾补肾疏肝,祛痰活血为主,方用解郁健脾汤、益元清肝健运汤、降糖清脂饮、温胆汤、桃红四物汤等等。近年来对单味中药的研究也在逐步加深。此外针灸、耳穴压豆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多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难治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病史情况、用药情况等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难治性痛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因、病程、合并症分布情况,并记录不同患者既往及院内用药情况,分析院内最常用药组合。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30例患者,其中男性696例,女性34例,年龄40~80岁,证候以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为主。急性期多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间歇期以脾虚湿阻证为主,慢性期则以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常合并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等病,治疗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多使用抗炎止痛药物,间歇期及慢性期以降尿酸药物为主。结论 难治性痛风患者以男性为主,具有年龄大、病程长等特点,同时容易合并其它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痰瘀”是发病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6.
根据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梳理中医学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相关理论,认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更加符合中医"脾瘅"范畴。湿邪是重要病理因素,湿郁化热为发病的关键,根据湿热邪气主要累及的脏腑分为上焦肺卫湿热、中焦脾胃湿热、下焦肝胆湿热和湿热下注三种证型,此外,临床还可见寒湿内蕴证。治疗上主张以清热利湿为原则,再酌情配合芳香化湿、苦燥除湿、温化寒湿和淡渗利湿不同的祛湿方法。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一种易复发、难治愈的代谢性风湿病。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环境因素有关,病机核心总不离脾虚湿阻、湿热蕴结。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脾虚湿阻贯穿始终。治疗当分期辨治,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当健脾渗湿。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的合理性,为从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痛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肥胖2型糖尿病发病的相关机制及综合防治措施,认为防治的关键在于控制肥胖的加剧,从而缓解胰岛素抵抗及胰腺β细胞功能缺陷。在饮食方面,除做到均衡膳食、控制热量外,对进餐顺序和禁食时间的安排也有助于改善糖脂代谢,同时还能通过补充益生菌或合生元来调节肠道菌群;运动方面,推荐有氧结合抗阻力训练。此外,中西医联合应用在改善症状、降低指标上较单纯西医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本世纪初的叙事医学近10年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但其“在地化发展”及临床运用推广仍道阻且长。从叙事医学的现实困境出发,以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儒家思想与叙事医学所包含的“共情”“反思”“医患共同决策”这3方面内涵之间的共性,再结合中国古代医家范例以及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中心实施路径,认为儒家思想对叙事医学的临床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价值,叙事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痛风患者2 0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虚湿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其它证型。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IL-1β、FIB、D-二聚体可能是造成患者中医证候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