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种常见舌苔的细胞化学计量诊断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117例常见舌苔上皮细胞内LDH、MDH、G-6-PDH、ACP、ANAE、-SH、RNA七种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定量检测为基础,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正常薄白、虚寒薄白及白厚、薄黄、黄厚、花剥、光剥种舌苔的计量诊断模型,经临床回代检验,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可用度分别为93.2%、81.4%、87.2%和75.7%。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真武汤对阿霉素诱导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托洛尔组、真武汤组,每组6只。利用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给药7周后,利用彩超仪检测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的浓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心肌组织Bax、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VEF、LVF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真武汤组LVEF、LVFS升高(均P<0.01),BAX的浓度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Bcl-2的浓度及蛋白表达显著上升(均P<0.01),MMP-9的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真武汤能有效调控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因子,进而改善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参照数理诊断最大似然法计算出中医心病气血证候(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脉瘀证)及对照组(肺气虚证、肝血虚证、肝血瘀证)临床主要症征的条件概率,并建立了“中医心病气血辨证症征计量诊断指数表”。根据指数表计算症征积分,心气虚、心血虚、心脉瘀3证的回代检验的符合率(%)分别为92.70、93.20、94.98,前瞻检验的符合率(%)分别为84.61、81.81、87.5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Pit所致缺血性ST段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MDA、CK和LDH的含量,其中桃仁、红花配比为4∶3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均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其功效与桃仁-红花的不同配比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五首活血化瘀方对高脂喂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喂饲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家兔血脂、载脂蛋白、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血府逐瘀汤组家兔血清TC、LDL-c明显低于丹参饮组、桃红四物汤组(P<0.01),血清TC/HDL-c明显低于丹参饮组、失笑散组、桃红四物汤组(P<0.01),血清TG低于丹参饮组(P<0.05),血清TG/HDL-c比值低于丹参饮组、失笑散组、活络效灵丹组(P<0.01);血清apoB100低于失笑散组、桃红四物汤组(P<0.05);血浆粘度明显低于活络效灵丹组、桃红四物汤组(P<0.01),全血粘度(低切、高切)明显低于失笑散组(P<0.01);活络效灵丹组家兔血清TC、LDL-c低于丹参饮组、桃红四物汤组(P<0.05),血清TC/HDL-c明显低于丹参饮组、桃红四物汤组(P<0.01),亦低于失笑散组(P<0.05);家兔血清apoB100低于丹参饮组、失笑散组、桃红四物汤组(P<0.05),血清apoA1/apoB100比值高于丹参饮组、失笑散组、桃红四物汤组(P<0.05);丹参饮组家兔全血粘度(低切、高切)明显低于失笑散组(P<0.01),红细胞比容低于桃红四物汤组(P<0.05);桃红四物汤组血清TG低于丹参饮组(P<0.05),血清TG/HDL-c低于丹参饮组、失笑散组(P<0.05),全血粘度(低切、高切)低于失笑散组(P<0.05)。结论 五首活血化瘀方均可不同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致盲性眼底疾病,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但中青年RVO患者致盲率较高。发病原因与全身脑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明确中青年RVO可能发病原因,本文系统回顾分析了中青年RVO的危险因素,发现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的眼别大致相当,且本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传统的发病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青光眼仍是中青年RVO高危因素,同时有其独特的病因,炎症与中青年RVO密切有关。其他如亲血栓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RVO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此外,吸烟会增加RVO的风险,社会经济地位似乎也是一个风险因素。因此中青年RVO致病因素复杂多样,多与脑、心血管等重要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类方对心肌细胞凋亡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35条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心肌缺血组、丹参饮组、血府逐瘀汤组、失笑散组、活络效灵丹组、桃红四物汤组,每组5条。采用HE染色及DNA末端标记法(TUNEL)分别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细胞变性与坏死。仅见极少量凋亡阳性细胞:心肌缺血组与失笑散组有明显心肌组织坏死,心肌细胞凋亡增多;丹参饮组、血府逐瘀汤组、活络效灵丹组、桃红四物汤组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均显著减轻。结论:血府逐瘀汤、活络效灵丹、桃红四物汤、丹参饮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坏死及凋亡.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而失笑散对急性缺血心肌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丹龙醒脑方抗缺血性脑损伤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据卫计委《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在2013年居民主要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中,脑血管病都排前三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而脑血管病中约80%属缺血性[1].研究表明,脑缺血后,将发生缺血性脑损伤级联反应[2],使神经细胞大量丢失导致脑功能缺失;同时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神经干细胞被激活而发生神经再生[3].因此,干预级联反应减少脑缺血后神经细胞丢失和促进神经再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丹龙醒脑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与β-catenin、Wnt-3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西药组)、丹龙醒脑方小剂量组(丹小组)、丹龙醒脑方大剂量组(丹大组),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再灌注7d后取大鼠缺血侧脑组织.采用BrdU掺入法记录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目;采用RT-qPCR法检测海马总β-catenin、Wnt-3a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总β-catenin、胞浆β-catenin、Wnt-3a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BrdU阳性细胞数、β-catenin、Wnt-3a蛋白及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丹小组、丹大组BrdU阳性细胞数、β-catenin、Wnt-3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丹龙醒脑方可能通过激活β-catenin及Wnt-3a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证素与证候要素的共性、区别和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素与证候要素,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它们源于同一理论、同一标准,但绝非同一概念。二者在基本定义、病证结合、应证组合三方面存在一定分歧,我们称其为"一源三岐"。中医学是相对保守的学科,极少有新理论、新观点萌发,新事物出现必然带来学科分化、交叉、争鸣和融合,二者关系到中医诊断学未来发展的动向,有必要将二者进行对比,加以阐释其中的共性、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