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健康管理对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300例(参考组),运用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并实施一年的健康管理干预(研究组),计量资料干预前后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间生活方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和FMD等的差异。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坚持随访一年后的278例研究组的生活方式明显改善,高盐、高脂饮食人数、吸烟和饮酒人数、BMI及腰围均显著降低,规律运动人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参照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31. 97±9. 84) mm Hg vs.(118. 13±6. 86) mm Hg,P=0. 04;(87. 55±6. 92) mm Hg vs.(78. 30±5. 41) mm Hg,P=0. 01)],而研究组的FMD值较参照组明显升高[(11. 54±3. 17)%vs.(6. 49±2. 28)%,P=0. 02]。结论健康管理能改善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其血压和提高FMD值,起到保护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在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20例具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体检人群,检测相关指标,进行China-PAR模型风险评分,同时运用UNEXEF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FMD,根据FMD值分为FMD受损组(n=273)和FMD正常组(n=247),比较两组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进一步分析FM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积累及China-PAR模型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及F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UA、SBP和高血压进入回归方程,是FMD受损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中不同危险因素个数组间的FMD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FM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个数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698,P<0.01),FMD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累积个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MD在不同风险等级组间以及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FMD与China-PAR模型风险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812,P<0.01),FMD随着China-PAR模型风险等级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年龄、UA、SBP和高血压是FMD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FMD降低可能预示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累积个数的增加和(或) CVD患病风险的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美国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和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China-PAR)对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10年心血管疾病(CVD)发病风险评估的差异,以期找到可更加准确地评估该人群10年CVD发病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选取进行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410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同时分别应用FRS与China-PAR模型预测其未来10年患CVD的发病风险,比较这两种评估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China-PAR模型显示,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10年CVD绝对风险的均数为7.2%,其中低危比例为40.2%,中危比例为50.9%,高危比例为8.9%;FRS显示,该人群10年CVD绝对风险的均数为9.9%,其中低危比例为32.1%,中危比例为47.8%,高危比例为20.1%。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相比较,均数、低危及高危比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方法预测不同年龄人群中的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危险度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年龄人群发病风险等级结果一致,年龄越高,CVD 10年发病风险的危险等级越高。(3)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一致性检验Kappa=0.139<0.40(P<0.05)。结论:China-PAR模型预测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未来10年CVD发病风险的平均风险和高危比例均低于美国FRS,这两种方法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China-PAR可能更适用于中国绝经后女性健康体检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1 hypertension,EH)患者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按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baPWV)将四川省内的300例汉族EH患者分为动脉硬化组(214例)和非动脉硬化组(86例),采用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比较两组ALDH2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与非动脉硬化组相比,动脉硬化组ALDH2基因AA/A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2%vs 38.4%和34.6%vs 20.9%,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后,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OR =0.399,95%CI:0.327~1.245,P =0.038)。结论四川省内汉族人群ALDH2基因多态性与EH患者动脉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心肌肥厚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SPF级体重240~300 g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大鼠连续14 d给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5 mg/kg)。自造模当天开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瑞舒伐他汀组、厄贝沙坦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4 mg·kg-1·d-1)、厄贝沙坦(15 mg·kg-1·d-1)和瑞舒伐他汀(4 mg·kg-1·d-1)+厄贝沙坦(15 mg·kg-1·d-1)灌胃处理,连续干预4周。干预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肥大程度,RT-PCR测定肥大相关因子ANF、β-MHC和AT1受体(AT1R)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T1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ANF和β-MHC的mRNA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瑞舒伐他汀组和厄贝沙坦组的心脏质量指数、左室质量指数、ANF和β-MHC的mRNA表达均降低(P<0.05),联合组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及厄贝沙坦组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联合组AT1R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各单独用药组(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及厄贝沙坦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心肌肥厚。它们的抗心肌肥厚作用可通过下调AT1R的mRNA和蛋白表达实现。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络泰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沙土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比较ISO诱导大鼠和沙土鼠两种动物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方法:首次采用恒速iv微量ISO诱导沙土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动态观察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ST段降低及∑ΔST降低为指标反映心肌缺血程度。结果:iv络泰50,100mg/kg对沙土鼠心肌缺血时ST段降低及∑ΔST降低均显著减轻,呈剂量依赖性,以100mg/kg组对心电图的改善作用更显著。ISO诱导沙土鼠心肌缺血模型与大鼠同模型有相似的心电图S-T段改变,∑ΔST与SO大鼠比较相关系数r-0.8936、与Wistar大鼠比较相关系数r=0.9511,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络泰对ISO诱导沙土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该模型具有与大鼠同模型相似的优点,即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快捷有效、易掌握、耗费药品少等,适宜于快速初筛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9.
标准物质的均匀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准物质是参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给材料赋值和质量控制。均匀性是对标准物质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几乎所有制备的物质都存在不均匀的可能性,需要检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均匀性包括单元间均匀性和单元内均匀性(也有献称为“瓶间均匀性”和“瓶内均匀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190例,对入选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动态脉压水平分为三组:PP 1组[PP≤45 mm Hg(1 mm Hg=0.133 kPa)];PP 2组(45 mm Hg<PP<65 mm Hg);PP 3组(PP≥65 mm Hg).据斑块的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共四组.结果 高脉压组的hs-CRP和IMT水平均高于低脉压组(P<0.05).随着脉压增大,斑块检出率、Ⅱ级及以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高级别组hs-CRP和IMT显著高于斑块低级别组(P<0.05或P<0.01),并且IMT与PP及hs-CR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和0.622(P均<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SBP及hs-CRP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脉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