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谷物中15种多环芳烃。方法样品加入乙腈振荡、超声提取、离心,转移上清液用氮气吹干,用乙腈溶解残渣后,过0. 45μm微孔滤膜,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以Waters-PHAs专用柱分离,通过荧光检测器检测其中多环芳烃。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SD 0. 80%~7. 22%,样品加标回收率90. 0%~110%。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成本低,可以用于谷物中15种多环芳烃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微创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1年6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资料。其中应用自体半腱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自体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7~62岁,平均32.4岁。同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异体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5~67岁,平均34.2岁。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方法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结果 自体组手术时间[(85.5±11.5) min]长于异体组[(58.1±10.2)min],发热天数异体组[(5.5±1.5)d]长于自体组[(2.5±1.2)d]。自体组23例随访(33.5±6.7)个月,异体组26例随访(28.5±6.7)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自体组术前(62.3±8.2)分,术后(95.1±7.5)分;异体组术前(60.2±8.4)分,术后(94.8±5.5)分。5例患者(自体组3例、异体组2例)在不平地面行走时,踝关节有残余不稳定。自体组1例患者平整地面行走踝关节有残余不稳定。自体组无一例膝部肌腱供区功能障碍。术后AOFAS评分自体组16例为优,5例为良,2例为差;异体组17例为优,5例为良,4例为差。应力位X线片示自体组距骨倾斜角平均由14.0°减少到3.8°,异体组平均由13.0°减少到3.6°;距骨前移距离自体组平均由12.3 mm减少到4.6 mm,异体组平均由11.5 mm减少到4.3 mm。结论 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但自体肌腱愈合时间较异体肌腱快,而异体肌腱具有损伤小,手术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成人跟距联合手术治疗方案临床报道较少,术后的功能评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影响成人跟距联合术后功能的相关因素,从而决定更好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4例行跟距联合术的患者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19~53岁,平均31.5岁。根据术前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决定手术方案。记录患者年龄、跟距联合分型、跗骨联合的大小、有无距下骨关节炎、后足的外翻角度。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表(AOFAS-AH)和踝关节Karlsson-Peterson评分对患者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对上述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获得平均19.5个月的随访(4~33个月)。单纯联合切除术19例,其中4例进行三角韧带修补,1例行外侧韧带重建,1例行跟骨截骨内移术。距下关节融合术5例,其中3例患者仍有疼痛症状。术后的AOFAS评分和Karlsson-Peterson评分均明显改善。经Logistic回归分析,距下关节骨关节炎是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而跟距联合分型、跗骨联合的大小和后足的外翻角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距下关节骨关节炎影响跟距联合患者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即使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髌股关节病变是膝关节前区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异常是引起髌股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因此髌股关节运动轨迹一直是研究热点。用于描述髌骨相对于股骨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外移、外翻以及外旋。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决定髌骨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有股骨滑车关节面骨性几何学形态、股四头肌以及髌骨内外侧韧带结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结果。该文检索主要描述正常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的研究文献,就具体研究方法及髌骨外移、外翻及外旋运动轨迹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在膝关节屈曲0°~90°范围内,髌骨相对于股骨总体表现为外移、外翻;在0°~30°范围内,髌骨相对于股骨先表现为内移,而后再持续外移。  相似文献   
5.
骨与关节结核中足踝部结核很少见,误诊、迟诊时有发生.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前提.传统结核诊断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不高,且用时较长;新诊断技术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为及时诊断结核带来希望.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基石,然而当诊断不明确、患者对药物治疗无反应、出现畸形或关节疼痛时则需要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踝关节镜手术、切开手术(清理术或关节融合术等).联合多种方法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距下关节不稳常由踝关节内翻扭伤或距骨、跟骨相对移位引起,可与踝关节不稳同时发生,也可能单独存在。距下关节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复杂,生物力学稳定性较踝关节好。跟腓韧带、距跟外侧韧带、距跟骨间韧带、颈韧带、下伸肌支持带和分歧韧带对距下关节稳定起着不同作用,距下关节活动轴决定关节活动方向,与受伤机制密切相关,但活动轴是单一还是多变的,尚无定论。该文就距下关节周围韧带对关节稳定的作用、距下关节生物力学及距下关节不稳发病机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1993~1995年,我院外科为最大自主通气量(MVV)<50%的11例病人成功地进行了胸肺部手术。我们认为肺功能低于手术指标的病人,能否胜任胸肺部手术,应从病情、病种、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术后监护等方面综合分析确定。回.临床资料11例中男10例,女1例;年龄17~75岁。其中,肺癌5例,肺大泡、肺结核、纵隔畸胎瘤、肺转移癌、脓气胸、右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疾各1例;7例行肺叶切除,4例分别进行了纵隔肿瘤摘除、胸膜剥脱、胸廓改形术。术前肺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值:MVV41.35士10.76%(14.3%~49.9%)、FEV11…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周围截骨术治疗踝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和评价踝关节周围截骨矫正术治疗踝关节炎的指征、方法和疗效。 方法 2005 年2 月至2011 年5 月, 采用踝关节周围截骨手术治疗65 例踝关节炎患者。女43 例, 男22 例;年 龄35~74 岁, 平均55.5 岁。Takakura 踝关节炎分级:2 级29 例, 3 级32 例, 4 级4 例。接受单纯踝上胫骨 截骨20 例, 踝上胫腓骨截骨12 例, 踝上胫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30 例, 踝上胫腓骨截骨合并跟骨截骨3 例。合并行三关节融合术者3 例, 距舟关节融合术者2 例, 第一跖骨基底截骨术者4 例。对43 例患者施 行踝关节内外侧软组织松解和韧带重建手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正、侧位X 线片上胫骨前面角(tibial anterior surface angle, TAS)和胫骨侧面角(tibial lateral surface angle, TLS)差异。应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 后足与踝关节评分(AOFAS-HA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功能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59 例患者获得平均 35.7 个月(7~94 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 平均骨愈合时间为7~8 周。AOFAS 评分自术前 平均49.7 分提高到术后12 个月时的平均78.6 分。TAS 术前平均86.1°, 术后6 个月平均93.9°。TLS 不 正常者5 例, 术前平均70.0°, 术后6 个月时平均81.5°。5 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经伤口护理后 愈合。42 例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非常满意, 15 例患者比较满意, 2 例患者满意度一般。 结论 踝关节周 围截骨术治疗非对称性踝关节炎有效, 选择合适指征的患者, 能够减轻病变处关节软骨的负荷, 延长自 身关节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性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期间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共治疗拇外翻足21例,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66.13±6.8)岁。术前拇外翻角度平均47.0±5.4度,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16.3±4.7度,术前按美国足踝外科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标准评定,平均26.4±4.5分。全部病人均采用跖趾关节内侧切口,修整关节面后用二枚直径3.0mm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拇外翻角度平均16±6.5度,较术前平均减小29.3±3.5度(P〈0.01);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9.5±4.7度,较术前平均减小7.4±2.5度(P〈0.01)。术后按美国足踝外科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标准评定,平均87.9±5.1分,平均提高65.1±4.7分(P〈0.01)。结论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可有效地治疗年龄大、畸形严重、骨质疏松以及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拇外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比较筋膜反转法与直接吻合法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优缺点.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收治且获得随访73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筋膜反转法治疗,为筋膜反转组,男54例,女19例;平均(47.6±1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2±4.2)d.2005年11月至2009年5月收治且获得随访82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直接吻合法治疗,为直接吻合组,男65例,女17例;平均(43.7±8.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1±5.3)d.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踝关节活动度、单足提踵试验结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155例患者术后获13~114个月(平均63.5个月)随访.筋膜反转组和直接吻合组的跟腱二次断裂率分别为4.1%(3/73)、2.4%(2/82),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3.7%(10/73)、8.5%(7/82),背伸小于对侧足50%的阳性率分别为23.3%(17/73)、18.3%(15/82),跖屈小于对侧50%的阳性率分别为12.3%(9/73)和6.1%(5/82),满意率分别为82.2%(60/73)、80.5%(66/82),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分别为(97.2±9.4)分和(94.3±12.1)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率分别为15.1%(11/73)、3.7%(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9,P=0.013).结论 筋膜反转加强跟腱修补并不能减少跟腱的再次断裂,却有可能导致伤口的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