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2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技术(LC-MS)建立同时测定中药复方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中白术内酯Ⅲ、槲皮素、茯苓酸三种活性成分的方法,并探究其大鼠含药血清中三种成分含量。方法 Agilent-C_(18)柱(2.1mm×150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5∶95),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结果复方试剂供试液中各有效成分的平均浓度:白术内酯Ⅲ4109.12mg·L~(-1);槲皮素50.70mg·L~(-1);茯苓酸0.666mg·L~(-1);含药血清中白术内酯Ⅲ的平均浓度为55.75mg·L~(-1)。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以同时检测旋覆代赭汤合六君子汤中药复方及其大鼠含药血清中上述三种有效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P)CT灌注血流参数的变化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研究,试图找出特异的指标,将其引入中医对AP的辨证,以使辨证更为客观。[方法]运用中医理论将49例AP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胃肠实热、湿热蕴结3种证型组,同期运用16排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各型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对不同证型的AP患者的灌注数据与正常胰腺(对照)组进行方差分析检验。[结果]3个不同证型的AP组BF、BV平均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PS高于对照组(P〈0.05);胃肠实热型的BF、BV平均值较肝郁气滞及湿热蕴结型显著降低。[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AP,其CT灌注血流参数不尽相同,胃肠实热型AP病情较其他证型重,血流参数BV、BF明显低于肝郁气滞型和湿热蕴结型。血流参数的变化是中医证型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判断AP中医证型的一个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孙茂庆  卜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296-298,308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兔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30 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 5组,每组 6 只,实验组分别用5乙酸、8乙酸、10乙酸灌肠造模,阳性对照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造模,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肠,比较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5乙酸造模组DAI与TNBS对照组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头翁加味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评估4种炎症因子的临床监测意义。方法:将入选的78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白头翁加味汤灌肠治疗。两组均以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有效率、安全性及其治疗前后血清中MDA浓度、SOD活力、IL-4和COX-2含量。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79.5%,试验组明显>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相比,血清MDA浓度和COX-2浓度均显著下降,SOD 活性和IL-4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MDA 和COX-2浓度均显著下降,SOD 活性和IL-4含量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白头翁加味汤治疗UC,血清MDA浓度、SOD活力、IL-4和COX-2含量均明显改变,可用于临床指标监测,且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枝莲总黄酮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S病变形成早期血脂水平与血清磷脂转运蛋白(PLTP)、Il-6、C
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方法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银杏叶胶囊组、半枝莲总黄酮高、
中、低剂量组,取正常C57BL/6 小鼠为对照组,各6 只。除模型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羧甲基纤维素钠外,其他各组分别给予阳性
对照药与受试药8 周。处死小鼠,ELISA 法检测血脂、PLTP、IL-6 及CRP 的表达水平。取主动脉制作切片、HE染色,观察形态学
变化。结果半枝莲总黄酮中、高剂量组TG、TC、LDL-C 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高剂量组HDL-C 水平高于模型组,半枝莲总黄
酮各组PLTP、IL-6、CPR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LTP与IL-6 水平呈正相关,与CRP 水平呈正相关,IL-6
与CRP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半枝莲总黄酮可通过降低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TG、TC、LDL-C 水平,升高HDL-C 水平,降
低PLTP、IL-6、CPR 水平而发挥抗AS 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脏感觉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脏敏感性在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其检测方法的研究也得到了重视.我们简要介绍了RⅢ反射反向抑制技术、恒压器检测技术、脑显像技术、黏膜电刺激方法和温度刺激方法在检测内脏敏感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并伴有一些肠外表现,如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炎,骨质疏松嵋。等。UC病因不明,通常认为是环境、遗传及免疫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我国本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本病也逐年呈上升趋势。在UC研究领域中,对免疫因素进展研究较快,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方面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以"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溃疡性结肠炎"、"随机对照试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CBM、Google数据库,并追溯参考文献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质量,用Review Manager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6篇,经Meta分析,噻唑烷二酮类能明显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活动评分(UCAI)(WMD=-0.92,95%CI:-1.17~-0.66,P0.00001);噻唑烷二酮类明显增加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缓解人数(OR=12.31,95%CI:1.71~88.74,P=0.01);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学分级,尤其是0~Ⅰ级(OR=2.71,95%CI:1.55~4.72,P=0.0004)。失效安全数结果显示,发表偏倚较小。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结果稳定可靠。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重叠的治疗,以益生菌和胃肠动力剂为主;精神心理和行为疗法具有协同作用,能增加胃肠动力,改善患者症状;中药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针刺和物理疗法是有效的非药物疗法,综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收集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2例胰腺肉瘤样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6~12个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结果显示1例未能切除,术后未行放化疗,3个月后死亡。1例行手术切除,术后辅以静脉化疗,8个月后因多脏器转移死亡。胰腺肉瘤样癌少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预后差,早期诊断和积极综合治疗可望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