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儿科学   60篇
基础医学   203篇
临床医学   305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42篇
综合类   582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86篇
  2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arthroplasy, THA)是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术方法,而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infection, PJI)一旦发生对于患者是一种灾难性的并发症,彻底清创、掌握假体周围感染病原学特点,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对控制感染至关重要。翻修中骨缺损处理尤其髋臼骨缺损处理是术中核心问题,随着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CT三维重建模型下模拟髋臼前柱2种经皮置钉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55例正常成人骨盆CT资料构建三维模型,共110侧髋臼前柱,调整模型透明度使其类似常规X线片,分别用2种置钉方法进行置钉,A组利用出口闭孔位和入口髂骨位引导置钉,B组利用髋臼前柱轴位引导置钉,置钉完成后恢复图像为不透明状态,记录螺钉是否进入髋关节及与耻骨支的位置关系。结果55例110侧髋臼,4侧未能找到髋臼前柱轴位影像予以剔除,106侧髋臼前柱纳入研究。2组模型均无螺钉进入髋臼。A组螺钉置入优秀、良好、尚可率分别为59.4%、17.0%、23.6%,B组分别为59.4%、22.6%、17.9%,2组总体置钉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9,P=0.407)。A组女性骨盆置钉优秀、良好、尚可率分别为7.1%、21.4%、71.4%,B组分别为28.6%、21.4%、50.0%,B组置钉质量显著高于A组(Z=-3.000,P=0.003)。A组男性骨盆置钉优秀率78.2%,良好率15.4%,尚可率6.4%,B组分别为70.5%、23.1%、6.4%,2组差异无显著性(Z=-0.969,P=0.333)。结论髋臼前柱轴位可以作为引导置钉的一种手段,尤其适用于女性患者,对于男性患者,2种方法均可实现较好的置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治疗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髋臼盂唇损伤并在髋关节镜下行盂唇修复术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采用X线片、三维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选择改良Harris髋关节评分(mHHS)、体育运动专用髋关节评分(HOS-SSS)、日常活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OS-ADL)和VAS疼痛评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患者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7.8±10.6)岁(17~55岁)。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2个月。患者术前H0S-ADL,HOS-SSS,mHHs评分分别为53.8±10.6,44.2±9.6,62.2±11.6;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77.6±10.2,72.8±7.3,79.3±9.1,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前VAS评分为6.5±2.3,术后6个月时为2.6±1.3,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治疗髋臼盂唇损伤,能缓解症状,其近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8年12月-2005年5月,对15例髋臼骨折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患者行颗粒松质骨压紧植骨THA,所有患者髋臼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颗粒骨均取自体骨,术后24h后开始被动活动,3个月后开始全负重锻炼。临床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SS)系统评分,对任何原因引起髋臼假体翻修均视为临床失败。根据Conn等影像学评价法观察颗粒骨长人情况,根据DeLee的三区法测量臼杯、骨水泥与移植骨间的界面宽度,臼杯的移位程度则依据其相对于泪点间线的距离而定。结果14例患者获得平均4.3年(1.0-7.5年)随访,HH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10-62分)提高到随访结束时平均84分(58-98分)。1例髋部有轻度疼痛,无患者行翻修手术。大部分髋部恢复了其正常的旋转中心,仅有2例高出对侧0.8 mm。大多数患者影像学表现稳定,2例在Ⅰ区和Ⅲ区出现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在Ⅲ区出现非进行性增宽的透亮带。1例臼杯假体在术后7年出现明显移位(6 mm),但并没有行翻修手术。结论颗粒骨压紧植骨技术作为一种生物学髋臼重建方法,其联合THA治疗髋臼骨折后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伴髋臼缺损的疗效令人满意,能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解剖和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0年8月~2004年8月共手术治疗髋臼骨折2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38岁。创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坠落伤5例,砸伤1例。髋臼骨折部位;右侧19例,左侧7例。按照judct-Le-tonmeJ分型,前壁骨折2例,前柱4例,前壁及前柱5例,双柱3例,后壁3例,后壁及后柱7例,横型2例,其中合并中心型脱侠5例,合并股骨头后脱位5例。合并伤:合并胸腹及颅脑损伤8例,多发骨折14例,其中16例合并重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手术时机:急诊手术4例,1周内手术18例,2周内手术3例,3周内手术1例。1.2治疗…  相似文献   
6.
髋臼骨折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Dega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骨折类型与后尿道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髋臼重建,  相似文献   
7.
髋臼双柱骨折合并同侧浮肩损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髋臼双柱骨折(both-column fracture,BCF)合并同侧浮肩损伤(floating shoulder injury,FSI)的病例非常罕见,检索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此种两个肢带部位同时发生的“浮动关节损伤”尚未见报道。本文现针对其损伤病理、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等进行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复杂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结果.结果:38例获得随访,优25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4%.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有限元分析,找寻髋臼内壁截骨的合适内移范围,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SolidWorks 2005软件,建立髋臼发育不良骨盆的三维模型,模拟髋臼内壁内移截骨术式,使髋臼内壁骨从未完全陷入盆腔内保持2 mm骨性接触处开始,逐渐内移至完全陷入盆腔内7 mm处,每隔1 mm为1个实验组,分成10个实验组.每组髋臼人为划成4个象限,分别对各组假体臼-骨界面间进行计算机模拟对比力学实验分析,测量出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值,找寻出应力分布较为均匀的实验组.结果 Mises应力及剪切应力均有1个象限内的值较大,通过2次统计学分析计算,得出实验结果.结论 当髋臼内壁内移至未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到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的范围内,髋臼假体-骨界面间的应力分布均匀,最佳位置在完全陷入盆腔内1 m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