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苄丙酮香豆素对实验性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it.K拮抗剂苄丙酮香豆素(商品名华法令)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乙二醇饮水和氯化铵灌胃作成石剂,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成石组(B组)、华法令组(C组)。饲养4周后,检测大鼠肾组织钙含量和草酸钙晶体形成、24h尿钙、尿草酸含量及血生化指标。结果:成石组和华法令组肾组织中钙、镁含量,24h尿草酸及尿钙、镁排泄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镜下观察发现:华法令组大鼠肾脏草酸钙结晶形成多于成石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苄丙酮香豆素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泌尿系结石以草酸钙结石最为常见。现已发现尿液中存在一些大分子蛋白质与尿石形成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尿凝血酶原片段1(UPTF1)是正常人尿草酸钙结晶的主要抑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肾草酸钙结石病病因至今不明确,可能受到环境和遗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回顾遗传因素在草酸钙结石病中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1.发现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与决定尿液中钙、草酸、柠檬酸排泌有关。2.中等量泌钙者比低泌钙个体更易发病,对此进行介入性治疗有意义。3.精确进行个体基因分型有助于确定何基因受累,分子生物学可能为此提供最终手段。4.对于个体精确的遗传学分类可有效评价遗传因素对本病的影响并可进  相似文献   
4.
莫默 《护理研究》2012,26(24):2260-2261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南方发病率很高.研究表明,如病人未接受有效的预防复发措施,其终身复发率接近100%;相反,接受预防性措施的病人,其复发率仅为15%[1].因此,预防结石复发的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通过对结石病人的结石标本进行成分测定,并以此为循证依据,为尿路结石病人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与针对性的预防结石复发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病人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三叶因子1(TFF1)在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肾脏草酸钙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方法 分别以1%的乙二醇溶液自由饮用和2%的NH4Cl溶液2 mL/d灌胃2周和4周;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结石结晶形成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成石2周(n=20)、成石4周(n=20)和正常组(n=20)大鼠肾组织TFF1蛋白的表达.结果 TFF1免疫反应阳性物质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管,与正常组比较,成石2周肾组织TFF1平均灰度值略下降(P>0.05),成石4周平均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乙二醇诱导的大鼠草酸钙结石模型肾组织中TFF1低表达,伴随结石结晶数量和密度的增加,TFF1表达降低.TFF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乙二醇和NH4Cl干预的时限呈负相关;TFF1可能在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草酸尿症1型(PH1)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检索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收集57例PH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5篇,共57例PH1患者,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0.2~57.0岁,发病年龄为出生后至42岁。57例PH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特异性较低,肾结石41例,肾钙化和(或)肾钙质沉积21例,泌尿系统外草酸沉积12例,腰背腹痛12例,输尿管结石8例,此外尿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贫血、肉眼血尿等症状均有报道,有33例在诊断时已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26例患者接受移植治疗,肾移植17例(2例因结石复发、恢复透析再次接受肝肾联合移植,1例恢复透析并再次接受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7例,肝移植2例,肝肾序贯移植3例。31例患者未接受移植治疗。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与未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比58%,P<0.05)。结论PH1的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发现时多已进入ESRD阶段,接受移植治疗较未接受移植治疗的患者预后更佳,应优先考虑预先肝移植或肝肾联合移植。  相似文献   
8.
羟脯氨酸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草酸钙结石形成过程中的草酸前体。在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草酸钙结石占大部分,而羟脯氨酸作为草酸前体在人的肉类饮食过程中占了绝大部分,并最终可能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本文综述羟脯氨酸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过程,并初步探讨羟脯氨酸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苋提取物在体外是否具有抑制草酸钙(CaOx)成核、生长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子显微镜法(EM)观察草酸钙晶体的密度与晶形,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草酸钙晶体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X射线衍射法(XRD)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EM观察,刺苋的全草提取物能使草酸钙晶体的数量增加,但是晶体变小,形状由尖锐变为椭圆;通过FTIR分析,刺苋根不同部位提取物具有一定诱导COD生成的作用;通过XRD分析,随着浓度的增加,刺苋根不同部位提取物诱导COD生成的百分量增加,但作用均不显著.结论:刺苋提取物在体外有一定程度的抑石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在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占据首位,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1])。并且复发率很高,在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初次发病后的5年复发率高达35%~50%~([2])。其中草酸钙结石的发病率约占泌尿系结石总发病率的60%~80%~([3]),并且治愈后有明显的复发倾向。目前认为,低枸橼酸尿症、高钠尿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