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8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7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46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22,(21):1614-1620
目的探索在一站式复合手术应用场景下, 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辅助显微切除手术对后循环参与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手术风险和预后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前瞻性、多中心脑动静脉畸形的复合手术外科队列(NCT03209804)的患者中选择存在后循环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栓塞后循环供血动脉将患者分为后循环栓塞组和后循环未栓塞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脑动静脉畸形形态学、血管构筑学特征和病灶Spetzler-Martin分级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为主要终点事件,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为次要终点事件, 比较两组间手术风险和临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计545例患者加入研究, 后循环动脉参与供血者占38.3%(n=209例), 后循环栓塞组42例, 后循环未栓塞组167例, 对两组行PSM, 栓塞组纳入39例、未栓塞组纳入39例, 其中男50例, 女28例;年龄5~58(30±13)岁。后循环栓塞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比例高于未栓塞组, 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4%(6/39)比2.6%(1/39), P=0.107]。组...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畸形是异常血管表型的病灶。脑动静肪畸形(AVM)和海绵状血管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血管畸形。目前对于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知之甚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中都可能存在血管的发生和生长,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管的生长依赖于内皮细胞相互之间以及和细胞外间质的相互作用。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改变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整合素在脑内分布非常广泛,属于细胞粘附因子的一种,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以及与细胞外间质之间粘附作用的主要因子。整合素β1、β3和β5都是影响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1]。我们通过比较脑动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PVP)后再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应用MR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2例单侧PVP术后症状再次加重的PD患者实施STN-DBS手术,其中4例行毁损灶对侧的STN-DBS,8例行双侧STN-DBS。结果STN-DBS对本组12例PD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双侧STN-DBS的效果尤为明显,术后3个月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美多巴的用量明显减少(P<0.01),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中电生理记录显示毁损灶同侧的细胞放电明显低于正常情况。结论曾行单侧PVP的PD患者如面临二次手术,可以选择DBS手术,以双侧STN的DBS效果最好,可减少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4.
巨大蛇形动脉瘤(GSAs)实际上是一个影像学概念,即在血管造影片上,表现为一迂曲、不规则的血管影,形状如蛇,因此而得名。GSAs属于巨大动脉瘤的一个亚类,但又有明显区别于梭形动脉瘤或囊性动脉瘤的特征。现详细介绍如下。1发病率、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GSAs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到目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鞍膈内型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颅咽管瘤可以起源于鞍膈下的垂体前叶或鞍膈上的垂体柄,因此,颅咽管瘤可以分为鞍膈上型和鞍膈内型。鞍膈上型颅咽管瘤(图1a)的囊壁外表面直接与蛛网膜或脑实质接触,显露肿瘤后直接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肿物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儿童颅骨肿物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切除手术15例,近全切除手术6例,部分切除手术3例,1例行活检手术。随访20例患儿,85%的患儿手术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例生活需要照顾,随访期间死亡的患儿1例。结论 儿童颅骨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有别于成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发展,延长患儿的生存期以及美容等目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正常及癫痫大鼠STN核应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通过微透析的方法收集黑质网状部(SNr)、苍白球(GP)区细胞外液,采用高效相色谱仪(HPLC)检测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变化,探讨STN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对14例颈静脉球瘤行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6例。12例行耳后经髁上入路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后面瘫6例,声音嘶哑5例,听力障碍4例。有4例患者术后行γ-刀治疗。结论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intracranial fungal granuloma,IFG)不常见,迄今为止个案报道较多。笔者自2003年至2005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3例颅内真菌性肉芽肿,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