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上下终板弧形高度、椎间隙高度与椎间隙后骨赘的影像学测量,研究其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颈椎病手术1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例,年龄30~72岁,平均52岁,女60例,年龄37~79岁,平均54岁。其中C2,3 6例,C3,4 15例,C4,5 32例,C5,6 42例,C6,7 13例。术前及术后摄颈椎X线片,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调阅影像,测量椎间隙的下上终板弧形高度(L1,L2),椎间隙高度(L3)及后方骨赘的宽度(L4)。利用Spearman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L1与L4对比(r=-0.34,P<0.05),L3与L4对比(r=-0.36,P<0.05),存在负相关。L1与L3对比(r=0.38,P<0.05),L2与L3对比(r=0.48,P<0.05),存在正相关。L1与L2对比(P>0.05),L2与L4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终板弧形高度与椎间隙后缘骨赘宽度呈负相关,通过其测量可明确颈椎退变程度,对颈椎病的早期防治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的诊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探讨其临床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10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33~51(44±6)岁。其中5例患者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以下腹痛为主要表现,还有4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发病时间1周至2年,平均4.9个月。患者泌尿系彩超检查发现膀胱壁上形态规则、表面覆盖黏膜高回声的低回声包块。CTU检查为膀胱壁均质样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光滑,无侵蚀表现,膀胱壁走形自然,且壁周脂肪间隙清晰,膀胱内可见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可见瘤体表面黏膜常完整连续,可见局部稍向膀胱内隆起。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大小,10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平滑肌瘤剜除术和腹腔镜下平滑肌瘤剜除术,3例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示:膀胱平滑肌瘤。结果1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者:其中5例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诉的患者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症状的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6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且未诉漏尿等常见并发症。结论泌尿系彩超,CTU等影像学检查与膀胱镜相结合是诊断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经尿道肿瘤剜除术、腹腔镜下肿瘤剜除术是治疗壁间型膀胱平滑肌瘤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因其发病率高、病程长、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大及病因未完全明确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反复发作的特性使得长时间的GERD患者往往产生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而精神心理障碍人群容易产生胃肠道慢性疾病,如GERD。临床上,对GERD患者常辅以抗焦虑等精神疾病药物治疗,且取得了较好疗效。目前,对GERD和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作用介质或途径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正>例1.男,75岁,主因血便2 d于2012年12月30日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血便,以暗红色为主,大便成形,共发作2次,约100 ml,可自行缓解,无腹痛、发热,入院当日清晨再次血便。查体:T 39.0℃,精神萎靡,神情淡漠,眉毛脱落,轻度贫血貌,甲状腺未触及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患者既往糖尿病史10余年,近1年未使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在5.0~6.5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4种治疗方法有效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8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CSP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氨甲蝶呤(MTX)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组(A组)、B超下清宫手术组(B组)、子宫动脉栓塞组(C组)、经阴道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组(D组)。比较4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3.354,P0.05);MTX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组(A组)阴道出血时间最长(18.45±4.79)d以及1周后血β-HCG水平最高(415.36±215.69)m U/L;介入治疗组(C组)的手术时间最短(14.97±5.18)min,术中出血量最少(15.71±5.58)ml;B超下清宫术组(B组)出血量最多(55.39±26.24)ml;病灶切除术组(D组)手术时间最长(35.62±4.41)min,但阴道出血时间最短(7.59±1.65)d以及1周后血β-HCG水平最低(58.25±32.68)m U/L。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及1周后血β-HC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75、12.369、5.822、16.927,P0.05)。结论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HCG水平、阴道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自身意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出现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阿替普酶治疗ACI患者294例的临床资料,24 h内发生出血转化为转化组(19例,6.46%),余为非转化组(275例,93.54%)。对比两组一般资料,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脑梗死溶栓治疗出现脑出血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94例ACI患者中,转化组(19例)和非转化组(275例)的急诊收缩压(SBP)、急诊舒张压(DBP)、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DNT)、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血糖、基线凝血功能、基线血小板、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史、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SBP高水平(OR=1.627)、DNT越长(OR=1.015)、溶栓前NIHSS评分越高(OR=1.087)是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ACI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高,高SBP,长DNT是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方法:报道1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患者以头痛起病,伴视力下降;血液学检验:ANA(+);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压力≥330 mmH_2O;头颅MRI平扫+增强示:大脑镰、小脑幕、双侧额顶叶硬脑膜增厚伴强化;硬脑膜活检病理示:玻璃样变纤维血管组织中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以血管周围较明显;免疫组化:CD138(散在+),IgG(个别细胞+),IgG4(个别细胞+);予以激素治疗,症状明显好转。搜索近5年报道的HCP患者189例,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所有患者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均见不同部位的硬脑膜肥厚伴强化,予以激素、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手术治疗后,90%以上患者症状改善。讨论:HCP临床症状可表现为慢性头痛、颅神经受累、共济失调。需进一步完善血液学检验、头颅磁共振平扫+增强检查,必要时硬脑膜活检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73例老年T2DM合并真菌感染的病人,按照临床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211例和死亡组62例,对2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例老年病人中共检出295株真菌,其中假丝酵母菌属286株(9695%),曲霉菌属9株(305%);感染途径主要为呼吸道(6666%)和泌尿道(1795%)。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伊曲康唑(3392%)、氟康唑(1364%)、伏立康唑(664%)、5-氟胞嘧啶(105%)、两性霉素(0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合并终末期肾病是老年T2DM合并真菌感染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高龄、血糖控制不佳、入住ICU、合并终末期肾病的T2DM合并真菌感染病人要警惕预后不良的发生,及时进行临床干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在铂类、紫杉类耐药性晚期卵巢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64例铂类、紫杉类耐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阿帕替尼单药治疗,n=20)和实验组(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n=44),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年7月31日,持续用药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严重毒性不良反应,并评估远期疗效。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实验组客观缓解率(ORR)为18.2%(8/44),疾病控制率(DCR)为86.4%(38/44),对照组分别为20.0%(4/20),45.0%(9/20)。实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7.3个月和15.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个月和8.3个月(P<0.05)。不同年龄、不同分期、是否行新辅助化疗、既往化疗线数之间PFS和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次数之间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次数之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治疗方案PFS和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常见3~4级血液系统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3~4级非血液系统毒性为高血压。结论 对于铂类、紫杉类耐药的晚期卵巢癌患者,阿帕替尼联合伊立替康方案具有显著抗肿瘤活性且不良反应轻微,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及OS,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抑制剂FPS-ZM1影响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抑郁的分子机制。方法 雄性6~8周龄db/db小鼠24只,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组(db/db)、糖尿病给药组[db/db+FPS,FPS-ZM1腹腔注射1.0 mg/(kg·d)]、糖尿病溶剂对照组(db/db+Oil,小鼠给予同等体积的玉米油腹腔注射)。另外8只同周龄的雄性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给药12周后,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TUNEL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RAGE、 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白介素-1β(IL-1β)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 db/db小鼠出现抑郁症状,FPS-ZM1能够改善其抑郁样症状;db/db小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高于db/m小鼠(P<0.01),FPS-ZM1能够显著降低db/db小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率(P<0.01);db/db小鼠海马区RAGE、NLRP3、IL-1β以及Caspase-1的表达显著高于db/m小鼠(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