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冉  段文 《安徽医药》2015,19(12):2397-2400
目的:评价七叶皂苷钠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 、CBM、万方、维普从建库到2015年3月31日前七叶皂苷钠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所有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共398例患者。七叶皂苷钠组较甘露醇组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肿胀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68,95%CI(1.41,5.10),Z=3.01,P=0.003];七叶皂苷钠组与甘露醇组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肿胀疗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08,95%CI(-3.17,1.01),Z=1.01,P=0.31];联合用药组较甘露醇组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肿胀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37,95%CI(1.37,13.96),Z=2.49,P=0.01];联合用药组较甘露醇组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肿胀疗程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58,95%CI(-1.98,1.17),Z=7.65,P<0.000001]。结论七叶皂苷钠单独使用可以增加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肿胀有效率,但不能缩短疗程;联合用药不仅能增加治疗肿胀有效率,同时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在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4例疑似骨与关节结核患者外周抗凝血标本,依据细菌学检验、病理学结果及临床表现判定有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其中确诊骨与关节结核73例,非结核感染81例,分别进行T-SPOT TB和结核抗体(TB-Ab)检测,并分析T-SPOT TB在骨与关节结核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73例确诊骨与关节结核中,64例T-SPOT TB阳性;81例非结核中,72例T-SPOT TB阴性;T-SPOT TB检测敏感度为87.67%(64/73),TB-Ab为41.10%(30/73),T-SPOT TB诊断骨与关节结核的敏感度显著高于TB-Ab(P0.001);T-SPOT TB检测特异度为88.89%(72/81),TB-Ab为71.60%(58/81),T-SPOT TB特异度也高于TB-Ab(P=0.006)。在结核组中,涂阳与涂阴两组T-SPOT TB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45%(21/22)及86.49%(32/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核组中,病理诊断阳性率92.16%(47/51)与T-SPOT TB总阳性率87.67%(64/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POT TB在诊断骨与关节结核中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1例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使用 VSD 治疗技术,使用 VSD 过程中,需根据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创面彻底清创后使用 VSD,VSD 调整压力为300~500 mm Hg 负压,维护 VSD 管腔通畅,确保创面进行有效负压吸引,5~12 d 后拆除 VS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再次行清创、VSD 置入,VSD 使用次数2~13次。结果14例(34%)患者经过 VSD 治疗后创面一期愈合,21例(51%)患者经过 VSD 治疗后再联合植皮、转移皮瓣创面愈合,6例(15%)患者经过 VSD 治疗后,创面缩小明显,肉芽组织新鲜,辅助联合换药后愈合。结论四肢骨折术后感染彻底清创后使用 VSD,可以改善创面血液循环,抑制创面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可直接闭合创面,或为植皮、转移皮瓣提供良好条件,预防感染复发,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多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重症肌无力(MG)易感性的关联情况.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SP、Wiley Online Library、EBSCO、Elsevier 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数据库检索CTLA-4基因与MG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3软件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MG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将MG分为胸腺瘤型MG(TAMG)、胸腺增生型MG(THMG)、自身免疫性MG(AIMG).Meta分析显示携有CTLA-4基因rs231775 G等位基因的人群罹患MG的风险增高(OR=1.55, 95% CI:1.13~2.12,P=0.006)、罹患AIMG的风险增高(OR=1.39, 95% CI:1.09~1.77,P=0.007),携有rs733618 CC基因型的人群罹患AIMG的风险增高(OR=3.28, 95% CI:1.89~5.70,P<0.001),携有rs733618 C等位基因的人群罹患AIMG的风险增高(OR=1.76, 95% CI:1.30~2.37,P<0.001).结论 CTLA-4基因rs231775 G等位基因、rs733618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与AIMG易感性之间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东 《安徽医学》2009,30(11):1302-1303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患者行CT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0例峡部裂中发生于L5双侧15例,L4双侧4例,L5单侧1例,所有病例均合并有脊椎滑脱。结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CT表现,CT对于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腹腔静脉血栓(SVT)易感性的关联情况。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MTHFR C677T SNP与SVT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tata 12.0软件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SVT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 194例患者和1 988例对照。SVT分为门静脉血栓(PVT)、BuddChiari综合征(BCS)和肠系膜静脉血栓(MVT)3个亚组。MTHFR C677T SNP在显性模型CC vs.(CT+TT)下(OR=0.51,95%CI=0.34~0.76,P=0.001)和相加模型CC vs.TT下(OR=0.33,95%CI=0.23~0.47,P0.001)与SVT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在隐性模型TT vs.(CT+CC)下,MTHFR C677T SNP与SVT(OR=2.27,95%CI=1.77~2.90,P0.001)及PVT亚组(OR=2.23,95%CI=1.57~3.17,P0.001)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在等位基因模型T vs.C下,MTHFR C677T SNP与SVT(OR=1.84,95%CI=1.33~2.55,P0.001)及MVT亚组(OR=1.64,95%CI=1.14~2.36,P=0.008)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 C677T SNP与SVT易感性之间有关联性,携有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人群罹患SVT的风险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除恶性骨肿瘤后,采用特制人工假体,辅助化疗下行保肢治疗,观察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应用特制人工假体修复,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评估标准按照Puri肢体骨骼肿瘤手术治疗重建术,评价保肢术后功能恢复、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51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功能评估:优27例(52.9%),良11例(21.6%),可7例(13.7%),差6例(11.8%),优良率达74.5%。超过10个月随访时间49例,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内固定折断现象。结论:采用特制人工假体对四肢恶性骨肿瘤行保肢治疗,可有效的修复软组织和重建功能,有效的克服了患者因肢体缺失带来的心理障碍,是四肢骨骼系统恶性肿瘤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抗菌谱变化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患者的418份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18份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388株病原菌,其中G^+球菌212株,G^-杆菌1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8.28%、11.48%、8.13%、5.26%和4.78%。结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实施个体化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对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行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病例资料,术后随访1年,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全脊柱CT和MRI检查,测量冠状面主弯Cobb角、后凸Cobb角,并观察手术前后波幅及潜伏期变化、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时均恢复至E级;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及后突面主弯Cobb角度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波幅明显上升,潜伏期显著下降,和术前及术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疼痛、心理状况、自我形象、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19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瘫痪、死亡及内固定松动及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内移术联合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角状侧后凸畸形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矫正脊柱畸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王磊  秦慈南  郑俊  任文涛 《安徽医学》2019,40(11):1233-1235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的选择对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手术治疗的111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急诊行脊柱减压术,将患者分为急诊组(54例)和观察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ASI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时间推移数值均有上升趋势,不同时间点ASIA评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手术时机和时间对ASIA评分无交互作用(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急诊组患者术后低蛋白血症和切口感染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时机不影响脊柱转移癌减压术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