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药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高温高压降解法制备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探究口服不同分子量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分子排阻凝胶色谱法、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参硫酸多糖高温高压降解前后分子量、硫酸根含量的变化,并利用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单糖组成,以及大鼠血清中单糖的变化。结果 口服低分子量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后,大鼠血清中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吸收速度和最大浓度明显高于中分子量岩藻聚糖组,血清中甘露糖、氨基葡萄糖的含量也显著上升,血清中氨基半乳糖的含量略有上升。而口服中、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都能够降低血清中葡萄糖的含量。结论 分子量低于10 kDa的低分子量岩藻聚糖具有很好的体内的吸收率,适合于开发口服岩藻聚糖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以低分子量岩藻聚糖硫酸酯为交联剂,研究了聚电解质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Chitosan-fucoidan nanoparticles, CS-Fuc NPs)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的胃肠道和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聚电解质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采用体外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消化体系,检测纳米粒的胃肠稳定性,常温贮藏实验测定纳米粒的短期贮藏稳定性。结果: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微粒的最优制备条件是:壳聚糖(1mg/ml)与岩藻聚糖硫酸酯(1mg/ml)体积比为1.1/1,pH 4.5,温度30℃。所得纳米粒粒径为227.8 nm,Zeta电位为38.4 mV,PDI为0.231,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Fuc%)为94.92%。所制备的纳米颗粒在10周内没有显著变化,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性良好,在模拟肠道环境中解聚性良好。结论: 壳聚糖-岩藻聚糖硫酸酯纳米粒制备工艺简单,性能良好,有望成为新型的口服药物运送载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海参硫酸多糖的高温高压降解工艺和降解产物的结构,探究硫酸多糖的高温高压降解的机理。方法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子排阻凝胶色谱法、薄层层析法、离子高效液相色谱法和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多糖的分子量、硫酸根含量和单糖组成的变化,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降解产物中硫酸寡糖的结构特征。结果当pH>7时,海参硫酸多糖在高温加压条件下未见明显降解。添加醋酸使溶液的pH降至6以下,海参硫酸多糖在100~121 ℃加热后,pH越低、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分子量降低越明显。海参硫酸多糖的硫酸根和单糖组成在降解后变化很小,降解产物中存在一系列奇数和偶数的硫酸岩藻寡糖和硫酸软骨素寡糖,说明高温高压降解为无规断裂型和解聚断裂混合型。相同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比硫酸软骨素更易被降解。 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高温高压法高效降解海参硫酸多糖的技术,该方法是一种回收率高、易控制、绿色环保的低分子量海参硫酸多糖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小有刺参中制备纯化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其低分子量组分,并比较不同结构硫酸多糖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揭示海参硫酸多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 利用离子交换色谱和自由基降解技术,从小有刺参中制备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及各自的低分子量组分。采用体外凝血酶诱导血小板聚集模型,比较不同结构的硫酸软骨素和岩藻聚糖硫酸酯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4~60 μg/mL硫酸软骨素和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在浓度为20 μg/mL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高达94.6%和95.3%,且分子量的降低对其活性无影响。比较不同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活性发现,在4~60 μg/mL浓度范围内,海参与海带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都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且活性没有显著差异,但经过自由基降解后,海参和海带来源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都显著降低。结论 海参硫酸软骨素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显著高于岩藻聚糖硫酸酯,海参硫酸多糖可以应用于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