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血瘀概说     
<正>血瘀属于中医学病机概念,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医教材对其阐述似欠规范,论述不够系统,特别是对瘀血形成的归纳不够完整,所以有必要重新梳理使之系统、完备。现笔者对血瘀的病因、演变、诊断、治法等作概说如下,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1血瘀的概念血瘀,是指由于气滞、气虚、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注射臭氧(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对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影响。方法120例LD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4.5岁;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5.7岁。正常组15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25~55岁,平均年龄43.6岁。观察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0,至病变椎间盘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注射0,治疗。于6个月后统计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浆SOD、LP0水平。正常组只做SOD、LP0检测。结果观察组痊愈显效率85.0%,对照组68.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SOD、LPO各项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SOD活性及SOD/LPO值明显低于正常组,LP0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2组SOD活性及SOD/LPO值均有明显升高且趋于正常,LP0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趋于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观察组变化显著并更接近正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O.01),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治疗LDH能明显提高SOD活性,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显著改善自由基代谢紊乱作用,而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比常规注射作用更显著,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脉象学可谓神秘而深奥,竟让无数中医初学者望而却步,难以把握其实质与精髓,这与其脉学理论架构欠严谨不无关系。尽管有宏观把握脉气的胃、根、神,但可惜的是,对脉气的胃、根、神理解又出现偏差,最终还是难以登堂入室。今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个梳理,希望对脉象有一个总体轮廓上的把握。脉象学概念脉象,医者诊脉所获得的脉气总体征象,包括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联治疗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针刀和中药3法同时治疗;针药治疗组:运用针刀加中药同时治疗;中药治疗组:只运用中药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末和治疗结束后患者足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三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甲襞微循环比较:三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三联治疗组微循环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三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或P<0.01);治疗结束后各组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或P<0.01),针药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而三联治疗组改善幅度又明显优于针药治疗组(P<0.05或P<0.01),并接近正常。结论:LS、针刀和中药联合治疗能快速而又持久地改善ANFH的微循环状况,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明显优于针刀和中药的单独或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ANFH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三联组运用腰交感神经毁损术(LS)加针刀、中药联合治疗,针药组运用针刀加中药治疗,损毁组仅运用LS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和三联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三联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治疗前三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三联组和损毁组疼痛、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均有非常显著地改善(P〈0.01),而针药组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1年后针药组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分优于损毁组(P〈0.01),而三联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三联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率随着ANFH分期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1);三联组全部患者治疗前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三联疗法对ANFH早、中期具有良好疗效,对晚期能部分缓解疼痛症状,且本疗法安全可靠,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及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电生理改变。方法:自2005年5月至2009年6月,选择100例LDH患者,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5~58岁,平均为4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8.8个月。全部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并运用DPS软件完全随机地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注射臭氧至病变的椎间盘内治疗,B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测患肢主要肌群及相应节段的椎旁竖脊肌的肌电图,计算运动单元电位(MUP)时限和多相比,并检查双下肢胫神经H反射,记录异常例数及H波潜伏期。结果:两组治疗后出现异常肌电图的肌肉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但A组减少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下肢肌群的MUP时限和多相比均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经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间比较,A组变化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前两组间H反射异常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组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H波潜伏期均明显缩短且趋于正常,但A组比B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电生理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神经根受压损害的程度,是判断神经肌肉功能的客观指标之一。运用弯套针旋转多向注射法比常规注射方法注射臭氧治疗LDH能更好地改善电生理异常。  相似文献   
7.
我院开展新业务创新认定的运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1]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 ,面对当前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 ,医院如何提高和增强竞争力[2 4] ,以及国外医疗机构进入后参与国际竞争问题[5 6] ,使我国各级综合医院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 ,我院通过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管理体系 ,特别是对如何开展技术和管理创新工作进行了初步探讨。一、目前医院新技术新业务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一 )认定工作无具体的量化指标 :我院从 1997年开始试行对新技术新业务进行量化考核计分。由于各专科过于专业化 ,导致许多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新业务 ,得不到医院认可 ,从而严重影…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卡托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应用小剂量氯沙坦和卡托普利的疗效.方法;2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服氯沙坦50 mg&#8226;d 1、卡托普利50~75 mg&#8226;d 1,对照组11例,服卡托普利75~150 mg&#8226;d 1.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分别为(0.96±0.40),(0.63±0.20) g&#8226;d 1,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分别为(1.00±0.38),(0.71±0.15) g&#8226;d 1.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小剂量氯沙坦疗效好,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扩容剂脱水剂是临床常用药物,用量较大,引起肾损伤临床上较少见,现将近几年文献中有关扩容剂脱水剂引起肾功能损伤的报道概述如下:1 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该药有很好的扩容及改善微循环作用.王福安,于学红报道6例用其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脑梗死、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等患者,用前尿量均正常,SCr异常3例,用羟乙基淀粉500ml,qd,用药6d~14d后出现少尿或无尿(用药期间未用任何可致肾损害的药物)且SCr均>700μmol/L,停药后用利尿剂、血液净化等治疗,4例因尿毒症死亡,1例自动出院,仅1例肾功能较快恢复.作者认为引起肾衰原因与该药在血中存留时间较长(24h血中存留50%,48h血中30%),连续应用时易产生蓄积中毒,易引起急性肾衰有关.提示临床应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剂量,特别是对老年病人应提倡短期应用,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肾功能.肾功能减退或少尿者慎用.  相似文献   
10.
西米替丁特殊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少铭  曾怀典 《医药导报》1994,13(5):231-232
自1975年西米替丁(CMD)合成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随着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用范围逐渐扩大,副作用报道日渐增多。由于H_2受体广泛分布于机体各个组织中,不良反应几乎涉及体内各个系统,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值得重视。1 胃肠道 不良反应较多,如口干、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肠梗阻,也可引起胃炎、胃穿孔等,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性胃酸增多。2 血液系统 据国内文献报道,应用CMD后发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26例,其中1例发生致病性骨髓抑制。机理:可能系本药抑制骨髓所致,停药后可很快复常。极少数病例有自身免疫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个别可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