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9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X线曲面体层摄影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口腔种植手术前后进行口腔X线曲面体层摄影,借助X线片辅助手术设计、种植体选择、修复时机的选择。结果:利用口腔X线曲面体层摄影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牙槽骨骨量进行种植体的选择,更恰当地选择种植修复时机。结论:应用口腔X线曲面体层摄影可提高口腔种植术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同期观察分析生物可吸收接骨板(BAP)和钛板(TP)在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2012年6年内,同期收治下颌骨骨折患者共286例。其中BAP治疗组127例,占总病例数44.4%,以六孔板10 mm螺钉为主,占该组73.35%,人均3.1块。TP组159例,占总病例数55.6%,人均2.3块。两组的部分病例术后辅以颌间弹力牵引。结果:术后创口近期均呈一期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无受限;X线表现从术后4~8周的动态观察表现为渐进性修复重建样影像。4周以后的中期观察在BAP和TP分组分别有4和6例出现类似排异状改变,经换药后治愈。结论:BAP和TP内固定后,排异反应、机械强度及固位作用是相同的,但BAP避免了TP组的二次手术和应力遮挡的弊端。对于机械强度较TP弱的缺点,BAP可通过双板以上的固定、紧密贴合的塑形能力、其本身具有的较强延伸弹性和机械强度等得到解决,并为此提高和延伸了其临床适应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超声刀技术在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施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手术技巧。方法 :2007-02—2012-12期间,随机交叉选取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432例患者,分为超声刀组(216例)和电刀组(216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项目。结果:与电刀组相比较,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24h引流量、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超声刀技术施行颈淋巴清扫术,具有传统高频电刀所不具有的组织分离和切割、凝固止血三种功能合一体的优点,实用手术技巧与超声刀技术联合应用,可使颈淋巴清扫完全达到根治性要求。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且有应用前景的颈淋巴清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P14ARF及其与口腔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不良嗜好、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人们发现口腔癌亦是一种基因病,往往是由于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造成。近年来研究表明p14ARF基因通过p14ARF—MDM2-p53等途径参与了口腔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及其与主要临床特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对不同TNM分期的 4 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2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标本行端粒酶活性检测。 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75 .6 7% )明显高于口腔正常粘膜组 (0 .0 0 % ) (P <0 .0 1)。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晚期 (TNMⅢ、Ⅳ期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95 .0 0 % )明显高于临床早期 (TNMⅠ、Ⅱ期 ) (P <0 .0 5 ) ,伴颈淋巴结转移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 (10 0 % )明显高于不伴颈淋巴结转移组 (6 3.33% ) (P <0 .0 5 )。 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变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Malignant lymphoepithelial lesion简称MLEL)系指在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淋巴上皮成分恶变的肿瘤。临床并不多见,表现症状不典型,诊断也比较困难。本文旨在通过我院诊治的6例作一临床分析,以期有助于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的方法和疗效,以及对保留残根残冠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应用铸造金属桩核结合烤瓷全冠的修复方法治疗927例1 143颗牙。观察2年后修复效果,按评价标准分为修复优良和修复失败。在修复失败类中又以有无桩脱落、牙折和根尖炎症状再分为可逆和不可逆性。结果 927例1143颗牙均得到了2年以上的随访观察,修复优良占88.45%(1011/1143),修复失败中不可逆性占22.72%(30/132)。结论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残根残冠是目前临床上利用现有牙根最大限度地提高修复效果的有效途径,已成为临床保存性修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抗疟药羟氯喹(HCQ)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糜烂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11年2月间收治糜烂型OLP患者580例,从临床应用HCQ治疗效果的角度进行计划性分析和研究,着重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按近期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组,结果显示观察组467例中显效率为34.04%,有效率为55.03%,总有效率达89.07%,远高于对照组的37.16%;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0.34%,主要集中于皮肤、黏膜和神经系统反应方面的诸如色素沉着、脱屑、头晕头痛、失眠等轻型症状,其中最严重的为视网膜病变,仅发生1例,停药后病情稳定。结论针对OLP的治疗,以HCQ为主的联合化学治疗方案可消除糜烂和降低恶变危险度,产生的毒副反应可控,不会影响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比塔派克斯 (Vitapex)糊剂用于根管充填的近期临床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 选择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 5 2例患牙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2 6牙采用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 ,实验组2 6牙采用Vitapex糊剂加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 ,充填后 1周随访。 结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2 3 %和 7.69%。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近期临床反应较少的根管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