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59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09年3月采用大隐静脉的大腿段剥脱联合小腿段激光腔内治疗的128例患者(17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率100%,无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近期并发症为胫前皮下淤血或小血肿12肢(6.8%),皮肤条状烧伤2肢(1.1%),浅静脉周围炎12肢(6.8%),踝部水肿2肢(1.1%);无胫前麻木感,无远期严重并发症;3年内无静脉曲张复发.结论:剥脱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逆行足内、外侧双岛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拇趾及踌、第2趾毁损且跖趾关节完好者,采用以足背动脉跖底深支为蒂,以内踩前或跗内侧血管、外踝前或跗外侧血管为分支的足内、外侧分叶皮瓣瓦合加髂骨植骨再造足拇趾。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经6~18个月随访,再造足拇趾外形满意,皮瓣两点辨别觉6-8mm,X线示髂骨与残端趾骨骨性愈合,髂骨未见吸收征象.拇趾跖趾关节背伸达40°,屈曲达30°。结论采用逆行足内、外侧分叶瓦合皮瓣加髂骨植骨再造拇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闭合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闭合性膝关节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24~62岁,平均38.3岁。平均复位时间伤后1 h,通血时间4 h。动脉修复方法:端端吻合10例,大隐静脉移植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年,平均2年。肢体全部存活。3例有轻度跛行,但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对照健侧,仔细临床检查是诊断血管损伤的主要方法。及时手术恢复循环是保肢的关键。急诊手术以保肢为重点,延期行关节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的康复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10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104例患者术前评分:重度JOA<7分10例,中度评分8~12分54例,轻度13~16分40例;术后JOA评分:重度JOA<7分共1例,中度评分8~12分共9例,轻度13~16分共94例。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7.
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颈椎曲度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的疗效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后路单开门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对19例患者进行12个月以上随访,按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颈椎曲度减小及反曲患者的神经症状改善率小于颈椎曲度正常者.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后患者颈椎曲度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明显相关,脊髓型颈椎病痛例术后维持良好的颈椎曲度是防止神经症状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18个月.因出生后8个月发现左上臂无痛性搏动性肿物,近3个月明显增大而入院.患儿系足月头位自然分娩,产程顺利.既往无不明原因发烧、上肢外伤及其他疾病病史.查体:左上臂中下段前内侧可见-6.0 crn×4.0cm搏动性肿物;边界清晰,压之可略缩小,无触痛,表面皮温不高;未闻及震颤.彩超显示:左肱动脉下段可见局限性动脉管壁瘤样扩张,壁厚2.0mm,整体范围3.7cm×2.4cm× 3.3cm,两端与动脉相延续,病灶内可探及杂乱动脉频谱(图1).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心脏及主动脉疾病.四肢动脉彩超未发现其他动脉扩张表现.临床诊断为左上臂肱动脉瘤.  相似文献   
9.
急性上肢动脉缺血疾病(Acute upper- limb arterial ischemia)与下肢动脉缺血疾病相比临床少见[1],人群发病率约为每年1.2 ~ 3.5/10万人[2].2000年1月-2011年5月北京友谊医院血管外科共收治20例急性上肢动脉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患者随访1~ 77个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