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眼科学   31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寻找各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术后裂孔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10例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作为黄斑裂孔组,收集13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黄斑裂孔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及填塞术。对照组、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1个月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检查。将术后愈合类型分为U型、V型、不规则型和不愈合型4种类型。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变化及组间差异;并探索和术后裂孔愈合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retinal vessel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VSC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后颞侧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retinal perfusion densities of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PSCP)较术前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象限PSCP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术后PSCP较对照组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裂孔组术前PSCP和术后PSCP呈正相关(r=0.721,P<0.05)。裂孔愈合类型和术后PSCP有相关性(r=-0.737,P<0.05),和术后VSCP无相关性(r=-0.533,P>0.05)。结论 PSCP比VSCP更能反映黄斑部视网膜解剖结构的变化和术后裂孔愈合的情况;术后PSCP越大,裂孔愈合形态越接近U型愈合,可以将PSCP用于评价和预测术后裂孔的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间质样转分化(EMT)过程中Rac1在其细胞学行为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人RPE-19细胞分为空白组、TGF-β1组、TGF-β1+NSC23766组、NSC23766组.所有实验于加入TGF-β1前2h给予NSC23766以封闭Rac1受体.免疫荧光、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细胞划痕、侵袭及凝胶收缩实验,观察NSC23766对细胞迁徙、侵袭、凝胶收缩作用.结果 TGF-β1组细胞中α-SMA荧光表达较空白组、TGF-β1+ NSC23766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5.314,P=0.003);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细胞间距小于TGF-β1+ NSC237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4h=0.04,P48h =0.001);与空白组细胞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278).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穿过纤维膜的细胞数与空白组、TGF-β1+ NSC23766组、NSC23766组穿过纤维膜的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71,P=0.055).凝胶收缩实验结果显示,TGF-β1组能明显增加细胞的促凝胶收缩能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73,P=0.014),TGF-β1组相对TGF-β1+ NSC237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Rac1在TGF-β1诱导RPE细胞凝胶收缩改变中发挥作用;NSC23766可通过调控Rac1活化抑制RPE细胞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高度近视常伴有眼底退行性改变,其中黄斑劈裂的发生率约9%~20%;部分患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可导致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危害视力[1-3].由于高度近视伴黄斑劈裂患者后极部常常存在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性改变,利用常规眼底检查难以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4.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Y27632 to induce transdifferentiation from 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hRPE)cells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Methods The third to sixth generation of primary hRPE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2% fetal bovine seru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F12 culture solution,with(experimental group)or without(control group)10 μmol/L Y27632.At 3,6 hours and 1,3,5,7 days after induction,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RPE cells were observed by inverted microscope.The expression rate of CK18,Map2,NF200 and Pax6 at 3 days after indu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χ2 test was employ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50.1% cell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formed axon-like processes and interconnected each other with typical neuron-like appearance.The expression rates of CK18,Map2,NF200 and Pax6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43.88% ,31.90% ,57.45% and 65.79% .while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3.97% ,4.49% ,22.37% and 8.33% respectively.Compared the expression rate of CK18(χ2=64.763),Map2(χ2=23.634),NF200(χ2=21.261)and Pax6(χ2=25.946)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 The hRPE cells can be trans-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like cells in vitro bv Y2763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及作用;观察局部应用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LNAME)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A组为治疗I组,B组为治疗Ⅱ组,C组为治疗Ⅲ组,D组为对照组和E组为正常组。治疗组(A、B、C组)碱烧伤后分别滴用0.3%,1%,3%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对照组(D组)滴赋形剂,E组滴用30g·L-1的硝基左旋精氨酸甲脂滴眼液。采用裂隙灯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多媒体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别计算8h、1,4,7,14,28d共6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组染色的平均光密度值。并观察局部用药的毒副反应。结果:碱烧伤后大鼠角膜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主要表达于基质层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和新生血管内皮细胞。iNOS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治疗组B、C组与治疗组A和对照组之间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复局部给药良好耐受。结论:局部应用LNAME对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iNOS表达水平与炎性角膜新生血管明显相关;局部应用LNAME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6.
黄雄高  陈又珍  张秀妮  王玲 《湖南医学》2014,(10):1898-1899
【目的】探讨23G玻璃体切除重水辅助下脱位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治疗晶状体后脱位的疗效。【方法】11例11眼晶状体脱位患者,行23G玻璃体切除后重水浮起脱位晶状体至虹膜平面,常规透明角膜切口行标准超声乳化摘除脱位晶状体。液体‐重水置换吸除重水。连续环形撕囊完整者,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位或将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于巩膜,线结埋于巩膜瓣下。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提高,其中大于0.5者5眼,0.3~0.5者3眼,0.1~0.3者3眼。无术后高眼压,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23G玻璃体切除联合重水下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后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出现PED患者,在接受治疗前上皮缺损时间为(28.86±20.08)d。所有患者均已接受过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单独使用bFGF等治疗,但角膜上皮缺损持续未愈。经配戴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bFGF眼液治疗,观察临床效果。角膜接触镜持续配戴,20d更换一次,平均每5d随诊一次。结果 7例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均完全愈合,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阴性。愈合时间为(12.14±8.75)d。戴镜期间未见感染及不伴眼部不适症状。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联合bF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后持续角膜上皮缺损具有良好效果,能显著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指黄斑部神经上皮层的缺失,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过去通过生物显微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发现,裂孔的形成和预后与玻璃体的牵拉及裂孔的大小具有相关性。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的剥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的视功能。随着OCT扫描深度和扫描速度的提高,实现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该技术可以量化黄斑部视网膜各层次毛细血管,对IMH的发病及预后有了新的发现。本文针对OCTA在IMH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刘亮  黄雄高 《眼科新进展》2022,(11):910-914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是眼科先进的检查手段,可对眼部进行高分辨率检测,发现眼部的细微病变。OCT和OCTA可用于视神经炎等多种疾病的诊断与随访,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发展过程。本文就OCT和OCTA在视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夜戴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night-wear aspheric orthokeratology lens),以下简称OK镜,利用夜间睡眠时间矫正视力,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以让近视的孩子白天不戴眼镜的方法,所以经常作为8~16岁近视人群临床上首选推荐。OK镜通过对眼表面产生逆向几何作用力的压迫作用,使得角膜曲率降低,从而达到暂时性的矫正近视的作用。目前作为一种公认的治疗青少年近视的非手术方法之一,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的镜片材质和验配水平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升级。OK镜片直接覆盖于眼表,长期配戴会对眼表微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比如睑板腺、泪膜、结膜、角膜以及眼表微生物等,甚至可能造成眼表微环境的失衡,从而导致眼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分析配戴非球面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睑板腺形态、泪膜的形态与功能、结膜微循环、角膜细胞形态、眼表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医生对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时给予全面考量,增加夜戴型非球面角膜塑形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