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2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窥镜指导下高密度多孔聚乙烯(high-density Porous polyethylene,HDPP)人工泪管植入治疗外伤性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外伤性泪小管离断患者12例(12只眼),行高密度多孔聚乙烯人工泪管植入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结果术后患者溢泪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人工泪管均冲洗通畅,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泪管结膜侧管口中度肉芽增殖1例(8.3%),管口周围结膜组织肥厚1例(8.3%),局部不适感2例(16.6%)。结论 HDPP人工泪管植入手术能明显改善外伤性泪道阻塞患者的溢泪症状,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3例(46只眼)诊断为干眼的患者,使用Odyssey硅胶泪点栓子进行泪点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干眼症状的问卷调查,并同时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眼分泌(Sc...  相似文献   
3.
背景 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无影响报道较少.目的 观察夜间光照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64只SPF级新生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OIR联合夜间光照组,每组16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体积分数21%);OIR模型组和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置于高氧环境(75%±2%)生长,出生第12天调整氧体积分数为正常;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于出生后第12~17天给予夜间光照,光照度为100 Ix.各组小鼠均于出生后第17天摘除眼球,采用ADP酶法制备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ARVO声明.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均无明显差异.OIR模型组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血管区,大量结构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与OIR模型组相比,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以及新生血管分布密度减少.在实验后第17天时,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97±0.83)个和(1.00±0.72)个,OIR模型组为(38.57±5.01)个,而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6.92±3.39)个,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67,P=0.000),OIR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OIR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6,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少于OIR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和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4±0.07、2.08±0.50和1.43±0.21,各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8,P=0.003),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表达较OIR模型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3,P<0.05).结论 夜间光照可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田凯琳  邢怡桥  贺涛  杨安怀 《眼科新进展》2012,32(9):844-846,849
目的对比23G和20G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泪膜和眼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9月在我院眼科就诊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42例46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术(简称23G手术组)22例24眼和20G玻璃体切割术(简称20G手术组)20例22眼。观察对比术前1d、术后3d、7d、14d、30d的主观干燥异物感(dry eye symptom,DES)、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FS)及评分,使用近似t检验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和术前各项结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术后3d,20G手术组DES(2.95±0.94)、SIT(25.75±4.32)mm、BUT(2.75±4.32)s、CFS评分(6.43±2.38),23G手术组DES(2.03±0.78)、SIT(17.67±5.24)mm、BUT(5.89±5.76)s、CFS评分(3.28±2.16);20G手术组与23G手术组相比,术后3d、7d、14dDES明显、SIT长、BUT缩短、CFS评分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0d两组患者SIT和CFS评分差异不明显(均为P>0.05),DES和BUT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各时间点20G手术组泪膜和眼表损伤较23G手术组严重,符合干眼症诊断的例数均高于23G手术组。结论 23G玻璃体切割术与20G玻璃体切割术相比,对眼表创伤较轻,在术后早期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玻璃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fm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anse-1,sFlt-1)及VEGF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变化,探讨各生长因子浓度变化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30只,使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对照组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2h后使用德国拜安易(拜耳集团)血糖仪检测血糖,血糖≥16.67mmol·L-1为造模成功,血糖未达标者再次注射STZ造模。造模当天及建模后1周、2周、4周连续测量大鼠测血糖;造模当天及建模后1周、4周测体质量;4周时取大鼠玻璃体,ELISA检测VEGF、sFlt-1、KDR的含量,多聚甲醛固定眼球并石蜡包埋行HE染色。结果 STZ腹腔注射糖尿病大鼠成模率100%,1个月后死亡率为30%。模型组存活21只,对照组10只。1周、2周、4周时模型组与对照组血糖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前者均低于后者;1周时两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4周时模型组体质量(240.00±27.43)g与对照组(318.50±41.3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视网膜HE染色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细胞肿胀,组织排列紊乱。ELISA检测模型组、对照组VEGF含量分别为(0.2690±0.2205)ng·mL-1、(0.2499±0.0206)ng·mL-1;sFlt-1含量分别为(5.9020±0.6133)ng·mL-1、(6.1742±0.4912)ng·mL-1;KDR含量分别为(2.7783±0.2924)ng·mL-1、(2.5024±0.3326)ng·mL-1。模型组大鼠玻璃体VEGF与KDR均较对照组升高,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33)。模型组sFlt-1含量较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4)。结论大鼠早期糖尿病模型玻璃体中VEGF和KDR之间的浓度变化,与糖尿病所致早期视网膜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取出原因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在眼科住院的70例(70只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取出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人工晶状体取出原因与方法,记录手术前后人工晶状体位置、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70例人工晶状体取出病例中,人工晶状体全脱位与不全脱位53只眼;眼内炎8只眼;视网膜脱离9只眼;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1只眼;人工晶状体度数错误1只眼;瞳孔夹持1只眼;人工晶状体混浊1只眼.单纯人工晶状体取出26只眼,人工晶状体置换44只眼.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晶状体取出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的有效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FQ-PCR技术对HSK患眼房水中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DNA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作为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16只眼)HSK患眼房水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31.25%,20例(2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无1例阳性,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 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8、9阳性细胞计数、细胞来源及临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模型,分别收集正常角膜和感染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后2d、7d、14d的小鼠角膜,行免疫组化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免疫组化切片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时间点MMP-2、8、9在角膜组织中的定位,并分别统计中央角膜及周边角膜基质中MMP-2、8、9阳性细胞、MMP-2、8、9阳性的中性粒细胞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总细胞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后第2天,上述各细胞表达增加,主要位于浅表基质层及上皮下的炎性细胞,周边角膜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和MMP-2、8、9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央角膜基质中;感染后第7天,MMP-2、8、9及中性粒细胞表达下降;感染后第14天可见中央角膜坏死及角膜溃疡形成,同时角膜基质和浸润的炎性细胞中尤其溃疡处,可见MMP-2、8、9表达显著增加。结论 HSV-1感染角膜后,大量中性粒细胞自角膜缘血管网侵入中央角膜基质。中性粒细胞与角膜细胞释放大量的蛋白水解酶(MMP-2、8、9),可能在角膜上皮炎、角膜溃疡穿孔、新生血管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6岁,住院号382857。1999年2月10日因燃放鞭炮炸伤左眼,在当地县医院以“左眼前房积血”收治,经抗炎、止血等处理,前房出血吸收。5天后因行左眼B超探查,前房再次大量出血,遂转湖北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眼科。入院时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眼前光感,左眼光定位不确。角膜轻度水肿,KP( ),前房大量积血,仅上方可见瞳孔缘,左眼底窥不进,指测眼压偏低Tn-1,右眼正常。入院后,双眼包盖,卧床休息,抗炎止血治疗5日,出血吸收。裂隙灯下检查见:左眼晶状体浑浊伴不全脱位,玻璃体内较多絮状出血、浑浊,眼底不能视清。眼B超检查提示:左眼外伤性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1岁.自幼自觉右眼视力下降,尤以夜晚明显,视物范围缩小.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于2000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定期检查.近年自觉右眼视力下降速度加快,于2006年4月来我院眼科就诊.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类似病史,否认眼外伤、葡萄膜炎、高血压及梅毒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