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大切口所引起的高效角膜散光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 ,已为广大眼科医师所认识。为解决术后严重散光尽快恢复视力 ,本文采用巩膜隧道式反眉弓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并对术后角膜散光进行动态观察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8眼 ,男 36眼 ,女 32眼 ,年龄 16~75 a,平均 48.73a,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31眼 ,外伤性白内障19眼 ,青年性白内障 10眼 ,先天性白内障 8眼。1.2 手术方法 由同一手术者在 TOPCON- …  相似文献   
2.
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0例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动脉介入治疗。35例可评价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76岁,中位年龄为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及/或栓塞治疗,并按肿瘤位置以及造影所示的肿瘤供血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所用动脉,并相应分配化疗药物用量。介入治疗1-3次后,对于疗效较好的大肠肿瘤原发灶未切除的病人如无禁忌可进一步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局部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不佳或估计肿瘤切除有困难的患者继续施以放射治疗及(或)全身化疗。结果:在可评价的35例病人中,随诊时间范围为1-139个月,平均24个月。经综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及/或放、化疗)后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9例)为51.4%。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4.1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以及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6%、51.4%、34.3%、14.3%、以及14.3%,一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达139个月。综合治疗有效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显著长于无效者(9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以及短暂的腹泻或脓血便等,经对症处理后,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缓解、消失。本组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安全、可靠;应尽可能在手术或者放射治疗前应用、也可于根治术后或放疗后应用,以便减少局部转移及复发率,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作为小肝癌综合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直径≤3cm、在治疗过程中18例曾选用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全组7例手术患者后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Kaplan-meier法计算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 手术是小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切除手肿瘤复发是影响小肝癌远期疗效的重要因素,预防术后复发是延长生存期最理想的措施,亚临床复发的早期发现是提高复发后生存率的关键。介入治疗是小肝癌综合治疗方法中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手术治疗早期眼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人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手术治疗早期眼表化学伤16例(16眼)。带结膜的角膜缘组织来源于自体对侧健眼。结果16例患者随访平均8.7月,术后羊膜组织及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片均全部成活,均无排斥反应。受伤眼角膜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透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视力获得了提高或稳定。球结膜移植部位无粘连,未发现角膜坏死穿孔。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对于构筑角膜缘再生基底,再造角膜表面,防止睑球粘连及上皮角化,保持有用视力有一定的作用,是治疗眼表化学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6-08/2018-03收治的TAO患者120例,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标准(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和病情严重程度(轻度组、中重度组、极重度组)分组,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TAO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不同临床活性分期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与对照组受检者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02、0.095,P=0.135、0.167); 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5、0.824,P=0.005、0.002)。

结论:非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不会随病情加重而升高,活动期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随病情加重明显升高,可用于TAO的临床诊断、分期分级及预后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对31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27眼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27眼。其中发生在环形撕囊时2眼,水分离时1眼,超声乳化时18眼,注吸皮质时5眼,人工晶体植入时1眼。结论。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早发现、及时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唇黏膜治疗睑球粘连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32眼因酸碱烧伤、热灼伤以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引起的睑球粘连进行分离,再联合羊膜及唇黏膜移植手术,术后随访1~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本组32例中有23例(71.88%)手术效果评价为优,4例为良,5例术后复发,效果评价为差.结论:羊膜联合唇黏膜移植可以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91例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脾栓塞,脾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脾栓术后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 部分脾栓塞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使肝癌伴脾亢患者获得进一步肝动脉化疗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胰头动脉的分布及血液供应,并对胰头的血管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进行阐述.方法 24例成人尸体标本和4例儿童尸体标本采用甲醛固定、动脉乳胶灌注、ABS动脉铸型3种方法,22例临床血管造影检查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系统地对胰头动脉分布和血液供应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出现率为100%,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分支到十二指肠和胰头供应血液;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出现率为98%,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者占96%.供血范围与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基本一致.在走行过程中与胆总管之间有着螺旋盘绕关系;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后动脉出现率均为100%,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空肠动脉,起点变异较大.血液供应至胰头下1/3部分和邻近的十二指肠.结论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血供丰富,且与胆总管螺旋盘绕,临床手术中应加以注意;胰十二指肠下前、后动脉单独或共干起源于空肠动脉应在其进入胰头前,于钩突的左缘处结扎,避免误扎空肠动脉.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多是由于产伤或其他先天性因素造成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上斜视及代偿头位引起的斜颈,脊柱及面部畸形,对儿童的心身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0例,年龄3~2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