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7篇
内科学   61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24篇
预防医学   25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18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探究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新型毒品使用的现状,及新型毒品使用与HIV梅毒感染关系,并分析影响新型毒品使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黄冈市中心医院专科门诊诊治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和毒品使用等,对于HIV和梅毒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00名研究对象中,年龄(23.1±3.9)岁,有87名研究对象使用了新型毒品,占21.75%,主要使用的毒品为零号胶囊。使用新型毒品的MSM HIV感染率为24.1%,梅毒感染率为21.8%,远高于未使用新型的MSM人群。分析发现月收入、曾购买过性服务、做过男性性工作者、过去一年接受过性病艾滋病宣教等指标都对于新型毒品的使用有影响。结论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新型毒品的使用率较高,并且新型毒品的使用增加了梅毒和HIV的感染风险,应重点加强对于高收入人群、买卖性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防复吸是戒毒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历时4年跟踪调查受试者接受太极拳的运动康复干预后的复吸情况。对象:共80名女性合成毒品依赖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受试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各组40人。实验组的平均年龄为34±7岁,毒龄7±4年。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8±10岁,毒龄8±6年。方法:实验组采用经改编的24式太极拳,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包括广播体操、手语操和自习。前三个月的干预频率为5次/周,后三个的干预频率为3次/周。通过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网数据,并结合上海市戒毒管理局所掌握数据获得受试者复吸的具体信息。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4人复吸,对照组10人复吸。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复吸率分别是9.5%和26.3%。在发现的复吸人群中,实验组的平均戒断天数为1209天,对照组为880天。结论:这一结果说明练习太极拳的复吸人数较常规康复练习人数下降了一半以上,而出所后的戒断时间延长了2倍以上。该跟踪研究结果证明,太极康复操在提高强戒人员复吸率上有较好的效果,其内在机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期间在广州某医院住院且接受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的41例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符合ICD-10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精神病性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各类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接受MECT治疗的痊愈率为43.9%,显效率为53.7%,有效率为2.4%;甲基苯丙胺组、氯胺酮组、多种药物滥用组均有效。MECT治疗后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值得在合成毒品所致的精神障碍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年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合成毒品滥用以青少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主要滥用人群。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滥用方式是烫吸,主要滥用场所为无固定地点,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结论:滥用合成毒品的青少年及女性群体的增长情况不容忽视,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招募1 034人,MSM组431人(占41.7%)和非MSM组603人(占58.3%)。与非MSM组相比,MSM组年龄较低,未婚比例较高,文化程度较高。最近6个月用过冰毒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49.7%(214/431)和100.0%(603/603),用过零号胶囊的比例分别为66.8%(288/431)和0.0%。最近6个月与多人共用毒品者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87.9%(379/431)和97.7%(588/602)(χ2=39.84,P<0.01)。最近6个月使用毒品后发生性行为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非MSM组(47.5%,285/600)高于MSM组(7.4%,32/430)(χ2=190.10,P<0.01)。最近6个月使用新型毒品后发生多人性行为的比例,MSM组和非MSM组分别为78.1%(335/429)和5.5%(33/600)(χ2=573.73,P<0.01)。MSM组的和非MSM组的HIV抗体阳性率、梅毒抗体阳性率、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和0.2%、3.3%和6.3%、0.0%和0.3%。结论 青岛市男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多人共同吸毒,在有男男性行为的新型毒品滥用人群中,使用毒品后的群体性行为发生率高,HIV抗体阳性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应重点加强对这部分亚人群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前,碘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消毒,但用于深部组织严重感染按药,尚不多见。1996年11月我科收治1例因长期注射毒品致小腿严重感染、深部脓腔及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经应用自制碘伏油纱门诊换药6周治剑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浙江省温州市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感染风险,为吸毒人群行为干预模式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问卷对温州市2010-2014年艾滋病哨点监测的4102名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4102名毒品滥用者中,新型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占49.42%和47.46%,其余为混合毒品滥用者;2010-2014年新型毒品滥用者所占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毒品滥用者注射吸毒率与共用针具率分别为11.69%和22.7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001),后者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1年内新型毒品滥用者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为31.77%,高于传统组(P0.0001);两者每次使用安全套比例均为14.00%左右。新型毒品滥用者HIV抗体阳性检测率为0.20%,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梅毒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1%和8.58%,前者低于传统组(P0.05),而后者高于传统组(P0.0001)。结论 新型毒品滥用者正面临着艾滋病等疾病血液传播与性传播的双重风险,亟需进一步探讨出适合当前吸毒人群行为特征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梦"感召、激励和鼓舞下,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从未有过的精神面貌,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强大迎来了更加伟大和辉煌的2015年!在新的一年悄然来临之际,我们谨代表《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广大读者、作者、审稿专家和全体编委致以美好的祝愿、诚挚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禁戒毒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日益严峻的形势对我们禁戒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禁戒毒工作做出的  相似文献   
9.
《实用戒毒医学》第1版(杜新忠主编)自2007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时隔七年,我国的毒品形势和戒毒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吸毒人群中合成毒品滥用比例明显增加,其中尤以青少年占据绝大多数,单纯以脱毒治疗、劳动康复等传统戒毒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的毒品形式,而近年逐渐演变成社会力量不断介入、心理行为治疗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四川凉山地区彝族、汉族戒毒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及毒品相关问题的差异性。方法:自拟调查问獉獉獉獉卷对凉山州部分县市强制戒毒所2014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效调查戒毒人员獉獉447名(彝族294名,汉族153名)。彝、汉两民族的平均年龄、毒龄、初次吸毒年龄分别为:彝族:30.92±7.17 a,3.12±3.32 a,27.79±7.59 a;汉族:31.17±6.83 a,4.33±4.21 a,26.84±6.72 a。戒毒者的职业均以农民和无业游民为主,但彝族戒毒人群中农民比例更高(P<0.05);教育程度均以初中以下为主(P>0.05)。初次吸毒的原因中,朋友影响和自己好奇均是最重要的原因(P<0.05)。彝族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为主,汉族滥用的毒品以海洛因和苯丙胺类毒品为主(P>0.05)。在戒毒后复吸的原因、被强制戒毒的原因以及是否支持打击吸毒贩毒等问题上,两个民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部分彝、汉戒毒者对毒品的危害有较好的认识;但彝族在吸毒是否引起艾滋病的传播和是否会引起治安恶化问题上,认识程度较差(P<0.05)。彝族戒毒人群中HIV携带者比例及社会危害行为的发生率均高于汉族戒毒人群(P<0.05)。结论:凉山彝、汉戒毒人员毒品相关问题的差异性,提示可能獉獉需要针对不同民族采取不同的禁毒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