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3篇
  免费   314篇
  国内免费   18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247篇
口腔科学   105篇
临床医学   1284篇
内科学   1054篇
皮肤病学   536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49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38篇
综合类   2765篇
预防医学   599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913篇
  6篇
中国医学   828篇
肿瘤学   39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556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686篇
  2007年   560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588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85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摘要】目的:从强化程度、对比剂伪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方法:将入组的104例患者随机按两种增强方案进行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共进行127次检查(若同一患者做2次检查,则采用交叉入组方式)。增强方案A: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对比剂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耻骨联合。方案B: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紧接着完成胸部扫描;注射对比剂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方案A、B的延迟期扫描均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120s,扫描范围均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客观评价(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CT值和辐射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主观评价(对比剂伪影,纵隔淋巴结及腹盆腔各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 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方案B的胸部血管强化较方案A更高(P均<0.001),腹主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方案B,方案A形成的对比剂硬化伪影较轻、对淋巴结、肿瘤和胸膜病变显示效果更好(P均<0.001)。两方案间的腹盆腔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评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方案B的辐射剂量较方案A更大(P<0.001)。结论:对于胸腹盆腔联合增强CT扫描,对比剂注射后60s的胸部扫描方案较32s后动脉期扫描可更好的显示淋巴结及胸膜病变,同时减少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崔建国  宗国宾  孙长星  刘永刚 《安徽医药》2020,41(10):1233-1235
目的 分析肺大泡切除不同胸膜固定术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香河县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收治的8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胸膜固定模式将其分为机械组(43例)与化学组(43例),机械组应用胸膜剥脱术进行胸膜固定,化学组应用红霉素法进行胸膜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机械组的镇痛剂用量、胸管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化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组的VAS评分低于化学组,且SF-36评分高于化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红霉素法相比,胸膜剥脱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叶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22-824
目的探讨改良固定法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胸腔积液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07%(34/43)、95.35%(41/43),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26%(10/43)、6.98%(3/4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24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固定法对胸腔积液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受者出现胸膜肺弹力纤维增生症(PPFE)的临床资料, 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肺功能、胸部CT、诊断及治疗方面阐述PPFE的特点。PPFE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 预后差, 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肺移植是患者疾病进展至终末期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E-SFT患者术前CT检查影像资料和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评估CT检查在E-SF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0例E-SFT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检查示良性80例,恶性10例;CT检查结果为良性72例,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大部分边缘清晰,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恶性18例,平扫示肿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可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瘤体强化不均匀,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60%(6/10)、82%(74/90)、85%(68/80)、33%(6/18)、94%(68/72)。结论 E-SFT的CT检查影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扫描有助于评估纤维瘤的良恶性,可将其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评估的有效依据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44-46+50+封三
目的 探讨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北仑分院眼科门诊收治的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结膜正常者80例(80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观察分析睑裂斑,翼状胬肉及鳞状上皮瘤等结膜增生性疾病的特征性表现。结果 150例(150眼)结膜增生患者临床诊断为睑裂斑患者30例(30眼),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0眼),以及眼表鳞状细胞瘤的患者20例(20眼)。与病理学诊断相比,UHR-OCT诊断睑裂斑诊断符合率为100.00%(30/30),翼状胬肉诊断符合率100.00%(98/98),眼表鳞状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0.91%(20/2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裂斑患者图像特征:生长在角巩膜缘处停止,且角膜上未见隆起,与前弹力层间未见高反射信号,与巩膜间未见明显分界。翼状胬肉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厚度轻度增厚,上皮层表现为中等程度的高反射,角膜上皮与前弹力层间表现为较高程度的高反射信号。OSSN患者图像特征:结膜上皮增厚,呈高反射,结膜正常上皮与异常上皮转变突然,无过渡区域,深部组织间上皮内可见瘤变。结论 超高分辨率眼前节OCT在结膜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影像特征明显,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