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1999和2009年辽宁省城市居民的吸烟水平,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吸烟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辽宁省1999和2009年两次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10年间城市居民现吸烟率和平均吸烟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10年间现吸烟率由28.2%上升至30.3%,其中男性现吸烟率由50.9%升至55.3%,女性由5.3%降至5.1%;平均吸烟量由(12.3±0.1)支/d上升至(14.2±0.3)支/d,其中男性由(12.6±0.1)支/d升至(14.5±0.3)支/d,女性由(9.6±0.3)支/d升至(11.2±0.7)支/d.中年人、男性、低收入及贫困者和中等文化程度者现吸烟率水平上升.结论 10年间辽宁省城市男性吸烟率升高4.4%,女性吸烟率无明显改变,吸烟者日均吸烟量增加1.9支/d,应加强对中年人、男性、低收入、中低文化程度者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乡居民1984-20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对数线性泊松回归模型产生的Monte Carlo组合检验确定趋势线拐点,分析拐点前后COPD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及总体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0年和农村居民1999-2009年COPD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城市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84年的243.93/10万下降为2010年的33.13/10万,年均下降5.8%.农村居民COPD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从1999年的251.33/10万单调下降至2009年的102.25/10万,年均下降6.8%.1994-2010年城市居民COPD死亡率均下降9.0%,超过农村居民1999-2009年年均下降水平(6.8%).支气管炎死亡率的下降是导致COPD总体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COPD死亡率总体水平城市低于农村,城市男性高于城市女性,农村女性高于农村男性.结论 辽宁省1984-2010年COPD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乡村医生高血压治疗评估的能力,为防治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9—11月对6个示范市(县)626个村的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每位医生对本村接受高血压管理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计算每项问题的评估正确率及总及格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应答率为79.87%,共有乡村医生500人。在血压是否达标、血压未达标者血压分级、目前用药是否正确、是否联合用药或者服用复方降压药、用药剂量是否正确、用药频次是否正确、是否规律服药方面乡村医生的评估正确率分别为:84.80%(424/500)、83.00%(415/500)、40.40%(202/500)、54.80%(274/500)、48.80%(244/500)、38.40%(192/500)、53.60%(268/500),总及格率为65.80%(329/500)。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行医方式为中西医结合、对"适宜技术推广"不知晓的乡村医生总及格率高。多因素分析结果有四个因素纳入方程:中专或高中学历、中西医结合行医方式、女性和不知晓"适宜技术推广"。结论乡村医生高血压治疗评估能力较差,应针对重点问题、重点人群加强对乡村医生高血压相关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评价沈阳市日平均气温短期变化与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日均死亡率的关系。方法运用半参数一般递加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湿度、气压、工作日和季节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沈阳市1992年1月1日—2000年12月31日平均气温与居民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沈阳市全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最低点的气温(最适日均气温)为23.4℃,其中男性最适气温为23.6℃,女性为23.2℃。日平均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成“V”字型关系,气温变化与循环系统疾病中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较显著,而与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关系不明显。超过23.4℃后,气温每上升1℃,全人群循环系统日均死亡率增加0.027 5/10万;气温低于23.4℃时,气温每下降1℃,全人群日均死亡率增加0.0062/10万。65岁以上人群对气温变化敏感,特别是对于高温(气温超过26.6℃),每增加1℃,日均死亡率增加1.1909/10万。65岁以下人群对于气温变化不敏感,无论气温高于或低于最适气温1℃,死亡率改变量均〈0.001 1/10万。男性和女性对于气温变化的敏感程度近似。结论气温变化与城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变化间的“V”字型关联提示,非极温状态下的气温远离最适气温的变化也可能增加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而气温靠近最适气温的变化则可能减少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水平和分布特征,为老年人的意外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辽宁省内3个城市3个县抽取2877名老年人,对其过去1年中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辽宁省60岁以上老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3.69%,调整率为15.48%,标化率13.98%,农村(17.94%)高于城市(11.16%),女性(15.04%)高于男性(12.19%),70~79岁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率最高(15.16%)。发生率排前5位的伤害依次为跌倒(6.05%)、锐器割刺伤(3.96%)、撞击挤压伤(0.83%)、机动车交通事故(0.66%)和运动伤(0.52%);伤害性质的前4位为开放性伤口、扭伤、浅表伤和骨折,分别占38.07%,25.38%,19.29%,11.42%。跌倒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χ2=9.59,P0.01)。结论辽宁省老年人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跌倒是老年伤害预防控制的重点,农村老年女性是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辽宁省农村地区医疗机构胃镜使用情况及上消化道癌筛查能力,为推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编调查问卷,面访的形式对辽宁省10个地市的53家农村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级别医院的胃镜工作量、病理开展情况、内镜及病理医师数量、内镜数量及型号等信息。结果 94.3%的医院开展了胃镜筛查,其中71.7%的医院开展了上消化道癌病理学诊断,年平均开展胃镜操作数量为1650台次/医院,消化内镜医生数量平均为2.4人,病理科医生数量平均为2.2人,消化内镜数量平均为3.3条/医院,68.0%的医院单独或联合使用奥林巴斯品牌消化内镜。二级医院胃镜操作数量(t=4.563,P<0.001)、病理学诊断开展医院数量(t=2.236,P=0.032)等多个指标弱于三级医院。食管筛查碘染色使用率为14.0%,病理学诊断率为2.8%。结论 辽宁省农村医疗机构从胃镜开展数量、医务人员数量和胃镜设备配备方面分析基本具备开展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的能力,三级医院好于二级医院,但都存在机型老化、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在推广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时,应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开展培训。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农村儿童听力筛查基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听力语言残疾的高发国家。据统计,辽宁省现有听力残疾人49万,7岁以下的听力障碍儿童6000人左右,每年新生听障儿童600-800人。对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干预,其智力发育明显优于6个月后进行干预的儿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将大大减轻听力障碍造成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及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2年)和农村居民(1999-20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变死亡率变化趋势,探讨造成死亡率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辽宁省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6个城市和10个县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变的死亡报告资料1 507.9万例,利用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软件计算慢性肝病及肝硬变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率(APC)及平均年变化率(AAPC)。另结合同期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探讨死因错误分类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辽宁省城市居民1984-2012年和农村居民1999-20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变死亡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城市居民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9%,农村居民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6.1%,女性下降速度(7.9%)大于男性(5.3%)。60岁以上居民死亡率下降的幅度较大(城市AAPC为-3.7,农村AAPC为-6.5)。60岁以上城乡居民病毒性肝炎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城市AAPC为13.8,农村AAPC为40.1),城市居民肝癌标化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AAPC为-1.3)。结论人群饮酒消费和自报高血脂患病率的下降以及高血脂控制行为的加强可能是该病死亡率下降的原因。进一步降低人群饮酒消费和高血脂患病率,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人群肥胖和高血脂控制行为,将会有效地降低慢性肝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单纯被动随访在人群肿瘤生存率研究中对5年生存率估计造成的偏倚。方法从沈阳、鞍山和本溪3个城市2000-2002年肿瘤登记报告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1种主要肿瘤8 334例,通过与三市2000-2005年全死因数据库联动进行被动随访,然后再通过医院病案和公安局人口信息库核对,电话、入户、社区与工作单位回访进行主动随访。生存期起始时间是首次确诊日期,根据被动和主动随访结果对患者2005-12-31的生存状态进行不同的假设,采用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结果单纯被动随访共确认2 572例(30.9%)5年内死亡,主动随访确认2 142例(25.7%)死亡。单纯被动随访将只能确认总死亡病例的54.6%,对21种癌瘤的5年生存率高估9.0%~52.6%,高估幅度各癌间存在很大差异,高估率与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r=-0.474 7,P<0.01)。单纯被动随访对甲状腺癌、乳腺癌和子宫体癌等恶性度较低癌症的生存率高估10%~20%,对肝癌、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恶性度较高癌症的生存率高估30%~50%。结论对于目前我国肿瘤发病报告和死亡报告人口标识信息填写和(或)录入准确性较差的地区,单纯采用被动随访将严重高估肿瘤的5年生存率,需采用主动与被动随访结合的方式进行人群肿瘤生存率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辽宁省城市女性子宫体癌患者10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辽宁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数据库,选取2000—2002年沈阳、鞍山和本溪三市肿瘤发病数据库中子宫体癌患者426例,被动与主动随访相结合,应用寿命表法和Ederer Ⅱ方法分别计算观察生存率(OSR)、期望生存率(ESR)和相对生存率(RSR)。结果 最终纳入的218例子宫体癌患者中,Ⅰ~Ⅳ期诊断比例分别为59.2%、11.5%、11.0%和8.7%。10年OSR和RSR分别为59.6%和67.5%。诊断期别越高,10年RSR越低。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10年RSR为71.3%,是非手术治疗(10.8%)的6.6倍。子宫体癌1~10年RSR为88.4%~67.5%,各期别呈现相对生存率Ⅰ~Ⅱ期(95.7%~77.9%)>Ⅲ期(71.4%~44.5%)>Ⅳ期(58.4%~11.0%)的特征。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55岁、诊断分期晚、不能手术治疗是影响10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子宫体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此,应加强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规范筛查方案,加大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