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生因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万州区2019年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 2007软件作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2019年万州区登革热疫情333例,其中输入性4例,本地感染329例,罹患率20.68/10万。登革热疫情波及万州城区11个街道和4个镇,其中城区328例,占98.49%,农村5例占1.5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均为国内输入,其中云南输入2例、海南输入1例、台湾输入1例。本地感染病例中,除1例在重庆渝北区感染发病回万州区治疗外,其余328例均分布在万州城区的11个街道辖区。333例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250例,实验室检测确诊病例83例,均为登革病毒血清型1型。时间分布为8月2例,9月288例,10月42例,11月1例,病例高峰出现在9月。328例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在万州主城区11个街道,农村5例。发病数由多到少的前5位镇乡街道依次为钟鼓楼街道155例,牌楼街道93例,高笋塘街道29例,太白街道16例,陈家坝街道11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1个月,最大者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7.49岁。结论 近年登革热疫情呈上升态势,我地开通柬埔寨、泰国航班,加速人员流动,万州区白纹伊蚊密度较高,引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提示应加强登革热疫情和蚊媒监测,及时预警,为登革热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掌握长江三峡库区蓄水运行后,自然生态发生变化,流行性出血热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在库区设立监测点,对生态及人群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情况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1-2011年对库区调查发现,库区平均鼠密度为1.40%,鼠平均带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率为3.10%,人群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0.82%;监测点流行性出血热平均发病率0.09/10万,高于非监测区发病率(0.04/10万)。结论库区生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落实了灭鼠等防制措施,流行性出血热仍处于非流行期,该病对库区人群健康未产生较大影响,但仍需继续对库区生态与流行性出血热进行监测,落实各项干预措施,确保库区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诊断模型,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三野淋巴结清扫的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术后病理分为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无转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  结果  240例食管中下段鳞癌患者中有62例(25.8%)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模型为P=1/(1+exp(-(-3.764+0.361×肿瘤最大径+1.281×食管旁淋巴结转移+1.614×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155×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其阴性预测值为89.89%,阳性预测值为45.16%,准确度为78.33%。ROC曲线分析显示,ROC 曲线下的面积为0.827(95%CI :0.767~0.886),约登指数为0.53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7%和82.02%。  结论  肿瘤最大径、食管旁淋巴结转移、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和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是食管中下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二期蓄水生态变化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掌握长江三峡库区二期蓄水运行后,自然生态发生变化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干预性措施。[方法]在库区设立监测点,对生态变化及人群传染病(特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情况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1~2005年的研究证实,库区平均鼠密度为0.99%,鼠带菌(钩端螺旋体)带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率低,平均蚊密度为135.53只/人工小时,监测点法定传染病平均发病率502.16/10万,高于非监测点发病率,自然疫源性疾病处于非流行期,人群血清抗体较低,未发现鼠疫抗体。[结论]库区生态发生了变化,对人群健康不会有较大影响,但仍需继续对库区生态及疾病进行监测,落实各项干预性措施,确保库区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5年,三峡库区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7.96%;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PYLL合计为20406.43人年。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腹地吸烟与肺癌死亡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三峡库区腹地肺癌死亡的成因 ,为库区人民健康服务。本站于 1 991~ 1 999年 ,在库区首次对吸烟与肺癌死亡关系进行了前瞻性调查研究。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本地区 1 991年《全国吸烟与健康调查》所有 4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吸烟史者为暴露组 ,从来没有吸烟者为对照组。2 方法 :从 1 991年 1 1月至 1 999年 6月30日 ,每年对 30 2 3名有效对象的迁出、肺癌死亡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利用计算机记录处理资料并计算暴露人年 ,按卫生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标准人口为两组合并人口。结  果1 吸烟组与对照组肺癌死亡率 :吸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镇一起食源性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暴发疫情发生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及扑疫措施,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进一步采取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方法对此起疫情的所有就餐者开展调查。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病原体检测和临床表现证实,此起疫情系宴席聚餐中鲜活甲鱼所携带的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食品所致,通过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此起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无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严格餐饮许可制度,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农村居民自我防病防疫意识,对防止食源性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再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监测点内15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调查2005年1-3季度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和报告及时性。结果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488例,漏报76例,漏报率15.5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6.77%,乡镇卫生院35.33%,市级医院无漏报;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5.92%(36/102),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0.36%(40/386);报告及时率为75.00%。结论县、乡级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漏报率较高,需加大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了解2012-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2-2014年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死亡病例,输入DeathReg2005,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2012-2014年,万州区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89.50/10万。男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251.41/10万,女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27.56/10万,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88,P=0.000<0.01),除宫颈癌、乳腺癌外,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肠癌、白血病、膀胱癌、鼻咽癌死亡率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其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为55.17/10万,居第1位,其次为食道癌和肝癌;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21岁,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4.12岁。结论 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肠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宫颈癌是危害万州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是万州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策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万州区农村居民环境卫生现状与人群健康主要潜在危害因素,为制定环境保护与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0个镇乡、40个行政村、200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访谈与观察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描述法对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在万州农村有92.24%镇乡所在地没有垃圾处置场及生活垃圾处置设施。37个镇乡都没有污水处理厂及收集污水的管网等设施。有的养殖场污水随意排放,并对周边环境及水域产生了一定影响。40个监测点822人中1年内有腹泻、腹痛、发热症状者的阳性率分别为1.7%、1.58%、1.09%。有喝生水习惯占13.O%,使用农村自来水占52.5%,使用井水和泉水分别占23%和1 9.5%,有5%的人仍以沟、塘、渠河水作为生活用水。农村自来水合格率17.42%。无洗手习惯的占2.5%。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院坝四周有72户,占36%。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占35.5%。②调查200户农户中,每户有1~3处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孳生栖息场所,如猪圈、牛圈或鸡鸭圈舍者占63.5%,有柴草堆的占46.5%,有垃圾固定堆放点的占13.O%,有旱厕的占调查农户的28%,农户院周有污水沟、水池等场所的占调查农户的10%。粪便经三格式化粪池和沼气池无害化处理有129户,占64.5%。积水容器孑孓阳性率22.13%。200个监测户中有臭味、蛆蝇、粪便暴露的厕所分别占66%、65%、39%。农户被鼠、蟑螂、苍蝇的侵害率分别为55.00%、51.50%、59.50%。万州段农区人群土源线虫感染率为15.9%。③40份土壤样品蛔虫卵检出率为17.50%,其活蛔虫卵检出率2.50%。40份土壤样镉、铅含量检测值均在标准限值内。结论该地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健康危害因素严峻.广泛开展农区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持久投人,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措施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消除健康危害因素、保护人群健康及环境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