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60岁以上妇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情况,研究不同年龄段的老年妇科肿瘤患者的特点,以期为老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60岁以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37例,其中行手术治疗112例,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67±8)岁。手术标本  相似文献   
2.
2008—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辉  宋超  郭勇峰  杨宏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67-1969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以预防或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方案要求进行,对食品进行随机采样及检测,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结果 2008—2010年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共检测食品样品407件,共分离出各类致病菌15株,检出率为3.69%。其中单增李斯特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沙门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1株。结论北京市西城区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血清与组织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与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50例子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子宫组织 uPAR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68例子宫颈癌组织及血清uPAR水平。结果 5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33例uPAR表达,阳性表达率66 %,正常组织无表达。子宫颈癌组织uPAR[(70.92±28.55)ng/100 mg蛋白]、血清uPAR[(2.38±0.29)ng/ml]高于癌旁组织[(11.01±5.40)ng/100 mg蛋白]、对照组[(0.50±0.16)ng/ml](均P<0.001); 组织uPAR水平与患者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而与肿瘤浸润、癌栓形成无关。术前子宫颈癌患者血清uPAR水平与临床分级、淋巴结转移、癌栓、浸润深度有关(P<0.05~P<0.01);与分化程度无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术前血清uPAR的因素是临床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肌层侵犯深度(均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子宫颈癌患者血清uPAR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与组织uPAR含量呈正相关(r=0.801,P<0.001)。结论 uPAR在子宫颈癌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血清uPAR与患者临床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有关,可作为子宫颈癌诊断、病情检测及预后评判的一项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受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癌组织中的变化,初步探讨uPAR与宫颈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PAR在43例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将组织标本按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癌组和正常宫颈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宫颈癌组uPAR阳性表达率为65.12%,而正常宫颈组uPAR未见阳性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uPAR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宫颈癌患者癌组织uPAR呈异常高表达。uPAR在宫颈癌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CT4在卵巢无性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54例卵巢原始生殖细胞肿瘤(28例无性细胞瘤、10例卵黄囊瘤、6例未成熟畸胎瘤、10例成熟畸胎瘤)中OCT4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无性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OCT4在卵巢无性细胞瘤中全部呈阳性表达,而在成熟畸胎瘤、未成熟畸胎瘤、卵黄囊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CT4表达与卵巢无性细胞瘤临床分期(P=0.002)、肿瘤大小(P=0.019)、腹水情况(P<0.001)、淋巴结转移(P=0.005)明显相关,与年龄及肿瘤单双侧无相关性。OCT4表达与卵巢无性细胞瘤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OCT4的高表达可能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OCT4的表达水平可协助卵巢无性细胞瘤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京市首次发现的长湾泥沙门菌株的识别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提供新的病原学依据,为沙门菌新的血清型别的鉴定、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患儿就诊记录和回访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样本进行培养检测,采用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分型鉴定,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复核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分析,革兰阴性需氧菌药敏检测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菌株47个生化试验中23个生化试验为阴性,24个生化反应为阳性,符合典型沙门菌反应,菌株血清鉴定及PCR测序后序列比对均符合长湾泥沙门菌株的表型特征(Salmonella Jangwani,17:a:1,5),PFGE分型与浙江省余姚市检出的长湾泥沙门菌带型相似度100%;相关样本中检出新加坡沙门菌,此两种血清型沙门菌PFGE分型分属于两个克隆,两种血清型沙门菌对检测的15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结论菌株为北京市首次检出的血清型沙门菌,为本地区传染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病原学依据,但是此次溯源分析尚不能直接证明患儿此次感染与宠物龟接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 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65例HSIL及78例早期(2018年版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选择同时间段山西省肿瘤医院体检中心的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NK/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HSIL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CD3+ T细胞、CD4+ T细胞、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71±8和73±9、39±7和41±9、1.5±0.5和1.5±0.6、16±7和16±9, 均低于健康对照组的76±9、45±10、2.0±1.3、20±7(均P<0.05);HSIL组和早期子宫颈癌组CD8+ T细胞表达水平分别为28±7、29±8,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4±7(均P<0.05)。早期子宫颈癌组总B细胞表达水平为10±4, 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2±3(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可溶性尿激酶受体(suPAR)、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人乳头瘤病毒(HPV) 16、HPV18联合检测在子宫颈癌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6例子宫颈癌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血液和子宫颈分泌物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suPAR及SCC-Ag水平,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子宫颈分泌物HPV16、HPV18的表达,并分析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SCC-Ag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升高[(1.072 5±0.305 2)ng/ml比(0.501 7 ±0.179 3)ng/ml、(0.980 6±0.162 7)μg/ml比(0.261 4±0.006 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子宫颈浸润癌患者及原位癌患者分泌物HPV16、HPV1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9%(90/167)和46.15%(18/39),比健康对照组(6.67%,4/6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水平与SCC-Ag水平呈正相关(r=0.564,P<0.05),子宫颈浸润癌患者子宫颈分泌物HPV16、HPV18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血浆suPA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水平与SCC-Ag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尚不能认为子宫颈浸润癌患者血浆suPAR水平与感染HPV16、HPV18有关.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质控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检验工作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进行室内室间的质量控制是检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进入80年代以来微生物检验一直在接受上级业务单位的质量考核工作,现将未知菌的检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在癌组织中的变化,初步探讨uPAR与宫颈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uPAR在43例宫颈癌组织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将组织标本按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宫颈癌组和正常宫颈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宫颈癌组uPAR阳性表达率为65.12%,而正常宫颈组uPAR未见阳性表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uPAR的表达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相比,宫颈癌患者癌组织uPAR呈异常高表达。uPAR在宫颈癌的生长、侵袭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其在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