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预防医学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50岁HIV感染者高危行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疫情较重的红河州建水县、个旧市、蒙自市≥50岁HIV感染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样本量450人。结果 41.2%(122/296)的感染者最近1年曾发生婚内性行为,婚内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66.4%(81/122)。8.9%(28/313)的男性感染者在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17.9%(5/28)。7.1%(32/450)的感染者最近1年有临时性行为,临时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8.7%(6/32)。城镇感染者商业性行为比例为13.4%(19/115),高于农村的4.5%(9/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5,P=0.001)。男性、50~59岁、城镇居民、收入相对较高、缺乏家庭社会支持为发生商业和临时性行为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较低、居住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缺乏家庭社会支持为感染者不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仍有一定比例的≥50岁感染者继续发生高危性行为,成为HIV二代传播的推动因素。应进一步加强对感染者的艾滋病知识教育和安全性行为促进,提高家庭成员和社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低档暗娼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MSM人群知晓率、行为等艾滋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为干预策略制定和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3年在云南省连续开展MSM哨点监测,调查该人群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干预措施覆盖等情况,进行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9 073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性发生性行为比例及安全套使用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同性,吸毒比例和患性病比例呈下降趋势(P<0.01).同居、低知晓率、外省/外籍、居住时间不足一年、文化程度低、未接受过干预、肛交次数多、未曾做过HIV抗体检测等因素为影响MSM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结论 云南省近4年MSM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初显,但多项指标仍处于较低水平,仍需重点关注同居、文化程度低、流动性较大、肛交次数多、有异性性行为的MSM干预,扩大干预覆盖面,继续强化落实HIV动员检测、安全套推广使用等核心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5年云南省吸毒人群哨点监测样本,筛选出血清学检测新确证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BED捕获酶联免疫方法(BED capture enzyme immunoassay,BED-CEIA)新发感染检测,并结合问卷中人口学资料和相关行为学特征等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31 503例样本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3 424例(含既往阳性2 793例),检出率为10.9%(3 424/31 503),其中,87.3%(2 989/3 424)为男性,12.7%(435/3 424)为女性;新报告的感染者,经BED-CEIA方法检出新发感染者101例,其中男性有90例(89.1%),女性有11例(10.9%),新发感染者平均年龄为31.54岁(16~54岁);2013-2015年吸毒人群的新发感染率为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籍(主要为缅甸籍)、非汉族和注射吸毒的吸毒者艾滋病新发感染的危险性分别高于本省/外省户籍、汉族和口吸的吸毒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应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外籍(主要为缅甸籍)和注射吸毒人群,进一步强化落实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同伴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咨询等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HIV感染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3-5月,对云南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临沧市的留守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抽取500名留守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结果 500名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8.2%(41/500)。丈夫吸毒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2.7%(30/1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少数民族、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丧偶、现居临沧市、夫妻间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丈夫为HIV感染者。本人和配偶均无吸毒行为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8%(10/3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HIV感染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在30~40岁之间、少数民族、初中以下文水平、离异、现居住在德宏州、有多性伴行为、丈夫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本人吸毒但配偶未吸毒的留守妇女HIV感染率为20.0%(1/5)。结论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农村留守妇女HIV感染率较高,主要与丈夫吸毒感染HIV造成配偶间传播有关。此外,应关注留守妇女的多性伴行为,进一步加强禁毒和预防配偶间传播,特别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和有多性伴行为留守妇女及其家庭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人们通过健康教育获得艾滋病知识后继续发生高危行为的情况,探讨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方法:采用定性访谈的方法,对获得艾滋病基本知识后继续发生高危行为VCT求询者进行访谈。结果:求询者在掌握了艾滋病知识后继续发生高危行为的原因主要有自己或性伴(客人)不愿意用套;爱人感染后,因为很爱对方就继续发生性行为等几方面,不同性别的求询者继续发生高危行为的原因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大众进行健康教育依然是预防艾滋病主要方式,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改变人们获得知识后继续发生高危行为的状况,降低HI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昆明市>15岁男性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比例及其相关因素,为MSM规模估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多阶段抽样方法和街头拦截调查方法,2019年10-12月对昆明市>15岁男性进行调查,估计样本量为9 908人。结果 在昆明市5个县区的30个招募点,共招募了>15岁男性10 707人,调查10 283人,应答率96.0%。调查对象16~40岁占75.3%(7 748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1.1%(7 312人),未婚占49.8%(5 121人)。调查对象与年龄标准化后的最近半年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06%(95%CI:0.86%~1.26%)与0.97%(95%CI:0.78%~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因素包括调查区域在主城区是远郊县(区)的2.217倍(95%CI:1.004~4.895)、其他城市户籍地是昆明市户籍的0.421倍(95%CI:0.260~0.682)、在昆明市居住时间≤ 6个月是>6个月的2.282倍(95%CI:1.262~4.126)、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初中及以下的0.336倍(95%CI:0.228~0.495)、已婚者是未婚者的0.462倍(95%CI:0.303~0.705)。结论 昆明市>15岁男性最近半年发生男男性行为比例接近1.00%,主要相关因素包括来自昆明市主城区、昆明市户籍、昆明市居住时间较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和未婚者。本研究结果为云南省开展MSM规模估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了解云南省2015年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为评估10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制定下一步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全省16个州(市)大学、大专、中专和职高的12 958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5年云南省青年学生对握手(93.0%)、共用针具(97.1%)、无保护性交(95.3%)、母婴传播(93.5%)、血液传播(97.1%)等能否传播艾滋病问题的正答率较高,对蚊虫叮咬(65.3%)是否传播艾滋病,冲洗阴道(63.9%)、外用避孕膏/膜(69.0%)、不共用注射器(62.6%)、使用清洁注射器(60.6%)能否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的正答率较低,各知识问题正答率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3.9%,20岁以下(80.3%)、少数民族(80.7%)和低年级(82.8%)学生较20岁及以上(87.9%)、汉族(86.0%)和高年级(88.0%)学生的知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5,62.3,44.7,P值均<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5.1%)、网络(71.1%)、报刊/书籍(67.7%)和免费宣传材料(65.5%),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比例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比例提升最高.结论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20岁以下和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问题.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有效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2013-2019年男性流动人群的HIV、梅毒、HCV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每年4-6月在6个固定的哨点地区采用固定的抽样方法,对抽到的男性流动人群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并采血检测HIV、梅毒和HCV抗体。结果共调查16838人,其中流入地调查8438人,流出地调查8400人。2013年、2014年和2019年流入地男性流动人群HIV阳性率高于流出地(P<0.05)。流入地男性流动人群梅毒阳性率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χ2趋势=0.038,P<0.01),流入地每年的梅毒阳性率均高于流出地(P<0.05)。2019年流入地男性流动人群HCV高于流出地(P<0.001)。流出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0.047,P<0.001),而流入地呈下降趋势(χ2趋势=-0.089,P<0.001),流入地男性流动人群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性行为和临时性性行为比例均高于流出地(P<0.05)。结论云南省男性流动人群存在多种无保护的高危性行为。流入地男性流动人群性传播疾病感染率高于流出地,流入地应增加宣传干预频次,提高覆盖面。流出地每年利用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机会大力组织进村入户宣传工作,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云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确证为HIV阳性后的高危行为等情况,探讨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德宏州芒市,瑞丽市和陇川县部分乡镇卫生院在2012年5月15日~6月14日期间接受随访的〉18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people who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共调查303人,有效问卷300份。结果25.7%的调查对象在确证HIV阳性后发生过无保护的高危行为,其高危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耻辱和在婚,重度耻辱感(OR=1.89,95%CI:1.09~3.27),在婚(OR=2.99,95%CI:1.43—6.26)均为危险因素,另外在访谈中还发现高危行为的发生与静脉注射吸毒人员缺乏清洁针具,部分女性PLWHA患者因生活困难而从事商业性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PLWHA患者的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为重度耻辱感和在婚,同时还与缺乏清洁针具和生活困难等因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强PL—WHA患者的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PLWHA患者的干预,降低其耻辱感,减少其高危行为的发生,预防艾滋病的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南省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和评估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强戒所采用固定场所连续抽样,社区采用“滚雪球”抽样对吸毒人员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获得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晓率和行为学等信息.结果 共调查吸毒人群13 969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3.2%,男性、外省/外籍、文化程度偏低的吸毒者更倾向于共用针具.干预覆盖率为67.4%,社区干预覆盖率(86.4%)明显高于戒毒所(61.4%),吸毒人群接受检测并知晓结果的比例较低(27.8%).与2002年云南省首轮行为调查相比,该人群不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和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结论 云南省吸毒人群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仍存在共用针具和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的风险高.建议进一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和HIV检测的覆盖面,对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告知.加强监管场所吸毒人群综合干预和吸毒人群安全性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