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91年上半年间我省方城县麻疹爆发流行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此次爆发波及全县16个乡镇,372个行政村,疫情持续6个月之久,发病总数2038人,发病率达218.59/10万,在我省近年麻疹流行史上所罕见。发病年龄最小3月龄,最大60岁,病例多集中在7岁以下,占总发病人数的62.70%。分析本次爆发的原因,接种率低、原发性的免疫失败,疫情处理不够及时等多种复杂的因素而引起的免疫空白区的存在和易感人群的累积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2.
在可能的情况下,病毒活疫苗接种要互相离开至少一个月。这个办法受到了普遍的提倡。其理论上的根据在于,如果两疫苗接种得太紧密,可能会使不良反应的频度和严重性增加,并使抗体反应降低,而当遇有传染病接触的危险或预防接种计划已打乱,一个月的间隔无法保证时,疫苗应于同天不同部位接种。也正是由于疫苗病毒间可能存在的干扰作用,提倡两次注射之间隔要避免在约二天至二周的时间里边。  相似文献   
3.
1979年2~4月份,新野县小秦庄出现麻疹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人33例,男23名,女10名,发病向大年龄组推移,6~11岁发病例数比5岁以下发病例数还高得多。33例中有26例患者(78.7%)都是在去年(78)年元月与今年元月均未接种麻苗者。但值得注意的是,78年元月份接种过的儿童,79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病。该村78年8岁以下儿童共接种麻疹36人(79年未接种),这些人中,有7例发病,发病率19.4%。33例之7例于78年接种过疫苗,占21.2%。即有1/5以上的接种者在接种一年之后发了病。78年8岁以下儿童中27人未接种疫苗,这些人今年就有17例发病,发病率为62.9%,为接种组发病率之3倍。可见未接种组发病率还是较接种组发病率高得多。发病年龄的推移还可能继续下去,疫苗接种应有相应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 七七年春季,淮阳县许湾公社彭楼大队发生麻疹流行,选择发病较严重的两个麻疹暴发点——东、西鲍堂(两个生产队),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一般情况东、西鲍堂为离县城10多里之偏僻农村,两村相距不远,仅约50米左右,与其他村庄也离得较近。两村总人口数只有310人,  相似文献   
5.
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andFeverIllness,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为了解这一组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利于开展麻疹监测工作,我们于1996年3月~1997年3月,在河南省3个县1个区开展了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麻疹和风疹均表现出春季高发、病例主要以1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农村高于城市、以暴发为主等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暴发病例临床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本次调查表明:在麻疹监测工作中,应适时开展血清学诊断工作;应注意加强在乡、村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监测工作;风疹是主要需要鉴别的疾病,应加强对风疹的控制;控制麻疹暴发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发热出疹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探索麻疹和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于1996年3月~1997年3月,在河南省3个县1个区开展了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发现,麻疹和风疹在发热、出疹天数、出疹时间等症状和体征有明显差异;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麻疹临床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73%和78%、83%;如以“发热≥38℃,发热后第3天或以后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作为麻疹诊断标准,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74%.建议:以“发热后第3天或以后出疹(即发热后48小时或以后)”作为麻疹临床诊断指标的一部分;以“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作为麻疹监测疑似病例定义;不同地区应制订不同的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7.
疫苗的品种和用量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接种方法,以减少接种次数,节省费用,提高接种的速度与效果,并在此情况下,不须由经过高度训练的医务人员来完成。据此,联合疫苗皮下喷枪注射的方法受到了重视。由未经弱化的 Enders 麻疹病毒和牛淋巴痘苗组成的联合疫苗在此之前早已制成,并已证明安全有效。但联合疫苗由于麻疹病毒所引起的发热反应却比较重,因此,近年来已将高度减毒的麻疹病毒(Moraten)代替了联合疫苗中未经弱化的麻疹成分。这种联合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也已通过在一个团体的小量试验得到证明。无论是含未经弱化的 Enders 麻疹病毒的联合疫苗或含高度减毒的 Moraten 麻疹病毒的联合疫苗,均已经被批准在市上销售。  相似文献   
8.
自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省使用生物制品的品种和数量部有增加。麻疹活疫苗、流脑菌苗和乙脑疫苗属于新增加的品种,并迅速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5岁,农民。1979年4月21日接种伤寒副伤寒三联菌苗,第一针注射(武汉生物制品所生产,批号791,失效期1980年6月),不久即有短暂头疼与恶心。7天后二次接种完,即下田锄草、虽渐感不适,尚可坚持,约半小时,突然出现剧烈头晕、四肢(特别两下肢)沉重、痛楚难忍。病情续继加重,眩晕并剧吐不止,而入公社卫生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元月初开始,在河南省对8个月到10岁儿童进行了宽年龄组全省普种(分三年三批完成一轮)并在5年后重复进行的办法以解决疫苗时期麻疹发病率在新的水平上长期停滞不降的问题,收到出色的效果。在疫苗总用量不增加的条件下,疾病迅速得到控制。开始的27个县,有26个县普种后三年的年均发病率与普种前同期发病率相比下降者占96.29%。下降50%以上者占92.59%,下降80%以上者占62.96%。22个普种县与19个对照县对比,它们1979年以前的发病率近似,分别为388.63/十万及387.57/十万。1980年以后,普种县的发病率降低到58.48/十万,较前下降了84.95%。对照县的发病率降低到193.50/十万,较前降低了135.02/十万,到了全部完成首次普种的1982年,全省发病率降到了25.33/十万,1983年又降到21.29/十万。1983年是河南省麻疹发病最少的一年。宽年龄组普种实质上是一种灵活形式的大范围再接种。每个儿童通过此方案接受2次再接种。抽查了此种再免后不同时期的血清麻疹血凝抑制抗体水平428份,再免后0.5年的血清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40,3年的GMT 为8.25,4年的 GMT 为4.25,5年的 GMT 为4.66。抗体维持良好。这种普种形式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办法。普种性再接种可提供人群持久而稳定的麻疹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