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母亲与其所生子女之间麻疹IgG抗体阳性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有关开展母婴麻疹抗体配对研究,并报告抗体阳性率、抗体GMT的文献,运用RevMan软件对母婴抗体阳性率、抗体GMT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共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在所有纳入研究的8篇文献中,母亲抗体阳性率为86.3%,抗体GMT为1∶612.9,新生儿抗体阳性率为83.5%,抗体GMT为1∶549.3。母婴抗体阳性率的RR值为1.08,95%可信区间(CI)为0.97~1.20,即母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婴抗体GMT值的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02,95%CI为-0.33~0.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两抗体阳性率相关Pearson系数r=0.8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抗体阳性率随母亲抗体阳性率的增高而增高,两抗体GMT相关Spearman系数r=0.1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抗体GMT随母亲抗体GMT的增高而增高。结论母婴麻疹抗体阳性率有一定关系,在我国进入麻疹消除阶段以后,除了维持高的免疫接种率以外,通过对育龄期妇女的麻疹疫苗的免疫,间接提高其出生婴儿的麻疹抗体水平,避免其在达到免疫月龄前感染麻疹病毒,也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根据羟自由基与水杨酸(SA)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建立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多糖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方法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OH与SA反应的动力学曲线,根据动力学曲线斜率的变化测定中药陈皮和灵芝多糖对·OH的清除率,并用维生素C进行方法的重复性与可靠性验证。结果 测定陈皮多糖对·OH 的50%清除率(IC50)为232.6 mg·L-1;灵芝IC50为0.856 1 g·L-1;维生素C的 IC50为0.254 4 mmol·L-1,RSD为0.2%(n=5)。结论 此方法灵敏可靠,可用于中药多糖成分对·OH清除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于1986年4至5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同时捡测郑州市60名健康人群的风疹抗体,并用肉眼观察结果。ELISA 法的 GMT 为133.5,HI 的 GMT 为65.5。前者为后者的2倍。相关系数 r=0.41,p<0.01表明两法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血液抑制试验(HI)法平行检测60份健康人血清,结果表明 ELISA 法较 HI 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实验所需血量少,且不需敏感猴血球和特殊试验设备。我们认为ELISA 法是适于基层麻疹监测和流行病学现场使用的。  相似文献   
5.
6.
<正> 麻疹疫苗可有效地保护儿童,并获得持久的免疫性。受消灭天花的启示,美国率先提出了限期消灭本土麻疹的计划,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控制和消灭麻疹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保证高接种率和人群免疫水平无疑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1979年2~4月份,新野县小秦庄出现麻疹暴发流行,共发生病人33例,男23名,女10名,发病向大年龄组推移,6~11岁发病例数比5岁以下发病例数还高得多。33例中有26例患者(78.7%)都是在去年(78)年元月与今年元月均未接种麻苗者。但值得注意的是,78年元月份接种过的儿童,79年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发病。该村78年8岁以下儿童共接种麻疹36人(79年未接种),这些人中,有7例发病,发病率19.4%。33例之7例于78年接种过疫苗,占21.2%。即有1/5以上的接种者在接种一年之后发了病。78年8岁以下儿童中27人未接种疫苗,这些人今年就有17例发病,发病率为62.9%,为接种组发病率之3倍。可见未接种组发病率还是较接种组发病率高得多。发病年龄的推移还可能继续下去,疫苗接种应有相应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可以推广应用于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的诊断风疹病毒感染的方法。方法来自山东、河南、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送检的咽拭子标本38份,同时分别用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判断]、免疫荧光(IFA)法和比色法免疫学实验进行风疹病毒检测,并将三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三种方法分别检测38份咽拭子标本,阳性均为22份,阳性检出率均为57.9%,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与RT-PCR和IFA两种方法相比,比色法免疫学实验更快速简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通过肉眼即可判断结果,而且结果敏感可靠。因此作为检测风疹病毒感染的方法,更适合在中国麻疹实验室网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2007年河南省麻疹病例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达星  张珍英  徐瑾 《疾病监测》2009,24(11):885-887
目的分析麻疹病例的免疫史状况,探讨其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 方法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在河南省2007年麻疹监测病例中筛选实验室确诊病例,根据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针对初免月龄前病例和具有免疫史的病例,讨论影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关麻疹控制策略。结果有根据筛选要求,共选出3912例麻疹确诊病例,其中有1079例病例有麻疹疫苗接种史,未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而发病679例,到接种年龄未接种疫苗而发生麻疹1325例,麻疹疫苗接种史不详829例。在699例有明确麻疹疫苗接种时间的病例中,有336例在麻疹疫苗接种1年内发病,111例在接种疫苗1~2年内发病,60例在接种疫苗2~3年内发病,有59例在接种疫苗3~4年内发病,有133例在接种麻疹疫苗4年以上发病。结论随着麻疹疫苗免疫的实施,出现了接种疫苗后发病的病例和未到接种月龄发病两种情况,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疫苗免疫原性改变或母传抗体的影响,针对这两个因素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一是提高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阻断麻疹野病毒循环,二是将针对育龄期妇女麻疹疫苗接种,提高母传抗体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1995年麻疹疫情分析张珍英,李聪勇,李瑞兰自1985年以来,河南省麻疹疫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流行强度明显减弱,近几年麻疹疫情一直波动在10/10万左右,1995年降至历史最代水平。为探讨流行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现将1995年麻疹疫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