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其交互效应。方法 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选取基线调查时确定的正常宫颈(NC)妇女623人、低度宫颈病变(CIN Ⅰ)妇女303人及高度宫颈病变(CIN Ⅱ/Ⅲ)妇女93人为研究对象。以NC为对照组、CIN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殖情况、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宫颈病变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分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联合检测试剂盒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H2O2,精密pH试纸检测阴道pH值,涂片法检测阴道清洁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 HPV(CINⅠ:aOR=1.39,95% CI:1.01~1.90;CIN Ⅱ/Ⅲ:aOR=11.74,95% CI:6.96~19.80)、H2O2(CINⅠ:aOR=2.09,95% CI:1.47~2.98;CIN Ⅱ/Ⅲ:aOR=4.12,95% CI:2.01~8.43)、清洁度(CIN Ⅱ/Ⅲ:aOR=2.62,95% CI:1.65~4.14)和综合指标(CIN Ⅰ:aOR=1.67,95% CI:1.24~2.25;CIN Ⅱ/Ⅲ:aOR=4.24,95% CI:2.30~7.81)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HPV(趋势性χ2=81.33,P<0.001)感染率、阴道pH值(趋势性χ2=5.06,P=0.024)、H2O2(趋势性χ2=26.19,P<0.001)、清洁度(趋势性χ2=19.55,P<0.001)和综合指标(趋势性χ2=30.50,P<0.001)的异常率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交互作用分析显示,HPV感染与阴道微环境的综合指标在CIN Ⅱ/Ⅲ组中显示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而无论HPV感染与否,阴道微环境紊乱致CIN Ⅰ的OR值比较接近。结论 HPV感染和阴道微环境紊乱均可增加宫颈病变的患病风险,尤其在CIN Ⅱ/Ⅲ发生发展中两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而在CIN Ⅰ发生中阴道微环境紊乱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HR-HPV)感染状态下阴道微环境因子联合检测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诊断价值,并确定最优检测组合模式。方法 从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正常宫颈(NC)女性623人和CINⅠ患者303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方法检测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分型检测。采用SAS 9.2及SPSS 23.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经主成分分析获得阴道清洁度、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为阴道微环境主要代表性因子的基础上,对以上4种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原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单项检测灵敏度以pH值最高(76.2%),特异度以唾液酸苷酶最高(90.9%),联合检测以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和pH值+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4种组合的ROC曲线下的面积较高,分别为0.714、0.719、0.713和0.709。进一步结合HR-HPV感染状况,通过逼近理想排序法对4种组合模式的诊断效果进行优化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组以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最佳(Ci=0.585),而HR-HPV阴性组则为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Ci=0.641)。结论 阴道微环境因子的联合检测可用于CIN Ⅰ的辅助诊断,pH值、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联合检测对HR-HPV阳性女性CIN Ⅰ的诊断价值较大,而阴道清洁度、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的联合检测对HR-HPV阴性的CIN Ⅰ诊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与RAR - β、MGMT 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交互效应。方法 基于课题组建立于山西省(介休市和阳曲县)的已婚妇女人群队列,选取2014年6月 - 9月病理学确诊的CIN患者(CINⅠ147例、CINⅡ/Ⅲ 134例)及正常宫颈妇女(156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对象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因素,采集空腹静脉非抗凝血与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叶酸浓度,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导流杂交法判定HPV感染状况。采用Kruskal - Wallis H检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进行资料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交互作用指标评价交互效应。结果 血清叶酸在NC、CINⅠ和CINⅡ/Ⅲ组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清叶酸(≤23.13 nmol/L)可增加CINⅠ和CINⅡ/Ⅲ的发生风险(OR = 6.78,95%CI:3.75~12.26;OR = 64.13,95%CI:18.34~224.20),且随病变进展,血清叶酸逐渐降低(χ2趋势 = 92.69,P<0.001)。CIN组RAR - β、MGMT CpG岛甲基化率均高于NC组,且甲基化率随病变进展逐渐上升(χ2趋势 = 20.19,P<0.001;χ2趋势 = 15.35,P<0.001)。在各组中低血清叶酸与RAR - β、 MGMT CpG岛高甲基化均呈正相加交互作用(CINⅠ:S = 2.23,95%CI:1.63~8.08,S = 1.21,95%CI:1.01~10.01;CINⅡ/Ⅲ:S = 2.43,95%CI:1.72~6.80,S = 2.83,95%CI:1.55~8.10),但未显示相乘交互作用(P>0.05)。结论 低血清叶酸和RAR - β、 MGMT CpG岛高甲基化均可增加CIN的风险,且可能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1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癌变进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从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中,选取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56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病例58例和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病例50例,以及同期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4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宫颈病变相关资料的同时,采集宫颈组织活检标本和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nRNP E1以及HPV16 E2和E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评价交互作用。结果 HPV16感染率在CINⅠ(15.52%,9/58)、CINⅡ/Ⅲ(40.00%,20/50)和SCC组(67.50%,27/40)均高于NC组(8.93%,5/56),并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升高趋势(趋势检验χ2=43.613,P<0.001)。hnRNP E1表达量在不同宫颈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8,P=0.019),且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现降低趋势(趋势检验χ2=9.495,P=0.002)。HPV16 E2(H=16.20,P=0.001)和E6(H=15.44,P=0.001)表达水平在不同宫颈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MDR分析显示,hnRNP E1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与HPV16 E6高表达在CIN Ⅱ/Ⅲ和SCC组中存在交互作用(P<0.05),而在CIN Ⅰ组未发现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hnRNP E1低表达和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会增加宫颈病变的发病风险,并在宫颈癌变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膳食水溶性维生素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建立的已婚女性队列中,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564名CINⅠ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收集一般基线资料的同时,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分型,采用食物频数问卷调查膳食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入情况,确定暴露水平,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再次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判定CINⅠ患者的逆转、持续和进展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分析。结果 膳食水溶性维生素低水平可促进CINⅠ患者的持续或进展,且CINⅠ不良转归的风险随维生素摄入水平的降低而升高,尤其是叶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烟酸、生物素和维生素C(RR值分别为15.22、1.86、1.92、2.11、2.98、2.14和2.19)低水平对CINⅠ的持续/进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结合HR-HP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后显示,HR-HPV阳性时,叶酸、烟酸和生物素低水平可促进CINⅠ持续和进展。结论 膳食水溶性维生素低水平是CINⅠ持续和进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对于HR-HPV阳性女性,叶酸、烟酸和生物素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转归特点及阴道微环境因子对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社区队列中,选取HR-HPV感染、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的421名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24个月的随访。在收集基线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需氧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检测试剂盒测定阴道微环境因子,采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况。根据基线和随访24个月后HR-HPV的感染状况,描述HR-HPV感染的转归特征,并探讨阴道微环境因子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结果 在390名完成24个月随访的HR-HPV感染女性中,HR-HPV持续感染率居前5位的型别依次为HPV16(24.1%)、HPV58(22.2%)、HPV53(21.7%)、HPV52(20.0%)和HPV39(11.8%)。阴道pH值(aOR=1.74,95%CI:1.08~2.80)、唾液酸苷酶(aOR=2.70,95%CI:1.52~4.83)和白细胞酯酶(aOR=3.41,95%CI:2.13~5.44)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其中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均可增加同型和异型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结论 HPV16容易发生持续感染,阴道pH值、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异常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异常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细胞叶酸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 从课题组于2014年在山西省建立的已婚女性自然人群队列中,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564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基线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HPV感染相关因素的同时,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红细胞叶酸水平的测定,依此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水平暴露组并在第24个月对其进行随访。应用导流杂交技术对研究对象基线及随访结束时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感染状况检测,依据其变化情况判定HR-HPV持续感染、由阳转阴、由阴转阳和持续阴性4种不同结局,探讨红细胞叶酸对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483名女性完成了24个月的随访观察,随访率为85.64%(483/564),HR-HPV持续感染率为52.45%(75/143),由阳转阴率为47.55%(68/143),由阴转阳率为19.71%(67/340),持续阴性率为80.29%(273/340)。红细胞叶酸低水平组发生持续感染(aRR=2.50,95%CI:1.55~4.02)及由阴转阳(aRR=4.55,95%CI:2.52~8.23)的风险高于高水平组,特别是同型持续感染的发生风险(aRR=2.72,95%CI:1.51~4.90)较高。随着红细胞叶酸水平的降低,HR-HPV持续感染(趋势检验χ2=20.62,P<0.001)、由阴转阳(趋势检验χ2=31.76,P<0.001)和同型持续感染(趋势检验χ2=20.09,P<0.001)的发生风险呈升高趋势,在异型持续感染中未见类似结果。结论 红细胞叶酸低水平可增加HR-HPV持续感染和由阴转阳的风险,特别是HR-HPV感染女性,发生同型持续感染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nRNP E1与HPV16及其早期蛋白E2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问卷收集研究对象CIN相关因素,采集宫颈组织和宫颈脱落细胞。分子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16感染状况,western blot法检测hnRNP E1及HPV16 E2蛋白量。结果 HPV16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呈现上升趋势(P<0.001),CINⅡ/Ⅲ组E2蛋白表达量低于CINⅠ和NC组(P<0.05),且随宫颈病变程度进展,其低表达率呈现升高的趋势。CINⅡ/Ⅲ组的hnRNP E1蛋白表达量低于NC组(P<0.001)。hnRNP E1蛋白与HPV16 E2蛋白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nRNP E1蛋白低表达与HPV16感染在CINⅡ/Ⅲ发生中呈正相加交互作用,但在CINⅠ组未发现类似交互作用。结论 hnRNP E1蛋白低表达与HPV16感染、HPV16 E2蛋白低表达均可增加CIN的患病风险,HPV16感染与hnRNP E1蛋白在高级别CIN患病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AHs)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 从建立的自然人群队列中选取2014年6-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妇女20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患者154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Ⅱ/Ⅲ)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尿中1-羟基芘(1-OHP)的浓度(反映PAHs内暴露情况),应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HPV感染状态及感染类型。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资料的χ2检验、χ2趋势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Nemenyi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相加模型评价两因素间交互作用。结果 NC、CIN Ⅰ、CIN Ⅱ/Ⅲ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27.9%、37.0%、58.9%,尿1-OHP浓度(μmol/molCr)分别为0.07±0.09、0.11±0.10、0.17±0.1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R-HPV感染率(趋势检验χ2=29.89,P<0.001)和PAHs高暴露率(趋势检验χ2=27.94,P<0.001)均逐渐升高。HR-HPV感染与尿中1-OHP浓度呈正相关(r=0.680,P<0.001)。CIN Ⅱ/Ⅲ组中HR-HPV感染与PAHs高暴露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而在CIN Ⅰ组中未发现存在类似交互作用。结论 HR-HPV感染和PAHs高暴露均可增加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病风险,两者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不同HPV16感染状态下阴道菌群的特征,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  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门诊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宫颈细胞学异常的132例妇女为研究对象,利用导流杂交法进行HPV感染及分型检测,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16S rDNA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描述阴道菌群特征,并结合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对阴道菌群功能进行分析。  结果  HPV16阳性妇女(59例)Simpson指数低于阴性妇女(73例)(P=0.047),而Shannon指数高于阴性妇女(P=0.036),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显示两组Beta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以及不同HPV16感染状态下均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但在HPV16阳性组乳酸杆菌占比降低(57.50%vs.60.69%),加德纳菌属(14.29%vs.13.66%)、嗜胨菌属(4.28%vs.2.99%)等厌氧菌属的构成比增加。在HPV16阴性组中乳酸杆菌属、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丰度均高于阳性组,而HPV16阳性组中加德纳菌属、解脲脲原体、嗜胨菌属、普雷沃菌属等厌氧菌的丰度则均高于阴性组。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软件分析显示解脲脲原体、嗜胨菌属为HPV16阳性组的特征菌。功能分析显示阴道菌群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代谢层面,在HPV16阳性组以破坏阴道微环境和促进恶性肿瘤发生为主,HPV16阴性组以抑癌作用和糖脂代谢为主。  结论  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比例结构改变与HPV16感染密切相关,解脲脲原体、嗜胨菌属可作为HPV16感染的潜在生物标志,HPV16感染状态下阴道菌群可能具有引发阴道微环境紊乱和促癌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