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9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9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脊液中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鄄BB)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 2014 年 3 月至 2016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 HIE 患儿 84 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 39 例和常规治疗组 45 例,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头部亚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 HIE 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患儿脑脊液中 CK鄄BB 变化,同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和婴幼儿期智能发育评估。 结果:亚低温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 72 h 后脑脊液中 CK鄄BB 较治疗前降低(P<0.05);亚低温组治疗72 h 后脑脊液中 CK-BB 为(13.10±1.57)U/ 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出生14 d、28 d 时 NBNA 评分均较出生 7 d 时明显升高(P<0.05);亚低温组出生14 d 和28 d 时 NBNA 评分为(37.10±1.32)分和(38.10±1.30)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亚低温组出生后 3 个月和 6 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别为(91.02±9.80)分和(99.10±7.53)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亚低温组出生后 3 个月和 6 个月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别为(87.22±6.72)分和(95.10±5.52)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 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 HIE 有较好的效果,能明显降低患儿脑脊液中 CK-BB 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6-9+13
目的 探讨蛋白酶抑制剂联合连续肾脏代替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RRT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7例。其中CRRT组患者进行CRRT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CRRT联合蛋白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使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8+、CD4+/CD8+指标水平进行测定与比较,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介素-8(IL-8)、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水平,并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与CRR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CD4+指标水平与CD4+/CD8+均较高,CD8+指标水平较低(P0.05);与CRR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IL-8、TNF-α、IL-6水平均较低(P0.05);联合治疗组D-乳酸水平及DAO水平均低于CRRT组(P0.05);与CRR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FABP3水平较高、GPBB水平较低(P0.05);与CRRT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使用蛋白酶抑制剂联合CRRT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同时能够降低肠道黏膜损害程度,使得FABP3水平升高、GPBB水平降低,从而减轻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梗死区微血管阻塞 (microvascularobstruction ,MO)时冠状动脉血流、血清肌酸激酶 (CK)及MB同工酶改变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 10例核磁共振成像 (MRI)诊断为AMI合并MO患者的心肌酶学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 12例单纯AMI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①AMI合并MO组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少于非MO组 (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 ;梗死后 :0 %比 4 1 7% ,P=0 0 30 ;MRI检测前 :5 0 0 %比 75 0 % ,P=0 173)。②MO组血清CK和MB峰值活力显著高于非MO组〔CK :(14 11 1± 92 8 3)U/L比 (84 5 2± 837 1)U/L ,P =0 0 5 0 ;MB :(11 7± 6 1) %比 (7 2±3 4 ) % ,P =0 0 4 3)〕。③MO组血清CK峰值大于 10 0 0U/L占 70 0 % (7/ 10 ) ,高于非MO组 (33 3% ,4 / 12 ,P =0 194 )。④合并MO患者单位梗死面积的CK峰值释放大于 5 0 0 0U/L的比例低于非MO组〔(2 0 0 % (2 / 10 )比 5 8 3% (7/ 12 ) ,P =0 0 72〕。结论 AMI患者合并MO时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比例较低 ,心肌酶峰值活力增高 ,但单位梗死面积的心肌酶释放减少。  相似文献   
4.
康静  王斐  靳秀花  李存桂  张艳荣 《西部医学》2022,34(7):1069-107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营养素-1(CT-1)及心性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判断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98例为观察组,其中有心肌损伤者31例,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K-MB、CT-1及H-FABP水平。结果 两组性别、胎龄、体质量及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5.30±0.82)明显低于对照组(9.40±0.32)(P<0.05)。观察组血清CK-MB、CT-1及H-FABP分别为(6.62±1.31)ng/mL、(68.46±18.84)ng/L和(21.03±8.1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心肌损伤患儿血清CK-MB、CT-1及H-FABP分别为(7.01±1.22)ng/mL、(78.11±12.03)ng/L和(30.45±9.54)ng/mL,明显高于无心肌损伤患儿(P<0.05);血清CK-MB、CT-1及H-FABP判断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9、0.815和0.862,其中CT-1及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CK-MB(均P<0.05)。结论 CK-MB、CF-1及H-FABP在判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CF1及HFABP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王永生  韩婉青  张俊伟 《安徽医学》2022,43(11):1259-1263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AMI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n=29)、中度病变组(n=43)和重度病变组(n=20);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术后随访24个月,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n=22)和非MACE组(n=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p2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水平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p21水平预测AMI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及cTnI水平较高(P<0.05)。与轻度病变组相比,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cTnI水平较高(P<0.05);与中度病变组相比,重度病变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cTnI水平较高(P<0.05)。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水平与cTnI、CK-MB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lncRNA p21水平预测A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0.70%、89.10%;lncRNA p21联合cTnI、CK-MB预测AMI的AUC为0.956,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10%、94.60%。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治疗前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 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表达水平下降,lncRNA p21对AM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K-MB/CK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1年8月至2003年12月78例HIE患儿与对照组同期入住新生儿病房26例无缺氧性脑痛的患儿于出生后18~24h取血,分别用快速固相免疫层析法、NAC-免疫抑制法、NAC法测定血清CTn-I、CK、CK-MB并计算CK-MB/CK值。结果 对照组、轻、中、重HIE四组患者间血清CTn-I、CK、CK-MB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例重度HIE伴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CTn-I〉125ng/L;而CK-MB虽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CK-MB/CK值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重视对HIE患儿心脏功能的监测与治疗,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评价HIE患儿心肌损伤时,CTn-I是比CK-MB及CK更敏感、更具有特异性的指标,所以CK-MB/CK不宜作为HIE患儿心肌损伤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AMI患者早期CK同工酶亚型的高压电泳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K同工酶亚型在AMI胸痛发作后24h内的变化规律,为AMI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EP全自动高压电泳仪检测AMI胸痛发作后不同时间以及对照组的CK-MM1、CK-MM2、CK-MM3、CK-MB1、CK-MB2等指标并进行荧光扫描,同时在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CK、CK-MB的总活性,对所得数据进行恰当的统计分析。结果在AMI患者胸痛发作24h内,CK同工酶亚型有一特殊的变化规律:4~6h内,CK-MB2、CK-MM3开始升高,8~12h达高峰,92%的病人CK-MB2/CK-MB1>1.5,同时91%的病人CK-MM3/CK-MM1>0.5。结论CK同工酶亚型CK-MM3/CK-MM1、CK-MB2/CK-MB1的检测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ELISA法测定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ELISA法测定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的方法.方法从心肌中纯化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制备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GPBB酶蛋白含量.结果方法线性可达10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2%±2.4%,低值和高值的批内、批间变异分别为5.1%,7.4%和6.2%,10.4%.参考值范围为1.05~6.53μg/L.AMI诊断域值为7.9μg/L.结论 GPBB方法简便、快速,适于临床应用,是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和5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检者血清中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脂肪肝患者、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m-AS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ST、ALT和GGT(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AST在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Biochemical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jury are frequently elevated after cardiac surgery.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release unrelated to permanent myocardial damage explains a proportion of these elevation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agnitude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diagnostic noise. One way to address this issue would be to study a group without permanent myocardial injury.

Design—The unique release kinetics of troponin‐T (permanent myocardial injury causes a sustained release of structurally bound troponin) were us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no or minimal permanent myocardial injury. Blood was sampled from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before surgery, 3 and 8?h after unclamping the aorta, and each morning until postoperative day 4, for analysis of enzymes and troponin‐T. From 302 consecutive patients a subgroup was identified that fulfilled the following criteria: (a) normalized troponin‐T levels ≤postoperative day 4; (b) no ECG changes indicating myocardial injury.

Results—Seventy‐seven patients fulfilled the criteria above and in this subgroup troponin‐T (2.08?±?1.42?μg/l; range 0.35–8.99?μg/l) peaked at the 3?h recording and creatine kinase monobasic (CK‐MB) (28.6?±?11.3?μg/l; range 11.9–86.0?μg/l) peaked at the 8?h recording after unclamping the aorta.

Conclusion—Substantial early elevations of plasma CK‐MB and troponin‐T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no or minimal permanent myocardial injury after CABG. Unspecific release was most pronounced during the timeframe that is usually studied to evaluate myocardial protective strategies or to compare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