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初始血流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本文就几种冠脉初始血流的评价方法、初始血流对AMI患者预后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改善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脉初始血流的治疗策略等几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进行比较,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检测指标.方法 对1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检测cTnI、CK-MB和Mb水平,比较它们对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在入院后24 h内cTnI、CK-MB和Mb对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6.6%、83.9%和76.3%,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88.0%.cTnI和Mb联合检测对AMI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0%,阳性预期值为95.0%,阴性预期值为88.0%;同时检测CK-MB,结果相同.结论 cTnI和Mb联合检测对诊断AMI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再检测CK-MB不会增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MI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集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于胸痛发生后4、8、12、24、48小时及第5、7天的血清,以及正常对照组20例空腹血清分别测定其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结果cTnⅠ在4小时及第5、7天时诊断AM I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K-MB。cTnⅠ在诊断急性心梗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更宽的诊断时间及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刘艳  王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6):732-733,736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心内科临床确诊的106例老年AMI患者为AMI组,68例老年胸痛患者为胸痛组,另选取64例老年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cTnI、CK-MB检测对AMI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nI、CK-MB在AMI发生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TnI与CK-MB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胸痛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对AM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2.2%、94.7%、0.869,CK-MB的上述指标分别为87.4%、90.9%、0.783,两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均有所提高;AMI组患者cTnI与CK-MB水平均在入院后12h至1d达到最高,随后下降。结论 cTnI与CK-MB联合检测对AMI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临床上,有心绞痛症状患者伴随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持续升高往往被医生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但我科收治1例这样非急性心肌梗死型冠心病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持续升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对其测定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一种灵敏度高、所受干扰因素影响小的方法检测CK—MB是非常重要的。现对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在心肌梗死和脑梗死中的表达进行比较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AMI(22例)、心绞痛(43例)、健康对照组(119例)3个组,采用酶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组血清中的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2例AMI患者在患病24h内,其血清cTnT含量都高于参考值上限,CK及CK-MB含量只有20例AMI患者升高,以cTnT上升趋势最高,超过参考值上限的6~120倍,CK较参考值上限高1~6倍,CK-MB较参考值上限高1~9倍。心绞痛及健康对照组的结果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结论对于AMI患者来说,cTnT的诊断特异性优于传统上的CK及CK-MB。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血清肌钙蛋白(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群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Tn、CK-MB、MYO水平。依据观察组临床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Tn、CK-MB、MYO水平,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Tn、CK-MB和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Tn、CKMB和MYO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Tn、CK-MB、MYO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短期预后效能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1(95%CI:0.856~0.986)。结论 Tn、CK-MB、MYO在AMI患者机体内呈高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密切关联,三者联合可有效预测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毒鼠强中毒血清肌酸激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鹏  石礼  刘丽美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0):738-738
我院于 2 0 0 0~ 2 0 0 3年共收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 4 3例 ,发现所有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 (CK)值升高明显 ,为探索CK的变化在急性毒鼠强中毒中的意义 ,我们特别与特发性癫痫患者发作后血中CK值进行比较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毒鼠强组 4 3例 (均经防疫或公安部门血中检测出毒鼠强 ) ,男 2 5例 ,女 18例 ,年龄 5~ 4 1岁 ,平均 19岁 ,痫样发作 0 .5~ 1h者 36例 ,1h以上者 7例 ;癫痫组 35例(脑电图均为异常 ) ,男 2 2例 ,女 13例 ,年龄 8~ 4 0岁 ,平均 2 9岁 ,大发作 32例 ,持续状态 3例。1.2 标本收集 于痫样发…  相似文献   

11.
Serial total creatine kinase (CK) and CK MB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erum of seven runners following a marathon race and compared to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sera from five patients follow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the runner's sera, total CK and CK MB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t 1, 24, 48 and 72 hours post marathon race when compared to the 1 hour pre-marathon samples (p < 0.01). Serum CK MB activities peaked at 24 hours in both groups of subjects. The MB activities 24 hours following the marathon were substantially higher (91 ± 30 U/l; mean ± SD) than the MB activities 24 hours following AMI (46 ± 38 U/l). However, the percentages of CK MB 24 hours following the marathon and AMI were almost identical (7.0 ± 2.4% and 7.2 ± 2.3%,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CK and CK MB clearances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p < 0.02 and p < 0.001, respectively) following the marathon race (T 12 CK, 49 hours; T 12 CK MB, 29 hours) as compared to following AMI (T 12 CK, 27 hours; T 12 CK MB, 12 hou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release of CK MB from the skeletal muscle of marathon runners. Therefore, we recommend that elevation of CK MB in the range indicative of myocardial damage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in long-distance runner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醒脑静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应用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醒脑静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d,静点10~14d。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胸痛发作次数、心电图的变化及LVEF、CK-MB、DD、Fib、CRP的变化。结果醒脑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醒脑静组CRP及CK-MB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醒脑静组LVEF升高程度及DD、Fib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AMI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血浆CK-MB、DD、Fib和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接受不同介入治疗(PCI)方案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的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最佳时机和方法。方法 入选69例行介入治疗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A组)、易化联合PCI组(B组)、延迟PCI组(C组)三组。术后第7、30天行心脏超声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评价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结果 ①三组患者扩张后即刻造影结果显示,管腔残余狭窄率〈10%,手术成功率100%。②第30天时A、B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容积指数(LVESVI、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C组。③第30天时放射性缺损面积(MIA)A、B两组低于C组,A、B两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均优于C组。④住院期间A组1例患者发生急性血栓形成,三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随访期间C组1例患者死于心功能衰竭。结论 直接PCI、易化PCI可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近期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延迟PCI宜早期进行。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血清肌酸激酶MM同工酶亚型在急性心肌梗塞(AMI)中的诊断价值,1988年至1993年采用琼脂凝胶电泳方法对45例AMI患者血清MM_3/MM_1比值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40例同期住院患者相比较,发现在梗塞后血清MM_3/MM_1比值动态变化曲线呈“反S”型,即MM_3/MM_1达峰值并逐渐恢复到基础水平以后,继续下降并一度低于基础水平,然后再逐渐回升到基础水平(48~120小时),并证明这是由于亚型(MM_1,MM_2,MM_3)从血液中清除速率存在差异,使MM_3恢复正常的同时,MM_1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所致。故用MM_3/MM_1比值诊断AMI时应注意梗塞早期存在一段相对不敏感期,尤其在合并梗塞扩展和再梗塞时更应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01 ~2012-06 AMI急诊行PPCI术患者882例,根据入院时血清尿酸水平分为两组,Ⅰ组正常尿酸(n=615),Ⅱ组高尿酸(n =267),血清尿酸浓度>428.4 μmol/L为高尿酸,观察两组临床特点和死亡率.结果 Ⅱ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I)、B型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Ⅱ组低于Ⅰ组(P<0.05);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院内和30 d死亡率Ⅱ组均高于Ⅰ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尿酸水平是住院期间(HR=1.147,95% CI 1.056~1.162,P=0.026)和30 d死亡率(HR=1.103,95% CI 1.022~1.193,P=0.011)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高尿酸血症是急性心肌梗死PPCI术后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各种方法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的观察,对比各种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六组:非再灌注治疗再通组(A1组)、非再灌注治疗未再通组(A2组)、溶栓治疗再通组(B1组)、溶栓治疗未再通组(B2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C组)、溶栓+补救性PCI治疗组(D组)。分别测量各组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抬高导联ST段抬高的总和(∑ST)及最长QT间期(QTmax)、最短QT间期(QTmin)。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ST段抬高的总和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ed)的差异均有显著性,QT间期离散度(QTd)在B1、C、D组差异有显著性;ST段抬高总和的下降幅度在A1与A2组、B1与B2异有显著性;四个再通组ST段抬高总和的下降幅度和QTcd的下降幅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QTd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①ST段恢复及QT间期离散度可以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成功的敏感指标。②各种再灌注治疗均可降低ST段抬高及QT间期离散度,即恢复心肌组织和细胞水平再灌注及心室肌复极均一性。③非再灌注治疗与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存在差异,但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法之间尚无依据证明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血浆脑钠素 (BNP)浓度变化及其与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相关关系 ;明确吗啡干预对AMI大鼠血浆BNP浓度与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吗啡干预组。分别测定 3组大鼠术后 0 5、5、12、2 2h血浆BNP浓度及血清CK -MB浓度 ;并于 2 2h后处死大鼠 ,取心肌标本染色后测定心梗面积。结果 单纯缺血组血浆BNP浓度与血清CK -MB浓度较对照组和吗啡干预组明显升高 (均 P <0 0 1)。吗啡干预组较对照组血浆BNP浓度在 0 5、5h无差异 ,在 12、2 2h明显升高 (P <0 0 1) ,升高的BNP与CK -MB呈正相关。吗啡干预组心梗面积较单纯缺血组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AMI后血浆BNP浓度显著升高 ,BNP浓度与血清CK -MB浓度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 ;吗啡干预可减小心梗面积 ,同时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一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测定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MI组CK、CK—MB、LDH以及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CK、LDH以及HCY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7.5%,82.5%,75%和57.5%。[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SPA吸收IgG结合间接ELISA法检测AMI患者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及中和抗体。结果  4 8例AMI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为 75 % ,血清中和抗体阳性率为 85 4 %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双份血清试验 ,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高于初期血清抗体效价 4倍以上。结论 AMI发病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