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83篇
  免费   4638篇
  国内免费   1644篇
耳鼻咽喉   626篇
儿科学   124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1848篇
口腔科学   881篇
临床医学   11958篇
内科学   2101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710篇
特种医学   180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2680篇
综合类   14984篇
预防医学   3245篇
眼科学   301篇
药学   3737篇
  61篇
中国医学   1056篇
肿瘤学   1689篇
  2024年   307篇
  2023年   1028篇
  2022年   1081篇
  2021年   1085篇
  2020年   1458篇
  2019年   1130篇
  2018年   818篇
  2017年   1131篇
  2016年   1427篇
  2015年   1734篇
  2014年   3010篇
  2013年   3149篇
  2012年   4412篇
  2011年   4742篇
  2010年   4630篇
  2009年   4797篇
  2008年   4549篇
  2007年   4075篇
  2006年   3956篇
  2005年   3289篇
  2004年   2342篇
  2003年   1761篇
  2002年   1534篇
  2001年   1243篇
  2000年   889篇
  1999年   845篇
  1998年   784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555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50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185篇
  1991年   187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4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支持式3D打印导板辅助穿刺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术后的疗效分析.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40人,根据患者需要随机分成2组:A组(对照组),常规按照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进入卵圆孔后,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B组(导板组),采用3D导板,给患者戴上导板固定后,完成穿刺,耳-床线定位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治疗.分析2组的术前疼痛评分(VAS)术后即刻及术后1月疼痛消失的有效率,手术时间,穿刺次数,并发症,穿刺的偏移程度.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在术后即刻有效率、术后1月随访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穿刺次数、穿刺偏移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导板与牙齿紧密贴合率100%.结论:3D打印导板应用于穿刺卵圆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减少X线辐射,减少穿刺偏移,术后疗效肯定,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及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评分系统。资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伴有附件肿物的继发性附件扭转患者37例,以及伴有腹痛、附件肿物的对照组患者34例,分析继发性附件扭转的CT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构建继发性附件扭转的综合评分系统(AT-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继发性附件扭转以下CT特征发生率较高,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X^2=4.41,P<0.05)、附件出血(X^2=12.68,P<0.001)、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X^2=13.62,P<0.001)、旋涡征(X^2=10.71,P<0.05)、附件周围脂肪模糊/腹水(X^2=5.82,P<0.05)。其中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敏感度及诊断价值最高,为81.1%(ROC曲线下面积0.71),旋涡征特异度最高,为91.2%。ATCI诊断效能优于任意单一CT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3),评分0~2分继发性附件扭转可能性小,3~4分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评分>4分,则高度怀疑继发性附件扭转且特异度为100%。结论继发性附件扭转具有典型的CT特征,包括肿物壁偏心性增厚、附件出血、肿物-子宫之间团块状结构、旋涡征、肿物周围脂肪模糊/腹水。AT-CI是综合了继发性附件扭转全部CT特征的实用评分系统,提高了继发性附件扭转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144-146+封三
目的探讨MSCT在对比剂外渗的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创伤性腹部动脉损伤患者及58例腹部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患者影像资料,分析急性腹部创伤性和非创伤性动脉病变所致对比剂外渗的相关性。结果 44例创伤性腹部损伤患者通过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共检出59支动脉损伤,其中对比剂外渗34支、非对比剂外渗共25支;58例急性腹部非创伤组共检出58支动脉病变,其中8支存在对比剂外渗。对比剂外渗征象创伤组出现率明显高于非创伤性组(χ~2=24.42,P0.05)。结论与非创伤组相比,急性腹部创伤性动脉损伤对比剂外渗征象较为常见,MSCT可以较好地显示创伤性对比剂外渗的直接及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例腰椎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病人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示病变呈膨胀型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硬化,病变内可见斑点样高密度影。MRI示L3-4右侧附件区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等高信号,并可见"液-液"平面分层,伴相应水平脊髓受压、椎管狭窄。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L3椎体骨髓亦呈强化效应改变。手术病理为骨母细胞瘤。结论腰椎骨母细胞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临床虽少见但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治疗前原发性骶尾部脊索瘤(PSC)CT图像分型,并分析其CT征象,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PSC患者治疗前的CT图像,包括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密度、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按照肿瘤的部位由上及下分为Ⅰ~Ⅳ型,并根据肿瘤侵犯的范围从小到大分为a^d亚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PSC各亚型的占比,并对各亚型之间进行两两比较。采用R×C列联表精确概率检验比较分型和亚型肿瘤钙化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对各分型和亚型肿瘤的大小和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01例PSC中,Ⅰ~Ⅳ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7.8%、30.7%、36.6%、14.9%,a^d亚型的占比分别为9.9%、25.7%、58.4%、5.9%。各亚型的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c亚型明显高于a亚型(P=0.039),d亚型明显低于a亚型(P=0.036),其余各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各分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各亚型肿瘤内钙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亚型肿瘤钙化的比率逐渐增加。Ⅰ型肿瘤的左右径及上下径明显大于Ⅱ~Ⅳ型(P<0.05)。a亚型与b亚型肿瘤之间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b^d亚型之间前后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肿瘤之间的左右径、上下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亚型径线最小,d亚型径线最大。结论101例PSC中,Ⅱ、Ⅲ型最多见,肿瘤较少累及第一骶骨;各亚型中,a型较少见,c亚型最多见,d亚型最少见。肿瘤的密度与分型无关,肿瘤内钙化与亚型有关。Ⅰ型肿瘤侵犯的范围较Ⅱ~Ⅳ型广泛,a^d亚型肿瘤的径线逐渐增大,CT分型有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PSC诊断延迟现象比较明显,但很少发生远处侵犯和转移。CT图像可对治疗前PSC分型,为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128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评价成年人心包后上隐窝的形状、大小、显示率及其影像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经128层螺旋CT进行胸部扫描的成年人病例,在横轴位图像上观察其形状,并测量横径的最大值。结果:242例心包后上隐窝可显示,占94.16%。心包后上隐窝大致分为新月形、半圆形、三角形、线形、不规则形,分别为102例(42.15%)、41例(16.94%)、33例(13.64%)、17例(7.02%)、49例(20.25%)。男性心包后上隐窝横径为15.8±3.0mm,女性横径为13.7±3.2mm。结论:成年人心包后上隐窝在128层螺旋CT上绝大多数可显示,心包后上隐窝的横径大小的差异性与性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组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形状与性别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并应与邻近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病变相区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期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Deauville五分法(Deauville five-point scale,5-PS)与最大标准摄取值缩减率(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 variation,△SUVmax)两种图像判读法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4例DLBCL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资料分析,计算并采用χ2检验比较5-PS和△SUVmax对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能力。结果:5-PS和△SUVmax分别以4分、86%进行分组。5-PS<4分组、△SUVmax≥86%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优于5-PS≥4分组、△SUVmax<86%组的患者(P<0.05)。△SUVmax与5-PS对患者PFS和OS均有影响,较高的阴性预测值(89.4%,93.6%;76.1%,85.9%),较低的阳性预测值(48.9%,31.9%;47.8%,34.8%),并且△SUVmax对于患者的敏感性优于5-PS(82.1%,83.3%vs.39.3%,44.4%)。单因素分析中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P=0.007)、△SUVmax(P<0.001)、5-PS(P=0.014)及基线全身肿瘤代谢体积(total metabolic tumor volume,TMTV)(P=0.001)与PFS相关,△SUVmax(P=0.014)、5-PS(P=0.033)、TMTV(P=0.004)与OS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MTV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5),△SUVmax和TMTV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2,P=0.020),并且△SUVmax<86%且高水平TMTV患者较低TMTV患者的PFS明显缩短(P=0.001)。结论:5-PS和△SUVmax均能初步评估DLBCL患者预后,但△SUVmax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并且联合基线TMTV可以对DLBCL患者进行再次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9):151-154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颈动脉CTA的可行性,比较权重50%ASIR重建算法相对于常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4例受检者在能谱CT上行颈动脉CTA检查。采用管电压120k Vp,管电流480m A,320mg I/m L碘佛醇5m L/s团注。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W4.5工作站,行影像重建分析。每组原始数据运用两类重建方法重建,分别获得对应两组数据,A组采用常规FBP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重建分析;B组运用权重50%ASIR重建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影像重建分析。分别记录两组影像颈部血管各分支CT值,噪声值及背景CT值,计算和比较图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血管噪声值(11.5±2.38)低于A组(16.70±2.98)(P<0.01);B组CNR(61.14±22.38)高于A组(38.19±11.57)(P<0.01);B组SNR(48.16±18.26)也高于A组(30.03±9.49)(P<0.01)。两组血管CT值和背景CT值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CTA结合权重50%ASIR重建算法不仅可以很好保证影像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影像噪声,提高影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