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5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04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061篇
内科学   60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1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643篇
预防医学   105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60篇
  4篇
中国医学   146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43篇
  2010年   356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56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一种全球范围内疾病,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肝衰竭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健康。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最直接的病毒复制指标,临床可将其作为监测评估乙肝病毒的一个重要指标依据,但受实验室要求严格限制,不能快速检测,影响临床疾病诊断。随着临床研究深入,临床研究发现HBsAg水平可用于监控、预测抗病毒治疗效果。本文通过探究分析HBsAg定量水平与HBV DNA相关性,指导临床诊断乙肝病毒,并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B细胞活化因子(BAFF)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IHCs)临床治愈的效能。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诊治的IHCs 54例,给予Peg-IFN-α治疗48 w,再随访24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AFF,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临床治愈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BAFF预测临床治愈的效能。结果 在72 w末,24例(44.4%)患者获得临床治愈,30例未获得临床治愈;治愈组与未治愈组基线血清BAFF水平分别为(670.9±105.9)pg/mL和(612.7±183.8)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 w和24 w时,治愈组血清BAFF水平分别为(805.8±197.6)pg/mL和(895.3±227.4)pg/mL,显著高于未治愈组【分别为(675.3±190.8)pg/mL和(724.4±218.0)pg/mL,P 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HBV DNA<20 IU/mL、治疗12 w和24 w时血清BAFF水平是影响临床治愈的独立因素;ROC分析显示,以Peg-IFN-α治疗12 w时血清BAFF水平大于704.3 pg/mL为截断点,其预测治疗应答的AUC=0.722, 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66.7%,以24 w时血清BAFF水平大于741.9 pg/mL为截断点,其预测治疗应答的AUC=0.725,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70.0%。结论 应用Peg-IFN-α治疗IHCs可获得约40%的应答率,在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BAFF水平逐渐升高的患者可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病死率居癌症患者死亡原因的第3位[1]。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感染三部曲: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HCC,是严重影响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和经济的重大疾病,全球约有2.4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这也是HCC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2]。乙型肝炎患者常常需要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定期监测HBV复制情况,并适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缓患者病情的进展。然而,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阴性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阳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试验(TRF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诊断阳性的最佳临界值及其灰区。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住院或体检的150例经TRFIA法定量检测阳性的血清或血浆标本和30例接近临界值(阴性)标本(0.03~0.05IU/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其阴、阳性。绘制ROC曲线,判断最佳临界值,进一步探讨其灰区。结果在试剂说明给定的临界值下,TRFIA法检测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试验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690。TRFIA法检测HBV表面抗原诊断阳性的最佳临界值为0.074IU/mL,此时,TRFIA法检测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一致性的Kappa值为0.814,其灰区范围为0.05~0.274IU/mL。结论不同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验室的情况,制定适合本实验室最佳临界值和灰区,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慢性HBV感染仍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临床治愈(亦称功能性治愈)即完成有限疗程治疗后,血清HBsAg和HBV DNA持续检测不到、HBeAg阴转、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缓解和组织病理学改善,终末期肝病发生率显著降低,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慢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的理想治疗目标。临床实践证明,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如核苷(酸)类似物(NA)]或免疫调节剂[如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序贯或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针对部分优势人群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开展了系列成功实现HBsAg阴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阐述了联合治疗方案的最新循证医学依据,并总结了慢乙肝临床治愈路线图,以指导临床医师治疗决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7.
HBsAg最早应用于HBV感染的诊断,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肝细胞中HBV cccDNA水平、病毒复制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性治愈"概念的提出,HBsAg定量在HBV感染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抗病毒治疗应答预测及停药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血清HBsAg定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HBsAg阳性孕产妇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多态性(SNP)与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单胎足月HBsAg阳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658例)与未感染组(1342例),另以542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采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IL28B rs8099917位点基因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比较IL28B rs8099917位点各基因型患者血清IL-17、IL-21、IL-4、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采用Logistic法分析IL28B rs8099917位点基因型与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IL28B rs8099917位点存在野生型纯合子TT型、突变杂合子TG型、突变纯合子GG型,且各组中IL28B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感染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T等位基因频率(P0.05),而未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感染组、对照组比较,感染组血清IL-17、IL-21、TGF-β1、IL-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TG与GG型显著高于TT型(P0.05),且GG型显著高于TG型(P0.05),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GG型显著低于TG与TT型(P0.05),但未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GG基因型为HBV宫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HBsAg阳性孕产妇IL28B SNP与HBV宫内感染有关,GG基因型可增加HBV宫内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许菊香  陈小桂  徐胜 《新中医》2020,52(8):30-33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肝郁气滞兼中焦湿阻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五酯片治疗,观察组加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于治疗结束时和随访达3个月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统计血清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情况。治疗前后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并评定肝郁气滞证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血清HBeAg转阴率、ALT恢复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五酯片治疗肝郁气滞兼中焦湿阻型CHB患者,可促使HBeAg转阴,保护肝功能,减轻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疗效,且疗效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肾喘宁汤联合普米克令舒调节T细胞抗原受体(TCR)信号通路蛋白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表面抗原分化簇4受体(CD4)对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肾气虚哮喘组、中药组、中西药组。使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甲状腺素(T4)水平。采用PEX100磷酸化抗体芯片检测TCR信号通路蛋白Lck和CD4,分析其与哮喘气道炎症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Lck、CD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哮喘组和肾气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Lc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CD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Lc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D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其中,中西药组变化最明显。结论:益肾喘宁汤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大鼠有明显疗效,其机制可能与TCR信号通路蛋白Lck、CD4的调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