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1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241篇
儿科学   274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228篇
口腔科学   498篇
临床医学   1757篇
内科学   370篇
皮肤病学   396篇
神经病学   355篇
特种医学   10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34篇
综合类   3385篇
预防医学   381篇
眼科学   378篇
药学   1086篇
  4篇
中国医学   261篇
肿瘤学   3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17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686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716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647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对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8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进行肿瘤组织镜下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表达,分析其与妊娠预后的关系。结果 18个病例中,12例在孕期超声检查时发现有胎盘肿块。而在标本巨检时则有14例切面见境界清晰的肿块,位于胎盘实质或胎盘母体面。肿瘤直径>5 cm的有6例,这其中3例伴有孕期羊水过多;2例发生早产,早产病例中的1例标本巨检见瘤体最大径达到12 cm,其活产胎儿为低出生体质量儿(2 400 g);1例合并发生子痫前期。镜下见肿瘤组织主要由毛细血管及纤维间质构成,部分区域可见海绵状结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呈CD34表达阳性;S100均表达阴性;ki-67的阳性细胞占比<5%。结论 绒毛膜血管瘤对母胎的影响与瘤体大小有关,瘤体越大则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并可以影响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血清胸腺苷激酶1(STK1)、可溶型B7-H3(sB7-H3)、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诊断。  方法  选取59例肝细胞癌及45例肝血管瘤患者,比较两种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及血清STK1、sB7-H3及ECM1水平;分析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上述两种疾病的诊断效能。  结果  CT平扫显示,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病灶的形态特征、类型、边界清晰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STK1、sB7-H3、ECM1水平高于肝血管瘤患者(P < 0.05),且两种患者的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肝细胞癌、肝血管瘤,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4)。  结论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有效鉴别肝细胞癌与肝血管瘤,动脉期均匀高密度病灶的增强CT值及血清STK1、sB7-H3、ECM1水平升高有利于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转移癌的价值,为临床准确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占位性病变患者133例,接受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综合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诊断,其中HH 102例,肝转移癌31例。结果 HH组肝血流通过时间为(14.3±1.7)s,肝血容量为(25.4±2.6)ml/100 g,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为(33.1±4.6),显著高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9.4±1.0)s、(13.7±1.6)ml/100 g和(27.1±3.1),P<0.05】,而肝动脉灌注为(0.3±0.1)%,肝血流为(151.3±15.9)ml/100g/min,显著低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0.5±0.2)%和(189.3±19.6)ml/100g/min,P<0.05】;HH病灶融合发生率为60.8%,肝包膜下分布为74.5%,靶环征为33.3%,显著高于肝转移癌组(分别为3.2%、0.0%和0.0%,P<0.05),而病灶呈类圆形中心低密度发生率为2.0%,牛眼征为1.0%,显著低于肝转移癌组的61.3%和48.4%(P<0.05);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增强扫描诊断HH的灵敏度为89.2%,特异度为77.4%,准确度为86.5%,与病理学检查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638)。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HH价值高,可为临床合理地制定处置方案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儿肝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婴幼儿肝血管瘤及先天性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不一,无显著特异性,且部分患儿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血管瘤随着时间推移大多可自愈,但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较高.新生儿肝巨大血管瘤并心力衰竭者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临床需尽快控制心力衰竭症状,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浅表性血管瘤患儿不良反应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密封法将2019年4月~2020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浅表性血管瘤婴幼儿66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33,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n=33,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疗效、护理满意度、不良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91%vs 78.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6%vs 24.24%)(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3.94%vs 81.82%)(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中,能够针对循证护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显著缓解不良情绪,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CT区分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穿刺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脾脏病变的发病年龄、性别、脾脏指数、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强化幅度、强化方式等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脾脏病变中,11例血管性病变(6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窦岸细胞血管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9例淋巴瘤;两组间发病年龄、病变大小、数目、有无液化、钙化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脾脏指数、动脉期强化幅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海绵状血管瘤呈不均匀性强化,1例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2例窦岸细胞血管瘤呈“雀斑征”,1例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呈“辐轮征”;9例淋巴瘤实质部分均呈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 脾脏血管性病变与淋巴瘤CT表现不同,CT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血管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与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为鼻血管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鼻血管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30例为研究对象(感染组),以1∶2的比例随机选取同期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鼻血管瘤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为对照(无感染组),对感染患者用无菌棉试子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菌株鉴定,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观察结果。结果30例医院感染患者,其中呼吸道感染21例、泌尿道感染6例、皮肤黏膜感染3例,分别占70.00%、20.00%、10.00%,总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例、革兰阳性菌5株,分别占76.29%、33.71%;血清IL-6、IL-8、TNF-α、CRP水平感染组分别为(29.12±5.54)ng/ml、(28.05±3.66)ng/ml、(8.63±3.32)ng/ml、(14.27±5.51)mg/l,高于无感染组(14.97±4.81)ng/ml、(15.21±4.02)ng/ml、(2.35±0.92)ng/ml、(6.25±2.35)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D3、CD4、CD4/CD8水平感染组分别为(48.45±1.38)%、(34.15±1.23)%、(1.11±0.13),低于无感染组(50.97±1.56)%、(35.91±1.39)%、(1.25±0.20),CD8水平感染组为(33.85±2.67)%,高于无感染组(28.42±2.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血管瘤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明显增高,同时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上腺海绵状血管瘤(ACH)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该疾病特征与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ACH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患者平均56.8岁(33~69岁).4例患者为查体发现,2例分别因高血压与腹部不适就诊.血压升高者4例,其中2例有阵发性血压波动史.术前仅1例行MRI增强扫描后诊断为血管瘤,其他术前诊断包括嗜铬细胞瘤2例、囊肿2例、腺瘤1例.肿瘤平均最大径4.2 cm(2.0~7.1 cm).全部患者均行腹腔镜患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3.5个月(4~130个月),肿瘤无复发,仅2例阵发性血压波动病史的患者术后高血压明显缓解.结论 ACH为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临床症状隐匿,部分患者可有腹部不适和阵发性血压波动.影像学延迟不均匀向心性强化可视为其特征表现,平扫点状钙化、边缘结节状强化可辅助诊断.体积较大的ACH需要与嗜铬细胞瘤相鉴别,增强扫描中对比剂充填速度可作为重要鉴别点.CT与MRI技术相结合,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腹腔镜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血管瘤剥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剥除组与介入组各40例。剥除组实施血管瘤剥除术,介入组采取TAE。比较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至2018年12月的复发率。结果剥除组治愈率100%,显著高于介入组的85.00%(P0.05)。剥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16.57±31.21) min、(9.20±2.95) d,显著高于介入组的(58.74±16.22) min、(7.11±2.04) d(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与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25.00%(P0.05)。剥除组随访(30.57±9.85)个月,2例患者失访;介入组随访(28.89±10.22)个月,失访3例。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16.22%(P0.05)。结论 TAE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与血管瘤剥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好;血管瘤剥除术创伤相对大,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TAE,远期疗效优于T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