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5篇
基础医学   10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将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封装于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 GL)中自组装得到胶束, 考察其制备工艺并对产物进行表征, 同时进行体外抗胶质瘤细胞活性评价。  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Tan ⅡA-GL/Micelle, TGM)。测定TGM的粒径、多分散系数以及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GM的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GM的包封率;透析袋法考察TGM的药物释放情况。倒置荧光显微镜考察TGM体外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能力; 定量考察细胞摄取的具体机制; MTT法考察游离Tan ⅡA、游离GL和TGM分别对鼠源性脑胶质瘤细胞GL261的细胞毒性; 流式细胞仪检测游离Tan ⅡA、游离GL及TGM对GL261的细胞凋亡作用。  结果  薄膜分散法是制备载丹参酮ⅡA-甘草酸自组装胶束的最佳工艺方法; TGM粒径约为(121.87±5.85)nm, Tan ⅡA包封率为(88.54±14.27)%, 呈类球形形态, 制剂均一稳定; 可在5 h左右释放包载药物。TGM具有良好的跨BBB能力; 脑胶质瘤细胞摄取自组装胶束的机制为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来进行制剂的摄取; 对于脑胶质瘤细胞GL261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 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 TGM相较于Free TanⅡA、Free GL组显著提高细胞凋亡水平, 促细胞凋亡率分别由12.28%、13.32%上升至31.16%。  结论  GL与Tan IIA通过自组装形成了纳米胶束,有效克服TanⅡA生物利用度低、水溶性差等缺点。TGM可有效跨越BBB,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胞吞途径被脑胶质瘤细胞摄取,具有良好的细胞毒性与促细胞凋亡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不同浓度星孢菌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自组装基体收缩性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方法 单层培养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至P3代,将5.5×10 6个细胞在不同浓度(0、0.1、1、10、100 nmol·L -1)星孢菌素的完全培养基中分别接种于三维柱状琼脂糖井;每天每井换液,培养1周后观察自组装基体的形态变化;冰冻切片染色显示自组装基体细胞外基质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分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Blyscan试剂盒检测基体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细胞接种4 h后,星孢菌素组和对照组细胞均在琼脂糖井内自组装,形成一圆盘状基体,之后变成球形。各组自组装基体在1周时天狼星红染色可见基体内大量胶原纤维分布;番红染色显示基体内纤维软骨样细胞明显分泌糖胺多糖(GAGs);Ⅰ型胶原(ColⅠ)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呈强阳性;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弱阳性。星孢菌素组自组装基体内ColⅠ和GAGs较高,其中10 nmol·L -1组最明显(P<0.01)。结论 星孢菌素对自组装基体的收缩有一定干预效果,但不是非常突出;它更有利于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多糖作为生物界一种主要的细胞构造基元及重要的储能材料,在生命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生物可降解性及配伍性,广泛被用于食品和药品。超分子是依靠分子间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复杂的、有组织的聚集体,能保持一定的完整性并使其具有明确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特性。基于多糖组装的超分子作为天然大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特性,文章就多糖经超分子组装后产生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变化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的进一步扩大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姜玉勤  陆迅  孙晓怡  唐余燕  刘何晶  刘扬  魏明刚 《中草药》2021,52(13):3831-3840
目的基于蛋白-多糖纳米凝胶的制备技术,通过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对溶菌酶的修饰以及对环境因素的调节筛选,控制溶菌酶的自组装行为,制备一种绿色环保的具备核壳结构的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凝胶,从而达到减小粒径,提高包封率和载药量的目的,使其更有利于肾靶向。方法利用Maillard反应将溶菌酶与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按不同比例合成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枝接物,通过SDS-PAGE蛋白电泳来优选出产量最高的合成比例;对合成的产物进行内源荧光、紫外测定等表征,并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法测定接枝率;以粒径为评价指标,对溶菌酶浓度,反应体系pH值、加热温度等条件进行筛选优化,得到空白纳米凝胶最佳合成条件;选取适宜的载药方法,得到了载黄芩苷纳米凝胶。结果合成纳米凝胶的最佳工艺为溶菌酶与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比例1∶2、反应体系pH值11、溶菌酶-壳聚糖接枝物质量浓度为0.6 mg/mL、加热温度71℃、加热时间51 min。得到的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枝接物接枝率为(24.7±2.9)%,空白纳米凝胶的粒径范围为16~120 nm、平均粒径为49.02 nm、PDI为0.132,载黄芩苷纳米凝胶的包封率为(95.00±2.54)%、载药量为(17.00±1.26)%。结论通过Maillard合成了溶菌酶-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纳米凝胶,并找到了最优的合成工艺。制备的纳米凝胶包封率高,粒径小,分布均匀,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张宽云  马燕 《中草药》2017,48(8):1544-1552
目的优化紫杉醇-油酸(PTX-OA)和鸦胆子油(BJO)分子配型组装纳米乳给药系统(PTX-OA/BJO CMNEs)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方法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得PTX-OA并建立检测PTX-OA的HPLC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PTX-OA/BJO CMNEs。单因素实验选出对PTX-OA/BJO CMNEs粒径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L16(43)正交试验以这3个因素油相质量浓度(A)、聚山梨酯-80用量(B)和超声功率(C)为考察因素,以平均粒径为评价标准,优选PTX-OA/BJO CMNEs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对优选条件制备的PTX-OA/BJO CMNEs进行制剂学评价及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 HPLC法检测PTX-OA在5~25μg/m L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2.709 X+6.252 0,r=0.999 5。最优处方为油相质量浓度为6.50 mg/m L,聚山梨酯-80-油相比例为3.5∶6.5,超声乳化功率为120 W。制备的PTX-OA/BJO CMNEs外观良好,平均包封率为(100.6±1.9)%,平均粒径(108.7±2.3)nm,多分散系数(PDI)为0.232±0.038。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态观察表明PTX-OA/BJO CMNEs粒径接近100 nm,分布较均一;其体外释放度在48 h达到67%。PTX-OA/BJO CMNEs溶液置于4℃,避光环境下保存60d,包封率、粒径基本保持不变,稳定性较好。体外细胞毒实验显示,BJO与PTX-OA联用对Hep G-2细胞生长抑制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优化后的PTX-OA/BJO CMNEs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且药物之间具有增强细胞毒作用,为PTX和BJO联合用药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是一种依靠牛顿力学模拟分子体系的运动来研究现实系统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近年来逐渐被用于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自组装过程揭示及宏观性能预测,有助于高效率、精准化设计制剂。本综述从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定义、类型及操作流程出发,总结了其在自组装纳米递药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自组装过程微观信息(尺寸形貌、微区组成、分子分布)的获取与分析、宏观性能(稳定性、载药能力、释药性及跨膜性能)的预测,并对其在递药系统处方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同时展望了未来实现制剂处方预测的策略,旨在为制剂研究人员选择适宜的路径研究纳米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在制剂领域更广阔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具有三维水凝胶结构的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的制备方法,提高免疫芯片对抗体的固定效率。方 法:以玻片为载体,采用琼脂糖、高碘酸钠对玻片表面进行修饰,制备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利用SEM、AFM 和FTIR 对载体进 行表征,获得最佳制备条件。利用荧光显微成像及Image J 软件,研究该载体对2 种不同种属来源抗体的固定效率,比较琼脂 糖自组装膜载体和普通醛基修饰载体对抗体的固定效果。结果:制备的琼脂糖自组装膜载体表面均匀、致密,这种结构比表 面积大、抗体固定效率高。制备载体的最佳琼脂糖浓度为1.0%,其固定抗体的最佳浓度为0.3 ~0.4 mg/ ml,琼脂糖自组装膜 载体的荧光强度是普通醛基载体的3.94 倍。结论:琼脂糖自组装膜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抗体分子的表面修饰方法,有望用于免 疫芯片载体的制备。  相似文献   
8.
贻贝足丝蛋白(MFp)是一类能够在水下迅速固化,并能黏附在不同基材表面的特殊蛋白质,作为蛋白类生物黏合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地表达了贻贝足丝融合蛋白Sumo-Fp3(SFp3),并通过蘑菇酪氨酸酶在柱催化,将其中约5%的酪氨酸残基转化为DOPA。在含DOPA的SFp3(DSFp3)中加入分子量为1 500 kD的透明质酸后,形成的双组分生物胶水在牛皮表面的黏附力超过氰基丙烯酸盐组织粘合剂Dermabond?的两倍,并在5 min内达到最大黏附强度的52%。通过生物膜层干涉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到透明质酸与DSFp3存在静电层层组装行为,并形成紧密片层结构。本研究为蛋白质类生物胶水黏附强度低、固化慢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分子自组装原理,以医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Mn=2 000)与β-环糊精(beta-cyclodextrin,β-CD)形成新型囊泡,包合水溶性药物梓醇。方法通过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仪和激光粒度仪表征囊泡的形貌和结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囊泡的药物包合率。结果载药囊泡制备成功,其粒径分布在110 nm左右,接近纳米囊泡级别;Zeta电位在-19 m V左右,说明囊泡稳定性较好。并且,粒径和Zeta电位均随囊泡浓度和p H值的改变呈相关趋势改变,为优化囊泡的制备提供了参考。囊泡的载药率在52%左右,载药率良好。结论该实验为水溶性药物的包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甘草与附子配伍有减毒增效的作用。该研究从中药汤剂甘草和附子混煎过程中蛋白质自组装的现象入手,以甘草蛋白和附子主要毒性物质——乌头碱为研究对象,探析甘草附子配伍减毒机制。研究发现经分离纯化后的甘草蛋白在p H 5时可通过自组装形成粒径为(206.2±2.02)nm的稳定颗粒,且可与乌头碱形成平均粒径为(238.20±1.23)nm的甘草蛋白-乌头碱稳定颗粒。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发现注射乌头碱单体的小鼠全部死亡,而注射相同乌头碱含量的甘草蛋白-乌头碱颗粒的小鼠全部存活。对甘草蛋白-乌头碱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的调查显示,该胶体颗粒在室温下较稳定,具有成为候选药物载体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甘草蛋白可通过与乌头碱自组装而达到减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