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1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168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967篇
内科学   725篇
皮肤病学   122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63篇
综合类   2170篇
预防医学   1107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754篇
  4篇
中国医学   2665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06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慢性拘束应激诱导的H1N1流感病毒易感的小鼠模型,模拟临床上情志郁结、肝火犯肺,研究清肝泻肺方(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后观察21天内的生存和发病情况,并于感染后的第6天取部分小鼠肺脏检测病毒性肺炎和磷脂过氧化等指标。实验结果显示,清肝泻肺方能够缓解慢性拘束应激负荷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生存率和健康率下降,抑制小鼠肺部流感病毒的复制、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磷脂过氧化水平,改善小鼠肺炎症状。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技术构建的清肝泻肺方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结果显示,该网络包含171个单体化合物和260个靶点,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和免疫等相关信号通路。以上结果表明,清肝泻肺方治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氧化应激有关。实验方案经暨南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程序均严格按照动物使用和护理的伦理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将TIP情志调养辨证论治运用到老年轻度焦虑不寐症患者中,探讨该模式下老年不寐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共筛查有不寐症的患者105例,最终入组72例,并进行多导睡眠图、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等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7,P=0.000),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03)。结论运用TIP情志调养辨证论治模式在轻度焦虑不寐症的老年人中,可达心身同治之效果,有效地改善了睡眠情况、缓解焦虑情绪、提升了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瑾  张超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2):1189-1192
随着临床诊治水平的不断进步,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获得延长,但是HCC骨转移发生率则显著升高,HCC骨转移的筛查与诊治已成为全球性热点与难点问题。明确HCC骨转移的致病机制有助于临床肿瘤筛查及诊疗手段的提高,血管形成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HCC骨转移的主要致病机制,骨微环境使得HCC骨转移持续发生。明确HCC骨转移的预后因素有利于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以延长患者总生存期,但目前尚未就HCC骨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达成共识。本文就HCC骨转移分子病理学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早期筛查、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用于动态检测脑功能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反映抑郁人群认知活动期间大脑有氧代谢的变化,为阈下抑郁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结合中医情志理论,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中医情志刺激对阈下抑郁的反应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可行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西药联合中医情志疗法、解郁化痰汤治疗痰热瘀阻型失眠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7年9月1日—2019年9月1日接收的100例失眠抑郁(痰热瘀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n=50)采用阿普唑仑+解郁化痰汤+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疗效为98.00%(59/50),对照组总疗效为86.00%(43/50),两组总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13,P<0.05);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6.02±1.90)分,TESS评分为(2.03±1.28)分,与对照组的(23.14±2.08)分、(7.26±2.1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t=17.8712,P<0.05;t=14.8307,P<0.05)。结论:解郁化痰汤、中医情志疗法与西药联合治疗失眠抑郁痰热瘀阻有效安全,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患者行中医情志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88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1个月时其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抑郁程度,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实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糖控制与DN的改善相关性有限,其不是DN的唯一决定因素,血脂代谢等因素也参与DN的发生、发展。三酰甘油、非酯化脂肪酸、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胆固醇、非典型鞘脂、载脂蛋白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导致DN。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减重、适量运动对DN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已发现贝特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欧米伽-3、硫辛酸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因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还有一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致病通路治疗DN,但这些尚未在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肖燕  徐雪梅  袁玲 《四川中医》2020,38(6):205-209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中药熏洗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搔抓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2019年07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中药熏洗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瘙痒程度评分、瘙痒频率、累及部位、血清炎症因子[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β_2-微球蛋白(β_2-MG)]、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活质量指数(DLQ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瘙痒程度评分及累及部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TH、P、β_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SDS及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调欲法结合中药熏洗可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搔抓行为,缓解不良情绪,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搜集近20年有关龚廷贤的研究文献,针对其中情志疾病之病因病机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探讨了其独具个人特色的临床经验,以期为现代中医诊治情志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