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儿童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菌株体外耐药模式和治疗效果,为百日咳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7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临床疑诊为百日咳的住院患儿的鼻咽拭子培养百日咳鲍特菌,并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资料,菌株以百日咳特异性抗血清凝集试验鉴定,并经质谱分析最终确认。药物敏感试验采用E-test法,抗菌药物治疗2周评价疗效。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1029例患儿中211例(20.5%)鼻咽拭子培养百日咳鲍特菌阳性,7月份分离率最高[31.2%(45/144)]。211例患儿中,男105例(49.8%),女106例(50.2%),年龄为3.8(2.2,6.9)个月,114例(54.0%)未接种百白破混合疫苗。192例(91.0%)患儿在标本采集前曾使用抗菌药物,142例(67.3%)来自多孩家庭,其中136例(95.8%)为家庭中的幼子。159例(75.4%)夜间阵发性咳嗽剧烈,61例(28.9%)咳嗽后有鸡鸣样回声。白细胞计数>20×109/L、淋巴细胞计数>10×109/L的患儿分别为94例(44.5%)和97例(46.0%)。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对138株(65.4%)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256.000 mg/L。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口恶唑对菌株的MIC90分别为0.190、0.190、0.094、0.094和0.750 mg/L;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所有菌株的MIC均<0.016 mg/L。195例(92.4%)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出院。76例(57.1%)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满7 d症状无改善者改用或联合应用其他抗菌药物。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患儿单药治疗2周[46/48(95.8%)比46/57(80.7%)]、出院后1周[45/46(97.8%)比39/47(83.0%)]和出院后2周[45/45(100.0%)比41/47(87.2%)]鼻咽部细菌阴转率均高于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0、5.86、6.15,P=0.019、0.015、0.013)。结论百日咳患儿鸡鸣样回声较少,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8例CAEBV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EB病毒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等)、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8例CAEBV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8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13.9岁。该病起病方式13例为EB病毒再发感染,5例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18例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M首次检测均阴性,EB VCA-IgG均强阳性,血清(18/18)、骨髓(14/14)及活检组织EBV-DNA(肝1/4,淋巴结2/3)强阳性;IL-4、IL-10及IFN-γ升高者分别占67%(12/18)、89%(16/18)、72%(13/18)。B细胞、总T细胞及CD8+T细胞、NK细胞比例降低。患儿主要接受抗病毒药物、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1例失访,14例(78%)死亡,EBV-HLH起病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CAEBV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案差异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EBV 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呈一定的特异性,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进行有计划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总结1例3月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护理经验。护理措施包括:做好隔离病房人员和物资的紧急调配,严格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的同时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重视患儿的心理活动和家长的心理护理,促进患儿康复,做好出院指导和随访。患儿住院21 d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后出院。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女童外阴阴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分析其体外耐药模式,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疑诊为细菌性外阴阴道感染的患儿825例,常规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Vitek系统;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采用V因子、X因子需求实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淋球菌鉴定采用api-NH板条鉴定。结果共分离到病原菌424例,阳性率51.4%。主要病原菌的分离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2.3%,淋病奈瑟菌10.7%,化脓链球菌7.6%,金黄色葡萄球菌5.4%,大肠埃希菌5.1%,肺炎克雷伯菌1.9%,肺炎链球菌1.9%,B族链球菌1.9%,变形杆菌1.3%。药敏结果显示:所有化脓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18.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8.1%和25.0%,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38.1%和25.0%,所有变形杆菌均对头孢曲松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淋病奈瑟菌未作药敏,57.0%的淋病奈瑟菌产生β-内酰胺酶。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淋病奈瑟菌、化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变形杆菌是小儿外阴阴道炎的常见需氧菌,经验治疗时应通过分析可能的病原选择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18例CAEBV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EB病毒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等)、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18例CAEBV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8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13.9岁。该病起病方式13例为EB病毒再发感染,5例为EBV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BV-HLH)。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18例EB病毒衣壳抗原(VCA)-IgM首次检测均阴性,EB VCA-IgG均强阳性,血清(18/18)、骨髓(14/14)及活检组织EBV-DNA(肝1/4,淋巴结2/3)强阳性;IL-4、IL-10及IFN-γ升高者分别占67%(12/18)、89%(16/18)、72%(13/18)。B细胞、总T细胞及CD8+T细胞、NK细胞比例降低。患儿主要接受抗病毒药物、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联合化疗、利妥昔单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1例失访,14例(78%)死亡,EBV-HLH起病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CAEBV起病方式、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方案差异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EBV DNA及抗体谱、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呈一定的特异性,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进行有计划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