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胶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疗程各阶段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抗病毒指征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4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指标ALT及HBV DNA和HBV M。结果治疗3、6、12、18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34.2%、63.2%、79.0%、84.2%和33.3%、63.9%、80.0%、85.3%;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18.4%、39.5%、55.3%、65.8%和16.7%、38.9%、54.3%、64.7%;HBeAg阴转率分别为7.9%、15.8%、26.3%、39.5%和8.3%、16.7%、25.7%、38.2%;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9%、15.8%、26.3%、34.2%和8.3%、16.7%、25.7%、5.3%,各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耐药。结论阿德福韦酯胶囊安全有效,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显著,对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选择阿德福韦酯胶囊有效。  相似文献   
2.
张东军  孙志坚  王锁荣  马志俊 《江苏医药》2007,33(6):560-562,F0002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选择素和L-选择素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1例HFRS患者(轻症组22例,重症组19例)接受了研究,按病期采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TGF-β1、E-选择素和L-选择素,并同期作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β、TNF-α、E-选择素、L-选择素均显著升高,与ALT、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与此相反,血清TGF-β1含量、TGF-β1/IL-1β和TGF-β1/TNF-α比值在病程前三期均见降低,与Plt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HFRS急性期血清IL-1β、E-选择素、L-选择素升高和TGF-β1水平下降是造成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β)、E-选择素(E-sel)和L-选择素(L-sel)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1例HFRS患者(轻症组22例,重症组19例)纳入研究,按病期采血,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IL-1β,ELISA法检测TGF-β1、E-sel和L-sel,自动生化仪检测肝、肾功能和PLT计数。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β、TNF-α、E-sel和L-sel水平均升高,其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0.56±0.10)μg/LH5(0.19±).06)μg/L、(2.41±1.61)μg/L比(0.824-0.16)μg/L、(198.4±29.2)μg/L比(56.4±25.8)μg/L、(1372.5±137.3)μg/L比(1089.9±137.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动态观察,上述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变化曲线与ALT、BUN的变化趋势一致。血清TGF-1β、TGF-β1/IL-1β和TGF-β1/TNF-α比值在病程前三期均显著降低,与PLT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HFRS急性期血清IL-1β、E-sel、L-sel升高和TGF-β1水平下降是造成失控性全身炎性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张元度 《临床荟萃》2011,26(19):1677-1679,168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患者血浆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内科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22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的患者分阶段进行药物治疗,急性出血期应用奥曲肽(善宁)、奥美拉唑、巴曲酶(立止血)联合治疗,出血停止后再联合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善宁和奥美拉唑7~10周,以防止再出血。与此同时,给予护肝药物和核苷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对其中12例患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基础血浆胰高血糖素含量。另取2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结果全部患者都在24小时内停止出血,随访1~3年,仅4例发生1~2次再出血,其余病例未再出血,胃镜显示出血点消失,充血水肿好转。肝功能于末次随访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4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后亦得到控制。12例患者基础血浆胰高血糖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296.62±165.59)ng/L vs(114.03±17.34)ng/L(P〈0.01)。经善宁治疗后其含量下降至(156.85±39.709)ng/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伴出血患者基础血浆胰高血糖素显著增高,善宁能有效降低其水平,该药与奥美拉唑、立止血联用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此外,善宁、奥美拉唑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对预防再出血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按病期采集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和IL-10,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FNγ和TGF-β1,并同步作血小板计数和肾功能检测.结果 从发热期至恢复初期血清TNFα与IFNγ均高于正常水平,以低血压少尿期为最著;轻症组IFNγ水平略高于重症组;与此相反,血清TGF-β1水平于病程前4期均见下降,直至恢复期才见回升;血清IL-10水平在病程中也见增高,但升高幅度不及IFNγ;在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血清IFNγ/IL-10比值分别为0.26±0.35与0.72±0.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16)水平,其变化曲线与BUN相一致,而与血小板呈负相关.结论 TNFα、INFγ等细胞因子的过多释放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平衡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采取合理的对症治疗、维持促炎与抗炎系统的平衡可能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肝病治疗仪配合肝复康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80例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肝复康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则口服肝复康汤,肝复康汤由十余味中药配制而成,联合组则用肝复康汤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连用3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检查血糖、血脂和肝功能,计算肝脏的B超检查积分。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病人血糖、血脂、肝功能和B超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肝复康组,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90.0%,P〈0.05。结论:肝复康汤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不但能降低血糖、血脂,减轻脂肪肝,而且明显改善肝功能;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则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JW4303/HBe在人胚肾细胞(293T)中的表达。方法:将构建好的质粒pJW4303/HBe经脂质体导入293T细胞中,分别在转染后3d、6d、9d及12d收集上清,同时对转染的细胞进行传代和冻存,传代的细胞收集上清,冻存的细胞复苏后收集上清。运用ELISA检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转染后3d、6d、9d及12d细胞上清液1 8稀释后HBeAg检测的OD值分别为1.047±0.093、1.494±0.112、0.998±0.087、0.678±0.124;不同时间转染传代3d后细胞上清液1 8稀释后HBeAg检测的OD值分别为0.943±0.135、1.378±0.127、0.791±0.145、0.505±0.098,不同时间转染冻存复苏3d后细胞上清液HBeAg检测的OD值分别为0.523±0.113、0.742±0.093、0.41±0.106、0.261±0.089。结论:质粒pJW4303/HBe转染293T细胞6d后HBeAg抗原表达量最高,经传代和冻存复苏后的转染细胞仍然能够表达抗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IL-4、IL-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27例HFRS患者按病情划分为2组,轻症组18例,重症组9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EILSA方法检测IL-12、IFN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4、IL-10,并同步检测血象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到多尿期血清IL-1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恢复期则趋于正常;各病期IFNγ含量均见升高,但以发热期和低血压少尿期为最著,轻、重两组间记显著差异,重症组IFNγ水平高于轻症组。各期IL-4均在正常范围,IL-10则高于正常水平,但升高幅度不及IFNγ。IFNγ的变化曲线与BUN相平行,而与血小板的变化曲线相反。结论:IL-12、INFγ等细胞因子的过多释放参与了HFRS的发病机制,是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