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药物涂层球囊和支架置入治疗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远期效果。方法 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行腔内治疗的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剔除死亡和失访的,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支架置入术(n=54)和药物涂层球囊组(n=52),研究1年、2年的症状复发率和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结果 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支架置入术和药物涂层球囊组的1年症状复发率和1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相同,分别为7.41%和7.69%(P>0.05),2年症状复发率分别为29.63%和11.54%(P<0.05);2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分别为14.81%和11.54%(P>0.05)。结论 在股腘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的2年临床驱动的靶病变重建率与支架置入术的结果相当,而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的2年症状复发率低于支架置入术,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头溢液中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纤维乳管镜对955例乳头溢液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溢液导管内的病变,初步判断疾病性质并准确定位,手术切除病变乳管后送病理检查确诊,将溢液性质、病变位置、检查结果、病理结果等进行总结.结果 共检出乳管内新生物441例(46.2%),其中血性、黄色及无色水样溢液患者乳管内新生物的检出率分别为87.3%(220/252)、44.5%(187/420)、15.8%(34/215),余68例白色乳汁样溢液患者未发现乳管内有新生物.对其中287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纤维乳管镜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3.24%(221/237),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100%(50/50),对乳管内新生物的总诊断符合率为94.43%(271/287).乳管内良、恶性病变在溢液颜色及病灶所处乳管级别位置上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乳管镜诊断乳头溢液可以明确病变性质及病变部位,确诊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醋酸地塞米松聚乙二醇(PEG)化纳米粒,并测定其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方法:以高压均质法制备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形态,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建立检测血浆中醋酸地塞米松浓度的HPLC法,以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普通纳米粒作为对照,测定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PEG化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0±7)nm。体内半衰期为4.79h,AUC0~12为11.81mg.min.L-1,平均滞留时间为3.15h,重要药动学参数比普通纳米粒及溶液剂增加近1倍。结论:醋酸地塞米松PEG化纳米粒可以延长醋酸地塞米松在兔体内的半衰期,达到体内长循环的目的;其表观特征与普通载药纳米粒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采用紫杉醇DCB治疗股腘动脉ISR 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72.7±9.8)岁;FontaineⅡB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术前CTA证实ISR 3例,完全闭塞15例.所有患者开通病变后先予普通球囊预扩张,再用DCB后扩张,仍有限流性夹层或残余狭窄>50%则植入补救式支架.术后即刻造影评价血管通畅情况,术后第3日测定患肢ABI评估缺血改善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再狭窄率、临床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3个月内严重临床事件.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病变血管,技术成功率100%.2例植入补救式支架.15例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10例复查下肢动脉CTA或超声,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为10%(1/10);临床驱动TLR率为6.67 (1/15).所有患者未发生操作相关严重临床事件.结论 紫杉醇DCB治疗腘股动脉ISR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摘要 背景:含RGD序列的多肽是多种整合素的识别位点,以其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易于制备,且无免疫原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纳米靶向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 目的:制备以RGD环五肽为配基的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其受体靶向性。 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RGD环五肽作为靶向分子探针,通过高压均质法制备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颗粒形态和粒径;以流式细胞分析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并考察荷载药物的离体缓释能力以及体外靶向能力。 结果与结论:合成的靶向载药脂质体粒径为(175±6) nm,包封率为(96.33±1.02)%,体外溶出时间超过5 d。靶向载药脂质体对整合素αvβ3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亲和力,可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提示制备的靶向整合素αvβ3载药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及缓释性,能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是一种新型的受体介导靶向制剂。 关键词:整合素αvβ3;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醋酸地塞米松;靶向载药脂质体;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1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时球囊阻断双侧髂内动脉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采用剖宫产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双侧髂内动脉临时阻断球囊植入+剖宫产术治疗的26例为实验组,对照组直接进行剖宫产,实验组通过介入手术将球囊预置入双侧髂内动脉,术中在娩出胎儿的同时,临时阻断双侧髂内动脉血流,术后运用血管缝合器缝合穿刺点。分别观察围手术期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下肢动脉血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创伤小,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介入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300mg/L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靶器官与介入穿刺部位感染,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4.67%;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预防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无显著的相关性,故介入治疗后无需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龙建云  黄昌拼  解旭品  徐东  林乃弓  方欣 《浙江医学》2020,42(22):2453-2455,2486
目的观察TurboHawk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25例,均行TurboHawk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效果。结果本研究患者技术成功率100.0%。其中1例(4.0%)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植入,2例(8.0%)出现穿刺点血肿。术后随访12~49(22.0±2.7)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无截肢等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65.3%,一期辅助通畅率为78.6%,二期通畅率为89.6%。术后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0.82±0.09比0.47±0.13,P<0.05)。结论TurboHawk斑块旋切术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下肢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脾动脉瘤(splenic artery aneurysm,SAAs)的诊治经验,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20年6月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n=25)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四科(n=2)收治的27例SAAs患者资料,其中传统开腹手术4例(开腹治疗组):2例行脾动脉瘤+脾脏切除术,2例行近远端动脉结扎脾动脉瘤旷置术;腔内治疗组9例,均采用InterlockTM可解脱带纤维毛弹簧圈栓塞术;保守治疗组14例。分析患者术中和术后资料,评估不同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共纳入27例SAAs患者,共计29个瘤体,其中开腹治疗组瘤体直径(45.63±11.01)mm,腔内治疗组(27.67±5.29)mm,保守治疗组(12.54±2.40)mm。开腹治疗组和腔内治疗组均手术成功。开腹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3.50±0.62)h,术中出血量90~600 mL,平均住院费用(5.45±0.26)万元,住院时间(7.75±0.96)d。腔内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2.09±0.26)h,术中出血量(11.67±2.50)mL,平均住院费用(6.63±0.75)万元,住院时间(5.00±1.32)d。随访0~93个月,平均(42.96±26.15)个月,手术治疗(开腹治疗和腔内治疗)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和瘤体再破裂等发生;保守治疗组随访6个月和12个月瘤体大小与确诊时无统计学差异,1例女性SAAs患者在妊娠期间出现瘤体增大和破裂,后急诊手术。结论 直径≥2 cm的脾动脉瘤,可根据瘤体大小、数目、部位、合并症和医院设备等综合评估后,采用开腹手术或腔内治疗,两种方式均安全可行;直径<2 cm的大部分SAAs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定期随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