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6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73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2年12月~2017年10月,我科使用解剖锁定钢板与重建钢板治疗94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1病例资料将94例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①解剖锁定钢板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年龄18~5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h~6 d。②重建钢板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受伤至手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据推测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为2.9亿,其中心力衰竭占据450万。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力衰竭又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和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近年来,HFpEF的发病率明显较HFrEF增加且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是常见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是最常见合并症之一。在美国,糖尿病在HFpEF中的患病率约为45%,但人们对这一人群的特征和结果了解甚少,在中国更是这样。现总结几项HFpEF治疗临床试验的数据,这些数据都表明糖尿病与HFpEF的发病率和长期死亡率增加有关,并讨论了HFpEF和糖尿病中的几种常见病理机制,包括钠潴留、代谢紊乱、骨骼肌功能受损和潜在的治疗靶点。随着对合并HFpEF和糖尿病的理解的增加,希望能为临床医生更好地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龋病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健康及不同程度龋损牙齿牙髓中的表达,初步研究MMP-2与龋病发展的关系。方法:以健康、浅龋和深龋牙齿中牙髓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组化、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MMP-2在其中的表达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健康组和浅龋组中呈弱阳性表达,在深龋组中则表达强阳性。在健康组中仅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中,而在龋病组中牙髓细胞亦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均检测到MMP-2在深龋组中表达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健康组和浅龋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MMP-2的表达部位和强度与龋病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GF和VEGF在ACC侵袭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NGF、VEGF在63 例AC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多项临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NGF、VEGF在ACC组织中具有较高阳性表达,Cox模型提示NGF、VEGF、神经是否有侵袭、TNM分期、复发等是预后的危险因素,腺样-管状型的预后较实性型好.结论:ACC的预后与多因素相关,其中NGF、VEGF与ACC的侵袭转移有较大关系,可望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陆军总医院就诊的111名男性不育患者根据精液参数分成3组,分别为:精液正常组,少弱精症组和无精子症组,分析各组染色体的畸变率及特点。结果少弱精子症组和无精子症组染色体畸变率分别为39.39%和54.29%,少弱精症组和无精子症组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多态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1%和8.57%,均高于精液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染色体畸变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携带染色体多态性的男性不育症患者需要作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分析,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认识,提高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彩超、泌尿系CT成像(CTurography,CTU)和输尿管镜检等诊断符合率情况,讨论术前检查方法的差异。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治疗,评估治疗后情况,总结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病检结果均为输尿管癌。比较术前彩超、CTU和输尿管镜检等检查结果表明,CTU和输尿管镜检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和输尿管镜检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期输尿管癌患者尽早手术,术后获得较好的预后。结论对于输尿管肿瘤患者,应联合进行CTU和输尿管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采取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条件许可时,可采用组合腔镜技术。术后规律随访并膀胱灌注腔内化疗,有利于预防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复发,改善输尿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新鲜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院行手术治疗的新鲜髋臼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9~60岁,中位年龄39.7岁。按Let ourne-Judet分型,后壁11例,横形2例,横形加后壁6例,后柱加后壁2例,T形2例,双柱3例。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均采用手术治疗;分别采用前、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26例患者Mat t a评分:疼痛(5.02±0.09)分,活动度(5.11±0.82)分,行走情况(4.87±1.23)分,总分(5.14±1.02)分;其中,优5例,良15例,中3例,差3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2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深静脉栓塞1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新鲜髋臼骨折手术疗效与复位质量密切相关,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入路和复位内固定可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乙醇、甲醇超声波提取毛冬青茎中总黄酮的最优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毛冬青茎中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的最佳工艺:乙醇浓度30%,料液比1∶20,提取3小时,提取3次,此条件下吸光值为0.532;甲醇作为提取溶剂的最佳工艺:甲醇浓度60%,料液比1∶40,提取1小时,提取3次,此条件下吸光值为0.573。结论: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时,所需的浓度和体积是乙醇的2倍,但甲醇提取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9.
李昊  彭文辉  朱梦云  陈维  李伟明  张毅  徐亚伟 《上海医学》2015,(3):193-195,198,196,197
目的评价普拉格雷与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高残留血小板反应(HTPR)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xcerpt medical database)和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等数据库关于治疗HTPR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RevMan 5.0和Stata 12.0软件系统评估高剂量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治疗HTP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纳入6项临床试验共242例患者。普拉格雷组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高剂量氯吡格雷组[加权均数差(WMD)=-86.50,95%CI为-108.53~-64.47,P<0.01],而HTPR率低于高剂量氯吡格雷组(OR=0.13,95%CI为0.07~0.23,P<0.01)。安全性比较中,普拉格雷并未有增加总的出血风险(OR=1.69,95%CI为0.67~4.25,P=0.27),但普拉格雷组发生小出血的风险增加(OR=3.11,95%CI为0.98~9.82,P<0.05)。结论对于HTPR患者,普拉格雷较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更为有效,且未增加总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术前采取硬膜外麻醉,对照组44例患者,术前采取全麻方式进行麻醉,分析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麻醉时间、术中出血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的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