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晚期宫颈腺癌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后的生存状况以及相关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08月至2015年02月期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就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32例中晚期宫颈腺癌患者,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对132例宫颈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宫颈腺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宫颈腺癌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3D打印圆柱形模板的宫旁剂量覆盖。方法 回顾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采用3D打印圆柱形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大体积(>40 cm3)伴宫旁浸润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从施源器库(applicator library)中导入Vienna标准施源器结构进行Vienna虚拟计划(以下简称虚拟计划)制作并与3D打印圆柱体模板计划(以下简称模板计划)进行剂量学比对,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 HRCTV平均模外体积(55.38±14.74)cm3,平均宽度(5.35±0.57)cm,最大径向距离(maximum radical distance, MRD)(3.27±0.46)cm。剂量学比对结果显示:整体宫旁范围内,模板计划IRCTV D90明显优于虚拟计划(P<0.05);在宫旁外1/3区域,模板计划的CI、HRCTV D90、D98均显著优于虚拟计划(P<0.05);模板计划小肠D2c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腕部及手桡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2008年应用鼻烟壶桡动脉穿支皮瓣共修复手腕及手桡侧外伤7例。旋转点设计在腕部鼻烟窝中点,桡骨远段体表投影为轴线,设计皮瓣面积2.0 cm×3.5 cm~5.0 cm×7.0 cm。结果皮瓣均全部成活,供区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经游离移植中厚皮片后均一期成活。随访6个月,手部外形和功能良好。结论鼻烟窝桡动脉穿支皮瓣能有效修复手部桡侧创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37mAb对宫颈癌患者CIK细胞的功能调节。方法分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常规CIK培养体系中加入CD137mAb为实验组(CD137-CIK组),同时对照组加入鼠IgG1同型对照(IgG1-CIK组)。动态观察CIK细胞体外增殖;流式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细胞表型及CD3+CD56+细胞内因子的表达;LDH酶释放法检测CI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两组CIK细胞均有很强的增殖活性,实验组细胞浓度最高达(20.92±3.57)×106/mL,对照组为(14.02±2.68)×106/mL(P<0.05);第2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CD3+CD56+细胞比例分别达到(35.48±5.46)%和(25.12±4.18)%(P<0.05);CD137-CIK组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低于IgG1-CIK组;实验组CIK细胞体外杀伤宫颈癌HeLa细胞株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检测CD137-CIK组中CD3+CD56+细胞内IL-2,IFN-γ表达上调,IL-4,IL-10表达下调。结论 CD137mAb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和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钟俊波  朱必清  李波 《四川医学》2012,33(12):2191-2192
目的探讨运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转移进行修复,最大为16cm×12cm,最小为10cm×8cm。结果 26例全部存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正常,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足底深度烧伤皮肤软组织缺损设计可靠,切取方便,质地优良耐磨,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137信号对CIK细胞的增殖和功能调节作用.方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实验组在常规CIK培养体系中加入CD137单抗(CD137-CIK组),对照组在常规CIK培养体系中加入鼠IgG1同型对照(IgG1-CIK组).苔盼蓝拒染法细胞计数分析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及细胞内因子的表达;LDH酶释放法检测CI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CD137-CIK组细胞体外扩增效率显著高于IgG1-CIK组,CD137-CIK组细胞浓度最高达(9.87±0.57)×106/ml;IgG1-CIK组最高为(7.02±0.68)×106/ml;CD137-CIK组和IgG1-CIK组细胞中CD3 CD56 细胞比例至28天分别达到(39.86±4.69)%和(29.14±5.12)%(P<0.05);经CD137mAb作用后,其体外杀伤肺癌细胞株A549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0、7、14、21天流式检测IFN-γ表达,实验组CD3 CD56 细胞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D137mAb介导的共刺激信号可以促进CIK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并增强CIK细胞体外抗瘤作用.其中CD137-CIK组CD3 CD56 细胞的比例及其IFN-γ表达显著提高,这可能是CD137信号增强CIK抗瘤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 vs. 64%,P < 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 6%,P < 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 < 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 <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化的高分辨率双参数MRI(HR-T2WI/DWI)扫描协议在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宫颈癌患者110例,术前均行HR-T2WI/DWI和常规多参数MRI(mp-MRI)检查,其中HR-T2WI/DWI扫描时长为6 min 26 s, mp-MRI扫描时长为14 min 57 s。以术后病理为标准,由两名影像科医师利用两种扫描协议的图像对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同时使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扫描协议判定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110例宫颈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盆腔淋巴结转移31例,非转移79例。两名医师用HR-T2WI/DWI和mp-MRI评估时Kappa系数分别为0.800、0.81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OC曲线显示用HR-T2WI/DWI和mp-MRI在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36、0.885,两种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1,P=0.135)。结论:HR-T2WI/DWI在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和效能与常规mp-MRI协议相当,且其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可以常规应用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 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 ± 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 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 ± 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 ± 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