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目的:为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政策工具理论,构建“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二维政策分析框架,并以“政策编号-具体条款/章节-具体句段”的编码规则对政策进行分类编码,以此对2015-2022年的国家层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在政策工具维度,环境性政策工具占比最多,供给型政策工具和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较少。在政策目标维度中,以优化发展路径为目标的政策占比最多,以推动采购平台功能建设为目标的政策占比最少。结论:政策工具存在分布不均衡;强制性政策使用较多,引导激励性政策不足;推动采购平台功能完善的政策工具较少。应调整政策工具组合,优化供需两条线上的框架结构;调整政策约束与激励的天平,激发内外部正向推动力;以更多政策工具推动完善平台功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分析主动呼吸门控(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及容积调强技术(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进行肝转移癌大分割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8—2021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例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ABC及VMAT技术设计50 Gy/10 F或56 Gy/7 F两种大分割放疗计划。治疗前使用三维影像引导及锥形束CT进行在线位置验证。[结果] 31例患者共治疗45个肝转移病灶,均顺利完成放疗。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27个月。所有患者放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0.6%、41.9%和90.3%。非结直肠癌、结直肠癌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5%、1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7)。不同放疗模式之间在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基于ABC及VMAT技术的大分割放疗模式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中3D打印圆柱形模板的宫旁剂量覆盖。方法 回顾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采用3D打印圆柱形模板引导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大体积(>40 cm3)伴宫旁浸润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从施源器库(applicator library)中导入Vienna标准施源器结构进行Vienna虚拟计划(以下简称虚拟计划)制作并与3D打印圆柱体模板计划(以下简称模板计划)进行剂量学比对,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 HRCTV平均模外体积(55.38±14.74)cm3,平均宽度(5.35±0.57)cm,最大径向距离(maximum radical distance, MRD)(3.27±0.46)cm。剂量学比对结果显示:整体宫旁范围内,模板计划IRCTV D90明显优于虚拟计划(P<0.05);在宫旁外1/3区域,模板计划的CI、HRCTV D90、D98均显著优于虚拟计划(P<0.05);模板计划小肠D2c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中心多靶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在多发性肺转移瘤的临床放疗中体位固定的可靠性和治疗实施的准确性。方法∶利用医科达 BodyFix 运动管理装置对10 例多发性肺转移瘤患者进行全身体位固定,每次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行四维锥形来 CT(four-dimensional cone-beam CT,4D-CBCT)扫描获取动态图像并配准,记录患者放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体位移动偏差及治疗时间;测量分次间和分次内各肿瘤的时间加权中位位置边界与计划靶区(plarning target volume,PTV)的距离,以及各肿瘤最大运动时边界与 PTV 的最近距离,分析各肿瘤的位置偏差及脱靶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前的配准纠偏,分次内在左右和前后方向上的患者体位移动偏差明显减小(P<0.05)。各肿瘤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时间加权中位位置边界与 PTV 的距离也有显著差异(P<0.05)。各肿瘤分次内最大运动时的脱靶率为 2.33%。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但体位固定时间和总治疗时间较长。结论∶单中心多靶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可同时治疗肺部多个肿瘤,有效控制了患者分次间和分次内的体位移动,确保了治疗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程文闻  于菲  张丝雨  朱靓 《中国药事》2022,36(5):593-602
目的: 构建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当前该供应链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识别和评价,进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 根据利益相关者和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初步建立公立医院药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各级指标进行了增删与修改结果: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40个二级指标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熟悉系数为0.76,判断系数为0.83,权威系数为0.795,两轮咨询的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该指标体系中,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政府和药品制造方风险较大;从物理事理-人理维度上看,风险主要集中在事理层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20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年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用药频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复方丹参滴丸一直位列第1,2013年银杏酮酯滴丸和速效救心丸有明显增长,位居第2、3位。结论:2011-2013年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20种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临床医生应根据辨证施治原则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监测北京市第二医院2009~2011年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细菌室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法测定临床分离菌珠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 2009年版判读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耐药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共收集临床分离株7 64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1.1%,革兰阳性菌占21%。革兰阳性菌中金葡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较低,在30%以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超过70%以上,但MRSA中仍有大部分的菌株分别对甲氧苄啶/磺胺甲NFDE6唑和呋喃妥因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出现少数菌株对万古霉素耐药。3年检出比例在前4位的革兰阴性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年的排位都是第1位,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所测试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50%以下,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增长趋势。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试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在50%以下,我院3年的监测数据相比,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 临床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大部分呈增长趋势,为降低医院感染,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以及临床药师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10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长作用,探讨FGF10对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应用胶原蛋白共培养方法,将FGF10(100 ng/ml)单独或与FGF受体拮抗剂SU5402(20μmol/L)作用于鸡胚尿囊膜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观察FGF10对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FGF10组新生血管形成面积显著增加(P<0.001).SU5402可抑制FGF10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新生血管形成面积显著下降(P<0.001).结论 FGF10能促进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药企研发投入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以前4轮(截至2021年2月)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标的国内上市企业作为实验组,利用一对一倾向匹配得分(PSM)筛选出特征相似的未中标国内上市企业作为对照组,利用双重差分(DID)进行分析。结果: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中标药企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规模、营业利润等变量对药企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企业年龄和财务杠杆对研发投入有负向影响。药品价格和销售费用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企业研发水平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国家应持续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常态化、制度化并提速扩面,增强政策协同效果;企业应顺应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发展趋势,积极转变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REACTION研究所建立的数据库中6250例女性的相关资料,根据母乳喂养情况分为母乳喂养组(n=5786)与非母乳喂养组(n=464),母乳喂养组又进一步分为≤6个月组(n=243)、>6~12个月组(n=4612)、>12~<18个月组(n=691)和≥18个月组(n=240)。分析母乳喂养与MS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调整,包括年龄、MS既往史、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怀孕次数、流产次数、存活胎儿个数、胎儿性别、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与非母乳喂养女性相比,母乳喂养女性患MS的风险降低(OR=0.69,95%CI为0.59~0.98)。与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女性相比,母乳喂养时间>6~12个月(OR=0.81,95%CI为0.76~1.09)、>12~<18个月(OR=0.75,95%CI为0.68~1.00)和≥18个月(OR=0.78,95%CI为0.65~0.97)的女性患MS的风险均降低。结论母乳喂养在降低产妇产后罹患MS风险中起保护性作用,母乳喂养时间1.0~1.5年即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发生MS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