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黑加仑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黑加仑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营养成分多,籽、果实、叶子以及色素均可利用,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天然食物资源。籽中的γ-亚麻酸通过减少前列腺素E2的产生可减轻炎症反应;果实中含有较多的槲皮素及花青苷,分别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的作用;叶子的提取物选择性作用于环氧酶2,具有抗炎活性;其色素主要是花青素类,对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视屏终端引发的不良效应有良好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疆2起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措施,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疆2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过程和处置情况。结果 2例病例均在发病后第10d才首次检测血常规,由于发病前期的诊疗规范性不佳,错过了针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间和未采用有效抗病毒药物(48 h内服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达菲)及时治疗,虽然治疗后期多部门联合、专家组会诊,诊疗规范,但最终2例病例分别以合并感染和多器官衰竭死亡为结局;其中1例病例发病前有活禽宰杀市场暴露史,环境监测证实了病例的感染来源于活禽市场。结论对于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需要多部门、多系统联合,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隔离,定期培训医护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应做好环境监测和公众的宣传,均是疾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巢式PCR在鉴别多房棘球绦虫及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水泡带绦虫、犬弓首蛔虫、多房棘球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等样本的DNA用巢式PCR扩增.结果 巢式PCR可以扩增出多房棘球绦虫和水泡带绦虫,而对细粒棘球绦虫羊株和骆驼株及其他寄生虫均不能扩增出.结论 在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方面,巢式PCR有一定的诊断意义,但不能用于鉴别细粒棘球绦虫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4.
包虫病中的免疫逃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虫病是一种分布地域广泛 ,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损害程度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在新疆包虫病为高发与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包虫幼虫侵入宿主组织后生长缓慢 ,往往数年后才出现症状。宿主和包虫的主要关系是慢性感染的同时可以检测到抗包虫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包虫能在体内生存依赖于有效的免疫逃避机制 ,本文对包虫免疫逃避及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作一简要综述。包虫幼虫 (包括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 )侵入中间宿主 (人或羊 )后 ,起初被机体作为“异物”发生免疫反应 ,抑制虫体的生长和转移 ,随后在包囊形成以及虫体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淋巴细胞电压依赖性钾通道1.3(Kv1.3)mRNA表达的变化,为SHR淋巴细胞激活提供证据。方法:使用密度离心法采集10只SHR和10只正常Wistar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Kv1.3 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HR组Kv1.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0023±0.0005)Kv1.3/β-actin mRNA∶(0.013±0.017)Kv1.3/β-actin mRNA,P0.05];(2)SHR收缩压和淋巴细胞Kv1.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30,P=0.003)。结论:SHR淋巴细胞Kv1.3 mRNA表达增高,提示钾通道可能在高血压病淋巴细胞激活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推测淋巴细胞钾通道增多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内骨粘连蛋白/骨连接素(osteonectin,ON)基因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McCOY’s 5A培养基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按照染氟剂量将骨肉瘤细胞Saos-2分为0(对照组)、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mg/L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测定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ON mRNA的表达,用双标准曲线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氧化应激状态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活性。结果 0.625、1.250、2.500、5.000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0.014 3±0.032)、(0.057 3±0.02)、(0.042 8±0.017 7)、(0.076 2±0.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10.000、20.000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11.6±1.01)、(12.7±1.18)、(1.65±0.00)、(1.97±0.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42,P<0.01)。5.000~80.000 mg/L组SOD的活性分别为(94.14±3.16)、(63.36±3.63)、(53.00±4.26)、(55.50±5.89)、(53.46±6.40)×103 U/g,与对照组[(122.34±6.99)×103 U/g]比较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34,P<0.01)。10.00mg/L组MDA的活性为(7.74±1.43)μmol/g,与对照组[(4.99±0.65)μmol/g]比较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7,P<0.05)。成骨细胞内ON表达水平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结论氟可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内骨连接素基因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而改变正常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质信息传递介质Smad4在小鼠肝泡状棘球蚴病灶周围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受试组(人工接种肝泡状棘球蚴)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小鼠肝脏中Smad4蛋白的表达.采用x2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泡状棘球蚴对Smad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Smad4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部分表达于细胞质中.小鼠感染泡状棘球蚴后6个月,受试组肝组织Smad4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X2=19.869,P<0.05).受试组肝细胞Smad4蛋白呈阳性表达的数量略多于对照组,且强度比对照组高(x2=58.310,P<0.05).结论 病灶周围肝组织和肝细胞中Smad4表达增多,其改变可能在纤维化过程中及免疫逃避中发挥效应.  相似文献   
8.
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能分泌与细粒棘球绦虫(简称包虫)成虫特异结合的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方法 用包虫成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后,获取免疫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结果 ELISA方法筛选出1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包虫成虫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5E3C9E9D5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包虫成虫、棘球蚴结合,与囊液抗原呈边缘性阳性反应,而与泡球蚴EM2抗原呈阴性反应。冻存1个月后复苏,仍能稳定分泌。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该单克隆抗体与棘球蚴的生发层,棘球蚴原头节虫体呈阳性反应。结论 1F5E3C9E9D5是一株稳定的杂交瘤细胞株,所分泌的抗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单克隆抗体在粪抗原的检测方面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包虫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为探讨包虫免疫逃避机理提供资料。方法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40名包虫病患者和1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ICAM-1水平。结果包虫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ICAM-1的水平分别为(106.76±15.68)pmol/L和(43.42±31.41)pmol/L,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体感染包虫后,sICAM-1的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C57BL小鼠伴有糖尿病时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C57BL小鼠40只,分为对照组(Ⅰ组)、高氟组(Ⅱ组)、高脂组(Ⅲ组)和高脂高氟组(Ⅳ组),Ⅰ组与Ⅲ组饮用蒸馏水;Ⅱ组与Ⅳ组给予氟化钠水溶液(100mg/L),3个月后,Ⅰ组与Ⅱ组饮食不变,继续喂养4w;Ⅲ组与Ⅳ组改用高脂肪饲料,继续喂养4w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组再继续喂养4w,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72h、2w、3w测定血糖。处理动物后检测小鼠血常规及电镜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计算红细胞变形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束时,氟中毒伴糖尿病C57小鼠BL(Ⅳ组)血糖(20.35±3.40)mg/L与Ⅰ组小鼠(5.76±1.04)mg/L相比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计数(1.06×109/L)低于正常值[(4~10)×109/L];红细胞计数(8.43×109/L)高于正常值;红细胞平均体积(52.3/FL)低于正常值(80~100/FL)。电镜下可见,Ⅳ组小鼠溶血细胞数量增多,棘突状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变形率(20.6%)与Ⅰ组(3.7%)和Ⅲ组(3.3%)相比明显升高,与Ⅱ组(22.5%)相比较低。结论机体长期处于高氟环境时,血糖显著升高,红细胞形态学损伤较为明显,若伴有糖尿病,血糖升高更为明显,细胞变形率略有下降,但是仍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