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检索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中近10年的文献,从推拿治疗、推拿结合药物、推拿配合针刺三方面梳理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总结临床常用的单穴治疗、双穴治疗、多穴配伍和辨证选穴方案的用穴规律,分析与推拿配合可提高疗效的内服、外用药物种类及常用针刺治疗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借鉴,为该疗法的临床推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T3期胆囊癌(GBC)病人术中行标准或扩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7例T3期GBC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标准和扩大淋巴结清扫分别为32、35例。67例病人中T分期达到T3的Ⅲ期GBC病人为56例,其中标准和扩大淋巴结清扫分别为32、24例。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对于局部晚期胆囊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对于T3期病人,N分期(HR=2.24,95%CI 1.49-3.36,P<0.001)和淋巴结清扫范围(HR=2.51,95%CI 1.35-4.67,P=0.004)是总生存率(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肝浸润(HR=2.10,95%CI 1.18-3.74,P=0.012)和胆石症(HR=2.84,95%CI 1.30-6.19,P=0.009)是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手术切除后T分期达T3期的Ⅲ期GBC病人,淋巴结清扫是OS和RFS的独立危险因素(OS:HR=2.46,95%CI 1.27-4.77,P=0.008;RFS:HR=1.99,95%CI 1.05-3.77,P=0.040),N分期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9,95%CI 1.23-4.29,P=0.009),胆石症是R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5,95%CI 1.02-6.35,P=0.045)。结论 扩大淋巴结清扫可能有助于改善T3期GBC病人的生存,尤其是T分期达到T3的Ⅲ期GBC病人,而且与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是志愿服务的重要群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医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存在问题等深入分析,探索新的志愿服务方向与实施策略。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包括招募、培训、管理、评估和激励机制在内的完整运行机制,在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医学生了解临床工作提供宝贵机会,有利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更好地培养崇高医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失败患者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TVT治疗失败的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13例,其中术后中度SUI患者9例,重度SUI患者4例,均给予AM800B尿失禁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20~30min/次,每周3次,疗程2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3个月。13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1.5%(8/13),其中术后中度SUI的有效率为77.8%(7/9),重度SUI的有效率为25%(1/4)。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可以作为TVT术后失败患者的补救治疗措施,尤其适合术后中度SUI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组合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及HBV-DNA含量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性.方法将144份HBV标志物不同组合阳性标本分为3组:HBV-DNA<103(阴性)分为一组;HBV-DNA 104~106为二组;HBV-DNA 107~109为三组.检测其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结果HBeAg阳性者53例,HBV-DNA检出率92.45%、含量7.63±1.63(拷贝数);抗HBe阳性者52例,HBV-DNA检出率42.31%、含量6.06±1.48(拷贝数),提示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然存在着病毒的复制.将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r值均在0.2以内,P均大于0.05,说明HBV-DNA复制水平与肝脏损害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以HBV-DNA是否阳性及含量为标准分为3组,与肝功能8项指标经对应与阴性组相比后大部分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01之间).特别是HBV-DNA含量中等水平的第二组较其他两组指标参数变化更为明显.结论HBV-DNA含量与肝功能8项指标虽然无相关性,但定量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可直接反映机体中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基因C766T位点多态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LRP-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related protein 1 gene、阿尔茨海默病等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4个数据库,对1997年1月至2019年6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LRP-1基因多态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病例对照研究。综合数据分析,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中国人AD发病相关,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国人携带CC基因型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CT/TT基因型的1.477倍,携带C等位基因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T等位基因的1.669倍。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汉族人AD发病亦相关,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人携带CC基因型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CT/TT基因型的1.711倍,携带C等位基因发生AD的风险是携带T等位基因的2.005倍。结论 LRP-1基因C766T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尤其是汉族人AD发病风险相关,携带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的个体有更大风险发生A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男性IC的诊治效率. 方法 2010年1 -12月收治男性IC患者18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耻骨上区和腹股沟区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症状.18例均曾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且治疗无效.按照NIDDK的IC诊断标准,根据PUF表评分>15分、钾离子通透试验(PST)阳性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发现“红斑征”确诊IC.18例治疗前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行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4 mg,疗程1个月;同时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2%利多卡因20 ml+肝素3.75万U+5%碳酸氢钠5 ml),每周2次,疗程12周. 结果 18例患者水扩张术后采用PUF表评分和24h排尿卡记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PUF评分值分别为(19.2±4.1)、(13.6±2.4)分;24 h平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1.5±3.9)、(7.5±4.3)次;24h平均每次排尿量分别为(159.5±30.8)、(241.7±4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男性IC与(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可通过PUF评分、PST试验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吊带术(tension-free vaginal tape,TVT)中引起膀胱穿孔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10年来(2000年3月~2010年7月)因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行TVT手术559例资料,发生膀胱穿孔33例(5.9%)。既往有盆腔手术史共29例(87.9%),其中全子宫切除术15例,剖宫产术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4例,卵巢附件手术2例。结果膀胱全层穿孔28例,穿破膀胱肌层但未穿透黏膜5例。均退出穿刺针后再次穿刺,穿刺方向略偏向原穿刺路径的外侧,经膀胱镜检查确认无损伤后,留置导尿4~5天后拔管,痊愈出院。33例术后随访3~138个月,(68.5±32.8)月,均无继发性出血、尿漏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既往盆腔手术史使膀胱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是TVT手术中引起膀胱穿孔的影响因素之一,手术前应引起术者重视。如术中发现膀胱穿孔,应及时退出穿刺针,调整穿刺方向,可以再次穿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女性尿道癌8例,对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with bilateral pelvic lymphadenectomy for urachal adenocarcinoma. Methods From July 2006 to April 2008, 4 patients with urachal adenocarcinoma were managed by the laparoscopic procedure. Three patients were male, the other one was female, with a median age of 51 (range 42 to 66)years. The mean size of tumors was 3.4(rang 1.9 to 5.4)cm in diameter. Three of them were diagnosed as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the other one was adenocarcinoma. There was 1 patient at stage Ⅱ , and the other three as stage Ⅲ according to Sheldon Stage. Four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by transperitoneal approach. The boundaries of resection were similar to the open surgery, including resection of the tumor with normal margins, the peritoneum lateral to the two medial unbilical ligaments,the posterior sheath of the rectus muscle and the muscle fibers of the rectus muscle below it, and bilateral pelvic lymphanodes. Results The procedure was successfully in all 4 patients, with a mean operative time of 220(range 150 to 350)min, a mean estimated blood loss of 180 (range 120 to 290)ml.No significant intraoperative 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except for an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injury in 1 cas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time was 6 (range 5 to 7)d, and the mea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6 (range 5 to 8)d. All 36 resected lymph nodes (range 8 to 11) were negative. At a median follow-up of 25(range 15 to 36) month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ecurrent disease by radiologic or cystoscopic evaluation.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artial cystectomy and bilateral extende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n selected patients with urachal tumors could be a safe, feasible,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