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1篇
  免费   1329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197篇
妇产科学   83篇
基础医学   896篇
口腔科学   264篇
临床医学   3300篇
内科学   1418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517篇
特种医学   7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899篇
综合类   6310篇
预防医学   2336篇
眼科学   322篇
药学   2648篇
  27篇
中国医学   2311篇
肿瘤学   58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346篇
  2022年   450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550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520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1341篇
  2013年   1044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230篇
  2010年   1368篇
  2009年   1278篇
  2008年   1044篇
  2007年   1177篇
  2006年   1113篇
  2005年   1097篇
  2004年   1013篇
  2003年   881篇
  2002年   705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625篇
  1999年   557篇
  1998年   393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353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309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109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47篇
  1980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探究过表达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XCR4与其配体CXCL1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检测感染效率;将细胞分为5组:LV-IL-24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LV-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AMD3100组(采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LV-IL-24+AMD3100组(采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IL-24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100蛋白(S100 protein,S100)水平联合Rotterdam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病情和预后不良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分析血清S100水平与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的相关性; 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GCS评分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分析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及三者联合应用对TB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S100水平、Rotterdam-CT评分逐渐增高(P<0.01),TBI患者血清S100水平与GCS评分(r=0.396,P=0.001)、Rotterdam-CT评分(r=0.289,P=0.002)均呈正相关; 2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呼吸频率、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入院时昏迷占比等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入院时昏迷占比、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S100蛋白水平均为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显示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对TBI患者预后不良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三项指标联合应用曲线下面积(Area of the under curve,AUC)值大于各单项指标预测。结论 S100蛋白水平、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是TB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S100蛋白水平联合GCS评分、Rotterdam-CT评分在TBI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循环酶法分析新都地区1 050例中老年人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含量,建立参考范围。方法采用循环酶法对成都市新都区1 050例健康中老年(45岁)体检人员的血清HCY进行检测,而后将结果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确定参考范围。结果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受试者HCY参考范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如下:45~49岁男性参考范围为24.80μmol/L,50~54岁男性参考范围为25.05μmol/L,55~59岁男性参考范围为25.78μmol/L,60~64岁男性参考范围为25.08μmol/L,65岁男性参考范围为27.43μmol/L,45~49岁女性参考范围为18.62μmol/L,50~54岁女性参考范围为18.47μmol/L,55~59岁女性参考范围为18.52μmol/L,60~64岁女性参考范围为18.79μmol/L,65岁女性参考范围为19.45μmol/L。结论成都市新都区中老年人群HCY的参考范围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黑豆汁炖制时间对制何首乌外观性状及各类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炮制时间制何首乌样品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的含量,选择Agilent ZORBAX Extend-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甲醇(A)-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30 min,5%~100%A; 30~40 min,100%A),流速1. 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随炖制时间的增加,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降低,与8 h时相比,至64 h时含量降低76%;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和大黄素甲醚-8-O-葡萄糖苷2种蒽醌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至24 h时达最高值,炖制40 h时降至与8 h近似的水平,之后略有波动;大黄素、大黄素甲醚2种蒽醌苷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炖制32 h时达最大值,之后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结论:炖制时间对制何首乌中各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且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应规范制何首乌饮片的炮制时间;同时,仅以二苯乙烯苷及蒽醌类成分作为制何首乌的指标性成分依据不够充分,应考虑增加多糖类等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2017年某省食品安全监测大米中砷含量数据为例,探讨空间统计学方法在食品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空间点模式估计、核密度分析,全局以及局部自相关性分析等空间统计学方法,在县级空间尺度下,对某省大米中砷含量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 空间点模式分布图显示,该省大米砷污染的空间分布比较分散,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污染热点区域主要在该省中东部地区。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值为0.11,有统计学意义,大米样品中砷污染呈现出低度空间聚集性。有1个"高-高"聚集区,2个典型的"低-低"聚集区。结论 空间统计学运用于食物污染物分布研究上,可以很好地可视化展示、识别污染分布规律、热点地区和聚集区,为基于问题的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恩他卡朋片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以左旋多巴片治疗;观察组50例,予以左旋多巴片联合恩他卡朋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能力(ADL)评分及运动功能(UPSRS)评分、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间ADL评分及UPS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升高,UPSR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他卡朋片联合左旋多巴片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患者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深圳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95例,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分为急性加重期组42例和稳定期组53例,所有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睡眠质量,分析患者睡眠质量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分别为(2.18±0.42)分、(2.20±0.38)分、(2.23±0.35)分、(2.30±0.28)分、(2.34±0.33)分、(2.01±0.35)分、(2.08±0.33)分,均明显高于稳定期组的(1.12±0.33)分、(1.25±0.28)分、(1.23±0.32)分、(1.21±0.25)分、(1.22±0.25)分、(1.04±0.23)分、(1.02±0.12)分(均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FEV1、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为(1.31±0.34)L、(57.13±6.34)%、(54.25±5.12)% 均明显低于稳定期组的(1.62±0.31)L、(72.12±6.44)%、(70.54±5.12)%(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COPD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均与FEV1/FVC、FEV1/预计值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 结论 COPD患者睡眠质量与肺功能存在密切相关,且睡眠质量越差,患者肺功能也越差,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从江阴市中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接收治疗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 80 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低温 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 40 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 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刀扁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有较好的 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