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血液和骨髓中微小残留病变变化情况 ,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在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3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residualleukemiccells,RLC)。结果显示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RLC分别为 ( 4 .75 18± 4 .15 3 7) %和 ( 0 .4 83 5± 0 .2 0 0 5 ) %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完全缓解组骨髓和正常对照组骨髓RLC分别为 ( 17.90 82± 2 0 .4 819) %和 ( 0 .72 85± 0 .2 2 0 9) %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P <0 .0 0 1) ;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外周血RLC分别为 ( 2 .2 3 3± 1.5 92 3 ) %和 ( 10 .2 3 69± 9.4 714 ) % ;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骨髓RLC分别为 ( 4 .779± 3 .0 3 3 6) %和 ( 3 8.0 685± 19.4 2 95 ) %。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残留白血病细胞对及时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在复发早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IVP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异环磷酰胺(IFO)、依托泊苷(VP16)治疗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IFO 1 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配合硫乙磺酸钠400 mg/次,0、3、6、9 h静脉推注4次,IDA 1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至第2天,VP16 15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每4周重复.每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0例,完全缓解(CR)2例,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2例,部分缓解(PR)3例,有效率(cR+CRu+PR)70%.结论 IIV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取得较高的缓解率,并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了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放免法和生化法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血清Hcy、IGF-Ⅱ和TSG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未复发的26例中明显下降接近正常人组,而复发的6例,其数值又回升到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白血病患者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环孢素A治疗老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成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redcellaplasia,PRCA)是一种以骨髓中红细胞显著减少的少见疾病。我们应用环孢素A (CyclosporineA ,CsA)治疗老年PRCA患者 3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3例PRCA患者均为我科 1 998~ 2 0 0 2年期间住院患者 ,其临床表现、血常规、骨髓象均符合PRCA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 2例 ,女 1例 ;年龄72~ 79岁。诊断时血红蛋白 40~ 60g/L ,白细胞、血小板均正常。给予泼尼松 45mg/d ,或甲基泼尼松龙 64mg/d ,每 1 5~ 2 0天输注红细胞 2 0 0ml。治疗 6个月无效 ,换用CsA(商品名田可…  相似文献   
6.
脐血血浆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4年Kundtzon等首先发现人类脐血中粒 单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产率远较成人外周血高 ,接着 ,一些学者证明脐血中造血细胞之质量和数量可与骨髓媲美。在这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2 0世纪 80年代末提出了用脐血代替骨髓作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设想 ,并立题进行了临床研究 ,在 1 989年Broxmeyer与Gluckman等进行了世界上首例脐血移植术 ,成功地治愈了 1例Fan conli’s贫血的患儿。自此之后 ,脐血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入了新的高科技研究阶段。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一些学者对脐血血浆中造血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生长抑素 (SS)结合氟尿嘧啶 (5 - Fu)治疗晚期壶腹部周围癌的疗效评价。方法 :2 8例晚期壶腹部周围癌患者均采用静脉插管及随身携带微型输注泵 ,SS/ 5 - Fu持续静脉滴注 (civ法 )。结果 :经 2周期治疗后 ,临床症状缓解 (DRSI)为 89.3% (2 5 / 2 8) ;肿瘤完全缓解 (CR)占 3.7% ,部分缓解 (PR) ,占 2 8.6 % ,稳定 (NC)占 4 6 .4 % ,有效率为 32 .1%。结论 :SS/ 5 - Fu化学治疗效果稳定 ,毒副作用轻微 ,是治疗晚期壶腹部周围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IL—2,IL—6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测定了33例缺铁性贫血(IDA)患者血清IL-2、IL-6,以观察其变化。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33例(男4,女29)IDA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平均年龄47.6岁(27~71岁)。血红蛋白33~91g/L,平均63g/L。病因为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5例为浅表活动萎缩性胃炎;12例为月经过多;3例为胃溃疡伴出血。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正常对照3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女各15例,平均年龄44.5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VIP数据库,收集截至2011年12月已发表的伏立康唑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取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7项,676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治疗成功率略高于米卡芬净组(P=0.1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米卡芬净(P=0.000 6)。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表现出高效低毒的特点。随着其临床应用愈加广泛,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